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國際上研發費用會計處理方法
目前國際上有關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費用化、資本化和部分資本化。
(一)費用化處理
研發費用實行費用化處理的國家主要有美國、德國、加拿大等。這種會計處理方法的特點是研發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其基本理論依據是因為研究開發費用所帶來的未來經濟效益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即便是能帶來收益其金額也難以計量。這種做法符合謹慎性原則,核算方法簡單,同時還起到遞延企業應交所得稅的作用,所以被各國廣泛采用。但這種做法也存在不少缺點。首先,企業將研發費用在發生時全部計入當期損益,一旦無形資產研發成功后,其取得收益必然缺少與之配比的成本費用,不符合配比及權責發生制原則。其次,如果項目研發成功,構成資產價值的只是較少的注冊費用等,這體現不出資產的真實價值。另外,研發支出費用化會引起當期利潤減少,企業管理者為了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就可能不重視或放棄無形資產的研發,這將不利于企業的創新發展。
(二)資本化處理
研發費用實行資本化處理的國家主要有荷蘭、巴西、瑞士等。這種會計處理方法的特點是將研發費用在發生期內歸集起來,只要預期未來具有收益性就確認為資產,并在無形資產開發成功取得收益時按規定年限予以攤銷。這種做法的優點是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企業操縱短期利潤的行為。但這種做法不符合謹慎性原則,并且可能會導致企業高估資產和收益。
(三)部分資本化處理
研發費用實行部分資本化處理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各國具體資本化條件各有不同)。此外,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對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也采用此法。這種做法的特點是將符合某些特定“條件”的研究開發費用予以資本化,其他研究開發費用則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可見,這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做法,它避免了全部費用化和全部資本化的缺點,同時集中了兩者的優點。但是這種方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條件”的確定存在一定難度,在確定是否資本化時的界限不好把握,容易給管理者操縱利潤的機會。
二、我國現行研發費用會計處理方法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對研發費用的相關概念、確認及具體會計處理做了詳細規定。
新會計準則對研究和開發階段進行了嚴格區分,并對研究和開發階段費用的確認進行了明確規定。對研究階段的費用在發生時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對開發階段的費用,如果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則應當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即:(1)完成該項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圖。(3)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4)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5)歸屬于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三、我國現行研發費用會計處理的優缺點及相關的改進建議
(一)現行會計處理方法的優點
(二)現行會計處理方法的不足及改進建議
1.實務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主觀性。雖然新會計準則對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了定義,但在實際工作中,企業要把研發活動中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清楚界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外,新會計準則中對于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判斷也有點抽象,實際操作中很難對這五個條件做出客觀合理的判斷,而更多地依賴于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從而可能導致會計處理的模糊性、隨意性。
2.給某些企業提供了更大的利潤操縱空間。如企業可以將研究活動的支出計入開發活動,虛增當期利潤,也可以將開發活動的支出計入研究活動,虛減當期利潤。
針對上述不足,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對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界限給出更具體、更明確的判斷標準。同時,應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此外,還應當對開發費用符合資本化的條件進行完善。綜合英國和國際會計準則的規定,其判斷資本化的條件基本上包括如下內容:(1)技術可行性;(2)有意完成性;(3)有用性;(4)經濟利益性;(5)可單獨辨認性;(6)貨幣計量;(7)收益大于支出。我們可以借鑒加入諸如收益大于支出及經濟利益性等條件,并設立專門的評估機構進行審核、評估,提高準則的可操作性。最后,在對相關信息進行披露時,要加強企業研發支出方面的信息披露。一方面將企業的研發信息傳遞給投資者,增強投資信心,另一方面約束企業利用研發費用調整利潤行為的發生。具體披露內容包括:本期確認費用化的研發費用及其所占比例;本期確認資本化的研發費用及其攤銷方法;研發費用采用的其他會計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