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我國會計準則的建設成就與發展趨勢

我國會計準則的建設成就與發展趨勢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王建新

  我國會計準則的建設不僅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探索出了一條基于轉型國家會計國際化的道路,贏得了國際會計界的廣泛贊譽??v觀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歷程,道路坎坷而成就非凡,風雨兼程但前景燦爛

  會計準則的制定與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國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歷史和現實已經表明,這一創舉和改革路徑是理性的,也是成功的。在這一經濟制度背景下,我國的會計標準完成了由適應計劃經濟需求向市場經濟過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堅持中國特色,同時也始終重視吸收和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成功經驗,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與國際會計準則取得了一致。我國會計準則的建設不僅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探索出了一條基于轉型國家會計國際化的道路,贏得了國際會計界的廣泛贊譽??v觀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歷程,道路坎坷而成就非凡,風雨兼程但前景燦爛。

  一、會計準則的探索階段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或者說90年代初期,這近10年或者說10余年的時間是我國會計準則的探索階段。

  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期的會計制度都不能離開它的會計環境。我國現行的這套以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報告為主要內容的會計制度是由財政部制訂的,為適應不同階段環境需要逐步改革形成的。其中,1978年以前這一期間的會計制度改革,只是在繁與簡之間進行,并沒有改變會計報告的體系和會計制度的框架。1978年以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拉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由此,中央明確提出我國要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方針?!皩ν忾_放”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引進外資,組建中外合資企業。當時,我國的會計制度是建立在企業是單一的所有制基礎上,采用的是統收統支體制下建立的資金平衡理論。而國外沒有資金平衡表和國家資金表等,外商所關心的是這套會計報告能不能反映投入與利潤,因此,對于這套資金平衡表報告體系,外商不理解,也根本看不懂。另外,外商認為,財政部代表中方,批復結算不公正,中方投資51%和外商投資49%要在會計報告里面得到充分的體現,外商的投資份額應該作為所有者權益,并按照這一份額進行利潤分配,報告出來后應請一個獨立的第三方來審計,來證明報告是真實的。為此,他們提出,我國會計制度既不透明,有些方面還比較深奧,需要按照國際慣例進行改革,否則就沒辦法進行溝通,也沒辦法進行合資。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開始學習和借鑒國際通行會計處理方法。幸虧當時財政部剛剛恢復會計制度司,有些老專家就開始起草《中外合營企業會計制度》,其雛形演變成現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套體系。有了這套體系,就消除了與外商溝通的障礙。1985年《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正式發布實施,這套制度體系完全打破了原來的三段平衡論,適應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要求,改進了原來投資主體一元化資金形態的會計制度。另外,財政部也開始啟動、組建實施會計師事務所制度,根據《關于我國恢復建立會計顧問的報告》,先在北京、廣州建立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主要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年度報告出具審計報告。


  “對內搞活”也沖擊著三段平衡會計制度,沖擊著一元化的資金形態,如國有企業的參股聯營等。國有企業既可以相互參股,也可以和集體企業參股聯營,甚至還可以和事業單位參股聯營。按照三段平衡會計制度,如果企業中有其他單位投入資金,以后就要向其他企業投出資金,那么出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如何處理?這些都對我國的會計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總體來說,在這一階段,為了貫徹落實“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方針,國家在經濟改革方面開始搞“試驗田”,會計改革也在試驗中展開。一方面,為了適應“對外開放”的要求,制訂了《中外合營企業會計制度》,同時建立會計師事務所對外商投資企業從事審計鑒證業務;另一方面,為了適應“對內搞活”的要求,對其它企業會計改革也進入了探討階段。

  二、會計準則的逐步建立階段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對外開放在發展,對內搞活在繼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導向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即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是繼續搞計劃經濟,還是搞市場經濟。當時,這個問題是方方面面討論的一個焦點問題,也在—定程度上成為阻礙我國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鄧小平同志發表了重要的南巡講話,明確提出:中國未來經濟的走向要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志,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可以有市場,資本主義可以有計劃。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要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這是一次比較大的思想解放。在中央這一精神的指引下,我國一系列的改革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包括財政改革、外匯改革、稅收改革等,特別是企業改革,國家正式提出國有企業的改革目標是要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明晰產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等。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會計改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僅僅要改革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還要對所有企業的會計制度進行改革。改革的總體思想,就是要改變傳統的單一所有制結構下的會計制度,對所有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后的財務情況予以客觀、真實地反映。

  正因為有了20世紀80年代“試驗”的經驗,從1992年開始對會計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像我國其他領域的改革一樣,在保留原來會計制度體系的基礎上,采納國際慣例制定會計準則,形成準則與制度并存的格局。當時部門制度有幾十種,一個部門一個制度。參照《中外合營企業會計制度》制訂的模式,推出了“兩則兩制”:兩則是指《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兩制是指13個行業的會計制度和10個行業的財務制度。13個行業的會計制度首先對原來的大約40多個會計制度進行了合并,并借鑒中外合資企業制度的模式建立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會計要素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為主要內容的財務報告體系。

  “兩則兩制”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國實行。不僅在國內會計界、經濟界引起了比較大的影響,在國際上影響也比較大。會計制度制訂出來以后,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搞全國性的培訓,其規模之大也是少有的,在國外都很少見。實際上,要從1993年7月1日開始一下子把全國所有的企業會計制度全面轉換過來,這項工作只有在中國做得起來、做得成功,在國外是無法想像的。這次改革也徹底結束了我國在計劃經濟基礎上形成的以三段平衡理論為框架的會計制度的模式。當然,除了模式轉換外,還有一些政策性的內容也隨之進行了改革。比如說,實行了資本制度、制造成本法,統一了記賬方法等等。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