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業成本法是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對企業作業活動的動態追蹤和反映,計量成本和資源的耗費,區分作業的性質,進行過程的改善和過程的革新,體現作業的過程管理,以達到降低成本,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的,從成員企業的實踐證明,作業成本法在商業企業同樣是有所作為的。
一、 作業分析
(一)區分重要(關鍵)作業與一般作業。商業企業的作業成百上千種,作業區分工作抓住供應鏈中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主線,把采購的組織形式、管理架構、供應商隊伍、進貨方式,信息系統及裝修工程,作為重點分析對象。
(二)區分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商業企業的采購、銷售作業一般都是增值作業,但對進貨中的移動、儲存、等待等,即使非一定可省略,也應盡量減少這部分作業。
(三)同業比較,尋求改進。把本企業的作業與同行業中的先進水平進行比較,對比找出差距,以實際案例揭示存在的問題,明示需要進行作業改進的環節。
(四)分析作業間的相互關系。在企業的各個作業間的相互關系中,尋求形成理想的價值鏈,如管理架構與配送流程,進貨與結算、商品銷售與貨款回籠、采購成本與銷售毛利率、促銷方式與企業盈利等,理想的作業形成的作業鏈,應是使作業完成的時間最短和重復的次數最少。
二、 流程再造
對作業進行分析的過程,既是發現問題的過程,也是改進運營管理流程,進行流程優化再造,消除不增值作業的過程,企業主要抓住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調整管理架構。
(二)優化采購體系。
(三)提升營運管理。
(四)強化資金控制。
(五)構架信息系統。
(六)嚴控項目投資。
三、 幾點啟示
(一)商業企業應從戰略管理的高度考慮作業成本問題。結合經濟活動實際情況,把著眼點放在創造價值上,通過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真正為顧客創造價值,從而贏得市場競爭優勢,贏得長期發展優勢。
(二)商業企業的成本管理要進一步考慮價值鏈的外延。包括上下游環節,將供應商與顧客納入網絡,尋求與供應商和顧客間的合作,以實現整個作業鏈的最小總成本,超越競爭者。
(三)商業企業信息系統的網絡化是降低企業作業成本,提高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流程再造,改進作業環節是實現信息化的前提,是一項重要、艱巨而又細致的工作,是一個否定自我,創新變革的過程,需要企業各個作業部門、各個作業環節的通力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