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探討在會計實務中存在的職業判斷問題,目的在于從制度上盡量制止會計職業判斷的濫用行為,從行為上幫助會計人員提高會計職業判斷水平,減少判斷偏誤,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關鍵詞]職業判斷;會計職業判斷;會計環境
新準則的實施會極大地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進一步縮小會計收益的調整空間,它將給我國企業帶來巨大考驗,對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會計準則參照國際會計準則,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原則為基礎,允許財務人員根據自己的判斷做賬,以求財務報表能夠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給了會計人員做賬時很大的自由度,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會計職業判斷在會計實務中存在的問題
會計職業判斷貫穿于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全過程。會計的過程就是會計判斷的過程。由于在面臨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和重大會計差錯更正方面的問題時,往往需要依靠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再加上這些會計問題具有專業性強,對其合理與否的判斷所需信息多,不僅會使一般的投資者難以判斷,甚至有時就是會計專業人士僅從外界也難以評判。會計人員在會計處理中未能公允地反映交易事項,會計人員會借會計職業判斷之名混淆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和重大會計差錯更正之間的區別,具體表現是:
在會計政策選擇中,利用會計職業判斷的空間,濫用會計選擇權,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確認費用、創造性利用并購會計等。會計人員使用一些理論上完善的會計確認、計量、報告標準,如風險與所有權實質轉移的抽象判斷、不確定的公允價值概念,與其企業使用激進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有關。這種激進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有時是非常隱蔽的,利用業務創新及組織創新,使大量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的收入確認為收入,并轉移或推遲確認費用,創造性利用并購會計,如金融衍生工具業務創新及組織設計。業務、組織越復雜,會計創新的可能性越大,這種會計創新俗稱“創造性會計”。他會創造條件符合確認條件或規避費用確認的條件,當然也包括創造條件規避并表等。這些創造性會計表面上符合會計規則規定的條件,但實質上不符合收入、費用確認政策。
在會計職業判斷中濫用會計估計。當前我國證券市場在實施資產減值會計時,主要問題是減值計提過度及不足。減值計提不足導致來年補提,這種情況導致會計利潤無法真實公允反映企業當期的經營成果。由于計提減值準備其實屬于會計估計范疇,如何判斷公司在利用會計計提操縱利潤,還是一個難題。
重大會計差錯追溯調整中存在的問題。公司利用會計差錯追溯調整以前年度少計的費用、多計的收入或利潤,將經營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或過去發生的一些無法再繼續掩飾的造假行為以會計差錯的形式公諸于眾,企圖掩蓋以前年度業績虛假的真實狀況。
二、保證會計職業判斷公允性的措施
(一)完善各方面的約束治理機制
會計職業判斷的約束機制可以分為內外兩個層次。公司治理結構是約束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內部監督機制,是健全會計職業判斷執行機制的基石。首先,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能有效地發現會計錯誤與舞弊,促使會計職業判斷公允,充分發揮監事會和獨立董事對公司經營和財務活動的監督權,以確保公司如實編制和披露會計信息。其次,完善會計監管系統,就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而言,應從各企業的具體環境出發。依據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一般規律,針對本企業內部控制系統運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或漏洞,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特別是在授權批準制度設計中應賦予會計人員一定的獨立判斷權。最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產權安排真實、公允,能實現所有者的強力約束,是會計公允判斷的關鍵所在。
(二)發展機構投資者和中介市場
除了市場自身存在信息不對稱外,投資者信息處理能力的瓶頸也會大大降低信息的透明度。散戶居多、投機性強以及專業知識缺乏均屬于此,這些都可能成為管理層濫用職業判斷的誘因。因此,提高投資者信息處理能力,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可以讓中小投資者聯合起來形成機構投資者,借助機構投資者的群體力量提升獲取內部信息的能力。同時,借助信息中介的能力分析公開信息,搜集私有信息,客觀、公正地評價企業業績,以引導投資者追隨績優公司。大力培育和發展經理人才市場。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化,在由大量具有優秀管理能力的經理執掌公司時,職業技能和聲譽機制都將促使其作出正確的職業判斷。
(三)健全會計準則的執行機制
會計準則終究不能替代會計職業判斷,為了使制定的會計準則能更好地發揮預期效用,有必要成立一個會計標準釋疑委員會,其職責是建議在各種情況下如何正確地運用會計準則,否則管理人員往往會置身于判斷中而無所適從。每當特殊情況出現,由委員會收集難以判斷的事項和反映經濟交易實質的證據,通過集體判斷來解釋會計準則中相應的規范部分并提供指南。委員會的工作不僅可以反映會計準則的價值,而且可以促進其不斷完善。
(四)會計人員能力的培養
會計職業判斷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具備較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好。首先,會計人員必須重視會計基礎理論的學習。基礎理論可指導新程序的開拓,增強判斷能力。其次,在熟練掌握會計知識的同時,還應掌握與會計相關的經濟、金融、貿易、外匯等相關知識,熟悉現代化的會計處理手段。最后,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新政策、新法規、新制度不斷出臺,這就要求會計人員接受后續教育,不斷充實和更新知識,認真領會相關政策、準則、制度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使之成為開展會計職業判斷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