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層次分析法是美國學者薩特提出的一種決策分析方法,目前,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運用。本文通過對層次分析法基本原理的介紹,旨在為企業進行財務分析,全面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提供一種有效的方法。
一、層次分析法及其特點
(一)評價指標的設計
(二)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2.構造判斷矩陣。
3.層次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層次單排序就是根據判斷矩陣來計算下層要素相對于上層某個要素的相對重要性,即相對權重,用W表示。本文計算W采用方根法。計算過程如下:
首先計算判斷矩陣A每行元素的乘積Mi;然后計算Mi的n次方根;最后對做正規化處理,所得到的W即為下層所有要素對上一層的某個要素相對重要性。
判斷矩陣是根據人的主觀判斷得到的,因此需要評價一下判斷矩陣的可靠性,即進行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檢驗就是計算隨機一致性指標CR。一般認為,當CR<0.1時,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否則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調整,直至通過一次性檢驗。
4.層次總排序。層次總排序是利用層次單排序的結果,計算同一層次所有要素對于最高層要素的優先順序。層次總排序是自上而下逐層進行排序的。指標權重的大小,反映了指標對財務狀況的影響程度。
(三)財務分析模型
層次總排序以后,我們可以根據每個指標的權重和指標的實際值來計算企業的綜合指標值,通過這個值,就可以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
二、層次分析法的應用
下面,以A公司為例進行財務分析。A公司最近三年的財務數據如下:
根據A公司的實際情況,構建層次結構模型為:第一層(目標層)是企業的財務狀況(A);第二層(準則層)為償債能力(B1)、營運能力(B2)、盈利能力(B3)和發展能力(B4);第三層(具體指標層)有流動比率(C1)、速動比率(C2)、資產負債率(C3)、存貨周轉率(D1)、應收賬款周轉率(D2)、總資產周轉率(D3)、資產報酬率(E1)、股東權益報酬率(E2)、銷售凈利率(E3)、銷售增長率(F1)、資產增長率(F2)和利潤增長率(F3)。
根據本模型可構造5個判斷矩陣,具體如上所示。
準則層指標權重的計算結果及一致性檢驗的結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