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降低生產成本,做好成本核算,著力提高利潤水平。近期,筆者調查了數家企業成本核算情況,對其中能給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依據的行之有效的核算方法進行了分析、整理,現分述如下:
一、確定企業產品售價,明確經營目標,防止盲目銷售。
甲企業為增強與同行業競爭能力,曾幾次把單價降到600元以下,最低500元,全年銷售總量達到上年的185%,但全年利潤卻只占上年的8%,使原定年利潤10萬元的計劃化為泡影。為什么造成這種現象?通過成本核算,才知道其中原因(見下表)
單位數量
產品生產總量件4000
單位變動成本元/件500
企業固定成本萬元40
變動成本總額萬元200
預計利潤總額萬元10
稅金萬元20
(1)預計利潤條件下,產品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利潤總額+稅金總額)÷產品生產總量=500元/件+(40+10+20)萬元÷4000件=675元/件
(2)保本銷售產品價格=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總額+稅金總額)÷產品生產總量=500元/件+(40+20)萬元÷4000件=650元/件
通過上述核算可以看出,在實際銷售中平均單位價格為675元時才能實現預計利潤;平均單價為650元時才能夠保本。而甲公司所有低于675元的銷售都是倒掛計劃利潤的行為。因此,價格過低是年產品銷量大增而利潤大降的主要原因。
經過上述核算可以得知,正確核定產品價格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環節。價格偏高,影響市場競爭力;價格過低,表面看來似乎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實則“損人不利己”,直接導致企業虧損。因此,企業產品進入市場前,必須正確核算成本,分析市場現狀,綜合考慮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利潤、稅金等諸多因素,準確核算銷售價格。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需要說明的是,單位變動成本在確定企業價格中起著分界線的作用。如果銷售價格高于單位變動成本,就有利可圖,能夠攤銷一部分固定費用;如果低于單位變動成本,就會倒掛利潤。
二、確定各成本因素對成本的影響,尋找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徑。
乙企業采用“成本因素分析法”確定各因素對成本影響的相對程度和絕對數量,對企業整體決策起到了重要的依據作用。下面是該企業去年7月份材料成本因素的有關資料。
單位計劃指標實際完成
產品產量件200250
單位產品耗材量公斤件5044
材料平均單價元公斤33.50
材料成本元3000038500
在核算過程中,以計劃指標(若暫無計劃,可以對應前期實際完成數)為基礎,依次將成本構成因素替換為本期實際完成數,三個因素全部替換完后,將每個因素替換結果與前一結果相比較,即可得出本替換因素對材料總成本的影響程度和數量。
成本構成因素依次替換公式為:
(1)、計劃產品產量×計劃單耗×計劃單價
(2)、實際產品產量×計劃單耗×計劃單價
(3)、實際產品產量×實際單耗×計劃單價
(4)、實際產品產量×實際單耗×實際單價
結合該廠7月份材料成本數據,核算如下:
(5)、由(1)式得:200件×50公斤/件×3元/公斤=30000元
(6)、由(2)式得:250件×50公斤/件×3元/公斤=37500元
(7)、由(3)式得:250件×44公斤/件×3元/公斤=33000元
(8)、由(4)式得:250件×44公斤/件×3.5元/公斤=38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