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為適應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現代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要存在企業經濟活動,就需要有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是管理現代化的必然產物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從目前狀況看,一些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企業的資金、人員、市場等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企業的機構設置、財務管理水平和人力資源的配備等方面不能適應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出現了企業資金、人員失控現象,這樣的失控往往導致企業的崩潰。從嚴管理企業,實現管理創新,使傳統的管理模式向現代企業管理過渡,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
——寬松的體制為管理現代化提供了可能,為內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實施創造了條件。根據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決議:到2010年使大多數國有企業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這些決議的提出,為現代企業管理的實施、內控制度的建設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可能。
現代企業管理下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
1995年,以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為首的權威機構對內部控制提出了一個新的定義:內部控制是受企業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職員的影響,旨在取得經營效果和效率、財務報告的可靠性、遵循適當的法規等而提供合理保證的一種過程。與傳統的內部控制概念相比,這一定義的發展在于將內部控制作為一種動態的過程而不僅是靜態的制度,企業的員工不僅僅應照章辦事,還應在各項管理、經營活動中實現效率、效益的原則。這個概念體現了現代意義上的適時、全程的控制觀念。相應地,也將內部控制結構改成內部控制成分,包括五個方面:(1)控制環境,是指對企業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一組因素的總稱,包括管理哲學、經營方式、組織結構、人力資源政策與實務、董事會等。(2)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辨識和風險分析。(3)控制活動,指為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4)信息與溝通,對與財務報告目標相關的信息進行系統的記錄。(5)監督,通過檢查控制活動來實現對控制系統的監督。
現代企業管理下的內控制度作為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包括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貫穿于企業的方方面面。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人員素質控制;職務分離控制;授權批準控制;文件記錄控制;業績報告控制;財產安全控制;內部審計控制等。
內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制約的內在機制,處于企業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位置。企業規模越大,其重要性越顯著。可以說,內部控制的健全與否,是單位經營成敗的關鍵。具體講,企業內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健全的內部控制,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采集、歸類、記錄和匯總過程,從而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錯誤,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有效地防范企業經營風險。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企業要達到生存發展的目標,就必須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的中樞環節,是防范企業風險最為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它通過對企業風險的有效評估,不斷加強對企業經營薄弱環節的控制,把企業的各種風險消滅在萌芽之中,是企業風險防范的一種最佳方法。
——維護財產和資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能夠科學有效地監督和制約財產物資的采購、計量、驗收等各個環節,從而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糾正各種損失浪費現象。
——促進企業的有效經營。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利用會計、統計、業務等各部門的制度規劃及有關報告,把企業的生產、營銷、財務等各部門及其工作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各部門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整體的作用,以順利達到企業的經營目標。同時,由于嚴密的監督與考核,能真實地反映工作實績,再配合合理的獎懲制度,便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及潛能,從而促進整個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
如何建立并有效實施內部控制制度
要建立、修正和維護一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一)建立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第一,管理者當局必須樹立現代企業管理觀念,如果管理者不愿為實現預算、利潤和其他財務及經營目標重視管理,不愿設立內控制度或不能遵守建立的內控制度,控制環境將受到很不利的影響。
第二,設立合理的組織機構,確認相關的管理職能和報告關系,為每個組織劃分責任權限。公司內部的組織與管理機構主要包括股東會(或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經理班子和監事會。
第三,充分發揮審計的作用。管理信息約80%來源于會計資料,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取決于會計資料的真實程度。因此,在進行重大決策的機構如董事會內可設置一個審計委員會,監督會計報表,協助董事會與公司外部及內部審計人員直接溝通。審計委員會的建立有利于公司保持良好的內部控制,內部審計促成好的控制環境的建立,同時也為改進內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設性意見。
第四,各職能部門授權一定要明確,因事設人、視能授權、責任到位,且責任與權利對等。若管理當局明確建立了授權和分配責任的方法,就可以大大增強組織的控制意識。
第五,人事政策要確保執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員具有勝任能力與正直品行。要做好公司人員的選拔任用、后續教育工作,制訂并執行據業績考評給予合適的待遇及晉升等有關政策。
第六,各種管理控制方法靈活運用。常用的管理控制方法有計劃控制、目標控制、預算控制、定額控制、進度控制、規章制度控制等。
(二)建立一個有效的會計系統。
建立一個有效的會計系統,實施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制度的關鍵。在企業以會計準則為指導,自行設計會計制度日漸成為國家對會計的管理體制的情況下,會計系統的建立也就是企業會計制度的設計。會計制度的設計不僅包括規定會計賬戶、賬簿、會計報表等內容的編制說明,還包括發生在企業各部門間各類經營管理活動中會計處理程序的具體規定,把內部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方法和程序融化為企業會計制度中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與程序。
(三)建立內控監督機構,加強內控隊伍建設。
內控監督機構對每個崗位、每個部門和各項業務實施全面監督反饋制度,實現與行政管理交叉控制,加強內部監控。內部控制必須被監督,監督是一種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評估制度執行質量的過程,只有施行切實可靠的監控,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內部控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