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融資模式的國際比較
現代企業的融資結構普遍是由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部分組成。其中,銀行信貸、債券發行和股票發行構成了外源融資的主體部分。由于這三種方式在發行成本、凈收益、稅收以及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不同的選擇又會形成不同的融資結構,因此,企業在融資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組合,以使企業的市場價值達到最大。
……
在公司融資結構方面,美英模式是證券市場主導型,日德模式則為銀行導向型。日、德兩國以銀行借款作為主要資金來源,企業資產負債率高,特別是日本公司的銀行借款占整個公司外源融資的比例遠遠高于美、英兩國。相比而言,美、英兩國通過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在公司外源融資中所占比重較日、德兩國要高,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低。盡管以美英、日德為代表的融資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從總體來看,西方國家企業的融資結構呈現出與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相吻合的結論,即企業融資方式符合“優序融資”順序原則。西方七國近年來的融資情況見下表。
二、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分析
(一)優先選擇外部融資而非內部融資。
(二)偏好股權融資而非債務融資,債務融資的比例很低。
(三)負債結構不合理,流動負債水平偏高,長期債務少。
三、改進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建議
(一)改善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
(二)進一步加強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監管。
(三)大力發展債券市場。
(四)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企業會計制度,適當縮短信息披露間隔時間,加強對信息質量的監管和處罰力度。(詳文見《商業會計》2006年2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