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會計司司長 劉玉廷
一、精心籌劃,確立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目標及基本架構
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建設的目標是:在2006年年初,構建起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與我國國情相適應,同時又充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涵蓋各類企業各項經濟業務、獨立實施的會計準則體系。這套體系由1項基本會計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組成,發布時間暫定在2006年2月份,實施時間暫定為2007年1月1日。
根據這一目標,完善后的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擬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本準則;第二層次為具體會計準則。其中,基本準則在整個準則體系中起統馭作用,主要規范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原則等,相當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概念框架。具體會計準則根據基本準則制定,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和報告準則三類。其中:一般業務準則主要規范各類企業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和計量要求,包括存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建造合同、所得稅、固定資產、租賃、收入、職工薪酬、股份支付、捐贈與補助、外幣折算、借款費用、投資、企業年金、無形資產、資產減值、或有事項、投資性房地產、企業合并、首次采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等準則項目。
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主要規范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的確認和計量要求,如石油天然氣開采、生物資產、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報和披露、保險合同、再保險合同等準則項目。
報告準則主要規范普遍適用于各類企業通用的報告類的準則,如財務報表的列報、現金流量表、合并財務報表、中期財務報告、分部報告、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準則項目。
......
二、對立統一,堅持會計準則建設的工作原則
三、立足國情,在準則制定和國際趨同中充分考慮我國實際
四、創新機制,在會計準則制定中加強會計準則委員會的重要作用
五、未雨綢繆,做好新會計準則的宣傳貫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