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于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會計界從會計學的角度給予了很多關注,也有了許多解決方案,但結果不能令人滿意。應運用經濟學上有關商品生產的系統理論,從產生會計信息失真的過程控制入手,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為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提供一種新思路。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經濟學;商品
一、對會計信息失真進行經濟學分析的基礎
近來,隨著國內外財務丑聞的不斷曝光,人們對會計信息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產生的不僅僅是疑慮,對它的信任度幾乎已降至冰點。對此會計界并沒有漠然視之,不論是理論研究者還是實際工作者都進行了深刻反省,從會計學的角度出發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分析,企圖以此來改變會計目前所面臨的這種不利局面。然而效果并不十分明顯。筆者認為,這種局面要想從根本上得到扭轉,僅僅從會計學的角度出發研究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首先,從理論研究上看,會計理論只是經濟學的一部分,更確切地說,它是經濟學的一個小分枝。會計理論雖然有它的特殊性,但它的理論基礎是經濟學,經濟學的普遍理論當然也應該適用于會計學,不能認為搞會計研究就只能就會計而論會計。相反,我們在強調其特殊性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視其一般性。這樣我們就可以從大處著手,運用已有的經濟理論或近幾年經濟領域研究的新成果,為會計理論的研究開辟一片新領域。這樣研究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也許會收到好的效果。其次,從實際工作看,會計作為經濟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經濟領域的其他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發展經濟離開會計是萬萬不可能的。但同時我們也更應該明白,在經濟發展中會計也不是萬能的,經濟領域其他方面出現的問題對會計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由于會計和經濟學存在著這種密切關系,我們用經濟學的方法來解決會計方面的問題是完全可行的。
二、會計信息的經濟學含義———商品
在經濟學中,所謂商品就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概念的基本內容包括:它必須要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它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它必須滿足交換的要求;使用價值具有多樣性,它是交換的物質基礎;價值通過交換價值來實現,價值的大小由交換價值來決定;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大小隨著其他因素的改變而變化。商品的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的無差別的一般勞動;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指它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自然屬性;商品的交換價值是指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表現出來的一種比例和關系。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會計信息是不是商品,我們判斷的標準就是看其是否滿足商品含義的基本要件。第一,會計信息的價值是指凝結在會計信息中的人類的無差別的一般勞動。會計信息充分體現出了其具有的價值特征:它是一種勞動產品。作為勞動產品,它是會計信息的生產者(這里我們特別強調的是生產者,在會計學的概念里人們往往只是狹義地認為會計信息的產生只和會計人員有關,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作為會計信息的生產者,它應該是一個包括各方面人員在內的群體,應該定義為一切和會計信息產生有關的人,會計人員只是其中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一部分,除會計人員外還應該包括如企業的領導、一切制造原始憑證的人、會計信息的監管者及其他為會計信息產生施加了影響的人)利用自己的能動性,由會計人員這一特定的群體通過會計特定的程序,采用一定的手段加工整理而成。在用來交換之前,它首先表現為一種產品。作為產品,它由生產者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加工過程,這個加工過程至關重要。首先,它凝結了會計信息生產者的勞動,使之有了價值的基礎。其次,它是形成最終產品的關鍵,最終形成什么樣的產品,產品的質量如何,能否為人們所接受,是否具有使用價值,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這個加工的過程。因此,它為以后的交換也創造了條件。第二,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是指會計信息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自然屬性。同時,這種屬性也表現出了多元化特點。在以計劃經濟為主的時期,它大大地滿足了國家制定經濟政策、調控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主體多元化的不斷推進,它不僅要滿足國家制定經濟政策、調控經濟的需要,同時它更要滿足投資者、債權人、企業本身在投資、資源配置、加強內部管理、對內對外交流與合作等各方面的需要。近來國內外不斷曝光的財務丑聞在整個經濟社會所引起的軒然大波,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人們對真實、公允會計信息的渴望以及真實、公允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巨大作用。第三,會計信息生產出來以后,它也完全表現出了與會計信息消費者之間的等價交換關系。從上面的闡述不難看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并不都是會計信息的生產者本身,而是包含了龐大的消費群體,這些消費群體不但要消費直接的會計信息,而且還需要消費大量經過深加工的會計信息,消費者在消費這些會計信息的時候當然要付出與之相適應的代價,這也正是會計信息交換價值的具體體現,從而構成了會計信息作為經濟學意義上商品的最完美的統一。另外,我們還應該認識到,由于會計信息這種商品的加工從程序、方法到人員等各方面具有特殊性,相對于其廣大的消費群體來講,商品屬性表現得不明顯,整個行業還處于賣方市場。
正確認識會計信息的商品屬性,至少給了我們對會計信息以下的幾點新啟示:第一,會計信息回歸其商品屬性以后,不論其現在處于什么階段和地位,還是將來的發展方向如何,都要遵從最基本的市場規律。無數事實證明,任何有違市場規律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第二,從根本上認清了會計信息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正確、真實的會計信息不但是巨大的社會財富,而且運用有效的會計信息還可以創造出更加巨大的社會財富。我們應該承認并尊重會計信息生產者特別是會計人員的有效勞動,更加有效地提高會計信息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使更多的人來支持和參與本行業的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為整個經濟健康、快速、協調地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第三,參考一般商品的生產過程,在認識和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時我們將會有新思路和新途徑。
三、認識和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新思路
在會計學上,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報表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未能反映該會計主體真實的經營成果(或財務收支)和財務狀況。這個描述對會計信息失真只是一個靜態的反映,表現的只是這樣一個結果。結果不論好與壞、是與非,都已經成為事實。對于已經存在的事實,人們是無法改變的,最好的辦法也只能是補救,下不為例是常見的,最無奈的選擇可能就是殺一儆百。所有這些都不可能成為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