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非平衡會計計量的淵源——時間
關于會計記賬方法的分類,前人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還沒有從會計結構原理的高度來研究。筆者認為,按照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是否存在著數字的勾稽關系,會計 記賬方法應劃分為兩大體系:平衡的會計記賬方法體系和非平衡的會計記賬方法體系。平衡與非平衡的區別在于會計核算過程和會計報表披露中是否自始至終和全面 地存在一種相等的勾稽關系。如果存在,就屬于平衡會計記賬方法;如果不存在,就屬于非平衡會計記賬方法。很顯然,單式記賬法就是一種非平衡的會計記賬方 法。復式記賬法由于在會計計量過程中始終遵循“左邊=右邊”的規則,因而是一種平衡的會計記賬方法。
復式記賬法產生于13世紀,到15世紀末,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和比例概要》中將之確立。復式記賬法的神秘之處就在于它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核對功能, 即能使賬面數字以相等的金額進行“平衡”。可以認為,復式記賬是單式記賬在金額相同的基礎上關于兩筆或多筆經濟業務記錄的聯合。這種聯合是適應當時低下的 計量水平和容易出錯的現狀而出現的。現代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等先進的計量技術產生并能確保計算的正確性、精確性,我們完全可以放棄這種聯合,進一步去開發 非平衡的會計記賬方法。
事物是在不平衡中發展和前進的,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不平衡才是絕對的、永恒的。平衡的記賬方法只能靜態地反映和計量經濟活動,只給出了經濟業務的平衡 這一方面的信息,不能反映經濟業務非平衡方面的信息。而非平衡的記賬方法卻可以反映經濟業務非平衡方面的信息,它是動態地再現客觀事物本來面貌的記賬方 法。
會計對經濟業務的反映側重于對會計事項的價值方面的數量信息的計量,而經濟業務的價值量也是處于不平衡的發展和變化之中的,這種不平衡性集中體現在經濟業 務如同其他事物一樣都有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存在著隨不同時間的流逝產生不相等的量,從而使得被量化的客體在價值特征上表現出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價值。西方 財務會計計量理論總結出了五種普遍認可的計量屬性,即: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凈值、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后改為公允價值)。對于同一經濟 業務使用不同的計量屬性,其計量結果是不同的,說明同一經濟業務在發展變化中具有價值量的不平衡性,而這種不平衡性是源于“時間”這一經濟業務固有的屬 性。會計記賬方法的研究應該考慮這種時間屬性。
二、經濟業務的時間特征
現行會計理論對經濟業務的探討側重于研究它是否對會計要素的變動產生影響,這種觀念使得經濟業務只與會計計量行為的某一時刻相聯系。實際上經濟業務是一個 與會計計量的一定時期相聯系的范疇,每個經濟業務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都有其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當經濟業務被納入會計計量范疇以后,就成為會計事 項。由于會計事項是因會計行為產生并與會計行為同時存在的,所以會計事項是一個與時點相聯系的概念。與一般事物相同,會計事項也有過去、現在和未來,會計 事項只能向以后影響而不能向以前影響,這就是經濟業務的時間特征,具體陳述如下:
時間之箭是永遠向前的,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的每一刻依次成為過去。時間就是這樣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流轉中不斷前進,而面對著我們的始終是現在,我們隨 著時光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現在。如果站在現在的角度來審視經濟業務,任何一項經濟業務都有其時間起點:或者以過去為起點,或者以現在為起點,或者以未來為 起點,總之會有一個起點。不同的經濟業務其發生的時刻不同,因而時間起點也不同。同樣,任何一個經濟業務也都有其時間終點,不同的經濟業務其時間終點也不 同。假定我們能夠選定一個靜止不動的某一時刻,對于有的經濟業務來說它還沒有發生;對于有的經濟業務來說它已經結束;而對于有的經濟業務來說它已經發生并 處于發展過程中。所有的經濟業務在時間通道中此起彼伏,交錯行進,形成一個延續不斷的經濟業務流。
經濟業務是一個與時間相聯系的概念,而會計計量是在與經濟業務相聯系的某一時點對經濟業務進行反映和核算的瞬時行為。正因為如此,資產負債表的報告日期是 某年某月某日一個很具體的日期。以往的會計研究把經濟業務和會計事項等同起來,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首先,當經濟業務被會計計量行為反映和核算的時候,它 才被稱作會計事項。世界上的經濟業務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經濟業務都經過了會計核算而成為會計事項。其次,經濟業務是一個與一段時期相聯系的范疇,而會計 事項是一個與具體時點相聯系的范疇,時間是經濟業務和會計核算的共同特征,是聯系它們的紐帶。
如同萬物,某一會計事項產生之后也是會沿著時間流轉向以后發展的,而不可能逆著時間流向向以前退步,所以會計事項的影響永遠是向著以后發生的,其影響只能 涉及到它所發生的那一時刻以后的那些時間域。對于過去產生的會計事項來說,在其生命周期中它有可能會影響到過去、現在和未來;而現在發生的事項的影響不會 逆著時間回溯到過去,它只會對現在和未來發生影響;同樣,將來的事項只有到了將來才會發生,它不會對現在和過去產生影響。這就是會計事項影響的時間后向性 (為了迎合西方人的思維習慣,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前向性),會計事項產生的屬于這種后向性的在以后時間域中體現出來的影響叫做會計事項的后向影響。現行會計 實務中的追溯調整給人一個會計事項可以向以前影響的感覺,其實它本身不是會計事項,而是一種會計計量方法。在追溯之時,它所確認的會計事項所屬的時間的起 點已經從它所追溯回去的那一時刻轉化為現在時刻了。
三、會計計量的時間取向——基點
會計計量就是根據特定的規則把貨幣金額分配給某一會計事項,進而間接地分配給與會計事項相關的資源和責任。這種金額的分配是遵循一定的規則進行的。會計計 量除了按照一定的貨幣量來分配數值以外,還要依據會計事項所涉及和影響的時間域為計量得出的數值分配一個時間屬性。所以對于某一會計事項的計量和反映應該 考慮它的時間特征。當一項會計事項發生時,它首先表現為現在的一刻,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很快就成為過去的事項了。對這一會計事項進行確認和計量可以給出有 關這一會計事項的數據,這些數據所體現的是有關會計事項過去的信息。顯然,這一會計計量已經屬于事后行為的性質了。然而這個事后行為本身發生的那一時刻卻 是屬于時間范疇中的現在時刻,可見會計對會計事項的過去的計量是以現在為基點的。對會計事項的過去計量如此,對會計事項的現在和未來的計量也是如此。所以 會計計量是站在現在的角度來反映會計事項的。正因為這樣,在確認過去交易形成的資產時只能采用歷史成本的原則。事實上,人類現行計量手段尚未提供站在過去 和站在未來的角度去反映一個會計事項屬性的觀念和方法。可見,會計計量的時間基點是“現在”,即計量行為所在的那一時刻。
會計計量既然可以以現在為時間基點去反映以過去為起點的經濟業務并取得數據,那么它也應該可以以現在為時間基點來反映以現在和未來為時間起點的經濟業務, 也應該能夠取得確定的數據。會計計量對于以過去為時間起點的經濟業務的反映,首先要取得有關過去的會計事項產生后所引致的結果的數據,如資產的增加或減 少;其次,由于過去的會計事項對現在和未來有影響,所以會計計量對于過去會計事項的反映還要給出關于對現在和未來影響的數據。同理,會計計量對于以現在為 時間起點的經濟業務的反映,就是要取得有關與現在的會計事項相伴隨的會計要素的數據以及關于現在會計事項對未來的影響的數據。而會計計量對于以未來為時間 起點的經濟業務的反映,就是要取得有關對于未來的會計事項進行預計所發掘出的可能的數據。這里,筆者將以現在為時間起點的會計計量所反映的經濟業務的時間 起點稱為會計計量的“基點”。對于不同時間起點的經濟業務的計量,形成不同的會計計量的時間取向;會計計量的時間取向不同,會計計量的“基點”也就不同。 會計對以過去為起點的經濟業務的計量稱之為基于過去的會計計量;會計對以現在為起點的經濟業務的計量稱之為基于現在的會計計量;會計對以未來為起點的經濟 業務的計量稱之為基于未來的會計計量。
四、會計計量的時間模型
由上述分析可見,會計對經濟業務的計量是以時間為“基點”的。它有對過去事項的計量,也有對現在事項的計量,還有對未來事項的計量。但實際上,會計是站在 現在的角度來計量事項的。根據會計計量從經濟業務發生時間著眼的特性,我們站在現在的角度可以反映過去事項的會計信息,同樣也可以反映未來事項的會計信 息。這就需要一種方法來解決經濟事項各時點會計信息的反映問題。
五、會計信息所在的時間域——時限
由于會計計量可以從三個時間域來對會計事項進行反映,所以對全部企業會計事項的計量結果就可以劃分為三種會計信息:一種是關于企業“過去”的會計信息,一 種是關于企業“現在”的會計信息,還有一種是關于企業“未來”的會計信息。這就是說會計信息包括三個時間跨度的計量結果,企業會計報表要從企業的過去、現 在和未來三個方面提供數據資料。這三個方面所在的時間域或者說企業會計計量所涉及到的三個時間跨度,以時間限的概念來描述,可以分別稱之為“往限”、“即 限”、“來限”。相應的三個時間跨度上的企業會計信息分別稱之為往限信息、即限信息、來限信息,通稱三限信息。
如前所述,基于過去的會計計量可以獲得三個數據,基于現在的會計計量可以獲得兩個數據,而基于未來的會計計量只能獲得一個數據。如果在某一時間基點,同時 對以過去為起點、以現在為起點和以未來為起點的會計事項進行計量,就可以同時得到關于這三個會計事項的六個數據。在這六個數據中,涉及到過去時間域的只有 一個,就是關于過去會計事項產生后所引致的結果的數據;涉及到現在時間點的數據有兩個,一個是關于伴隨著現在會計事項而產生的會計要素變動的數據,另一個 是關于過去會計事項對現在的影響的數據;而涉及到未來的時間域的數據有三個,一個是關于未來會計事項的預計可能性的數據,另外兩個是關于過去和現在會計事 項對未來的影響的數據。
由于在每一個時間域上的數據具有同樣的時間基礎,相同的時間基礎上又產生相同的會計要素范疇,因此,相同的時間域上的會計數據具有可加減性,就如同在同一 時間發生了現金收入和收回應收賬款的情況下“現金”科目金額可以相加的道理一樣。有了這種可加減性,就可以把會計事項劃分為三個時間域進行計量反映并給出 數據了,就可以把所有企業會計事項構成的會計事項流根據時限區分為企業的往限信息、即限信息和來限信息了。
會計只有全面地為企業提供三限信息,才能對企業的經營活動作出完整的計量和反映。現行會計體系只反映了往限信息和即限信息,而沒有提供來限信息,有的甚至 連即限信息也沒有好好地提供。有些跨國公司突然倒閉,人們之所以感到突然,一定程度上與其沒有獲得包括來限信息的全面會計信息有關。那么,企業的往限信 息、即限信息、來限信息反映的內容是什么,或者說企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現在為時間起點來看有哪些信息呢?①即限信息。企業從成立起便借助法律的力量由 投資者賦予它生命,即所謂法人,因此它首先是一個非我的個體。它的本質是所有者權益和負債,如果公司即刻解散,那么公司必須即刻解付負債,歸還所有者投入 資本,所以企業的現在就是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和負債,是一種責任。②往限信息。企業的現在責任是由過去的籌資和融資活動形成的,而資產是這些籌資和融資活動 的結果,所以資產可以反映一個企業的過去,如同一個人在不斷的勤奮勞作中做出了業績,累積起來了個人財富而成為過去的象征一樣,企業在不斷的經營過程中形 成的財富代表它的過去,所以企業的過去就是它擁有的資產。③來限信息。企業的未來信息是企業的預期收益或者基金準備(預期虧損)、資金用途和經營不確定 性。對企業未來的認識只是一種預想或預計,對現有資本將來作什么用途的預先分配、對公司未來盈利水平的預計、對投資風險的不確定性的估計和進而為此提留的 基金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