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壅?要]近年來,國內外一些知名企業紛紛破產倒閉,財務風險管理不善是大多數公司倒閉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如何在新經濟環境下制定有效的財務風險監管系統及其策略選擇成為企業迫切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通過財務風險管理的理論分析,探討構建財務風險管理監管系統,著重分析了財務風險管理策略的恰當選擇問題。
?。坳P鍵詞]財務風險管理;監管系統;策略選擇
?。壑袌D分類號]F275;F27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07)01-0042-03
近年來,不少名聲在外似乎如日中天的企業,卻如曇花一現般迅速垮掉了,實踐表明,忽視財務風險管理是其倒閉的主要原因。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企業對財務風險認識不足,管理不到位,可能使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破產倒閉。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有利于保證企業安全、穩健的發展,有利于穩定企業財務活動,不斷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實現企業財務目標。本文首先分析了財務風險的理論內容,闡述財務風險管理的必要性,構建一套監督和控制財務風險系統,以財務風險分析為手段,財務預警、控制、反饋系統為基礎,探討財務風險管理策略的選擇及應用問題,控制和降低財務風險,最終實現預期財務目標。
一、財務風險管理——理論詮釋
1. 財務風險管理的內涵
財務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在充分認識其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的基礎上,采取各種科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各類風險加以預測、識別、預防、控制和處理,以最低成本確保企業資金運動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項理財活動。財務風險管理是將風險管理與財務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的一個新型管理領域,其關鍵在于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在組織、指導財務活動時,通過識別、測試企業資金運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風險,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
2. 財務風險管理的方法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方法是企業為避免或減小風險,在財務風險預測、決策、防范、處理這一整個連續管理過程中,用來完成財務風險管理任務的手段和基本工具。美國風險管理學家Robert Mehr和Bob A. Hedges教授曾提出三句格言,即多考慮潛在風險的大小、多考慮損失發生的機會和多考慮利得與損失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當今選擇風險管理方法的三項準則,即:第一,要對風險損失潛在性的大小進行估算,并考慮企業所能承受的風險損失;第二,要對損失發生的機會多加考慮,考慮越多,風險損失越小;第三,選擇合理的風險管理方法,用最少的成本獲取最大的風險管理收益。這些格言對于企業選擇恰當的財務風險管理方法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3. 財務風險管理的內容
財務風險管理活動貫穿于整個財務活動過程中,從內容來看主要表現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并購風險。(1)籌資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在融資活動中由于資金供需市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或融資來源結構、幣種結構、期限結構等各種不確定因素而給企業帶來損失的可能性。(2)投資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由于受到各種難以預計或控制因素的影響給企業財務成果帶來不確定性,致使投資報酬率達不到預期目標而產生的風險。(3)資金流動性風險管理。是指企業現金流出與現金流入在時間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風險。主要表現為現金持有量風險、應收賬款回收風險以及存貨變現風險等。(4)利率風險管理。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確定變動而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5)并購風險管理。是指由于企業并購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造成的未來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之間的偏差。
二、構建企業財務風險監管系統——風險保障
財務風險管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防范與化解財務風險必須構建科學有效的財務風險監管系統,保障企業財務活動的順利進行,以實現預期財務目標。
1. 財務風險管理組織系統
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務上看,我國財務風險管理都缺乏對組織架構的研究。在實務上我國大多數企業沒有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沒有專職的財務風險管理人員,這說明了人們尚未認識到財務風險管理對于企業的作用。為了有效地監督與控制財務風險,企業需要建立一個專門負責風險管理的組織機構,配備專職的風險管理人員,對企業風險管理整個過程進行總體協調與具體規劃,集中處理和消除威脅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財務風險。針對企業規模、結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風險管理也不同,本文以大型企業的風險管理為例,在董事會下可以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由風險管理部門主管及其他業務部門主管參與,專門負責日常的風險管理工作,并定期向董事會報告風險管理方面有關問題;在風險管理委員會下設風險管理部,它通常設有管理信息系統部、戰略部和監控部,主要職責是負責風險管理信息的收集、篩選、整理、傳遞、報告等工作。同時,風險管理部門還應該與財務、研發、人事、數據處理等部門密切合作,各業務部門認真執行風險管理部門下達的指令,并向風險管理部門報告。
2. 財務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財務風險管理信息系統(FRMIS)是在企業的風險管理過程中,運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數據庫技術實現對企業各部門的日常業務活動的風險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分析和反饋,做出預警顯示和提出應付風險的基本策略的一個動態風險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搜集企業風險的內、外部信息,及時、準確地識別,分析、預防和控制風險,做到有備無患,將風險損害降至最低點。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一般包括數據庫、硬件、軟件和人員四大要素。其中數據庫是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軟件主要有數據庫軟件、通訊軟件、分析軟件等,人員是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進行最終的風險決策。
3. 財務風險管理預警系統 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運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數據庫技術等,通過收集大量的相關數據,并加工、處理、分析,與預定的風險預警指標比較,度量某種狀態偏離預警線的強弱程度,對不同程度的風險及時發出警報,提醒決策者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發出預警信號并采取防范措施的系統。財務預警系統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是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等理論,采用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發現企業存在的風險,并向經營者示警,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的系統,是現代企業預測和防范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工具。
4. 財務風險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財務風險管理決策支持系統(DSS)是在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信息系統,是一種以計算機為工具,應用決策科學及有關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以人機交互方式輔助決策者解決財務風險管理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決策問題的信息系統。它改善和加強了財務風險管理系統的決策支持能力,更強調財務風險管理決策中人工的作用,支持面向決策者,處理半結構化(不可完全程序化)的財務風險管理決策問題。目前DSS的系統結構主要是由數據庫、方法庫、模型庫、知識庫及對話管理等子系統構成的多庫系統結構。隨著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理論的發展,決策支持系統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三、財務風險管理策略的恰當選擇——風險管理的關鍵
恰當地選擇風險管理策略能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種財務風險,“趨利避害”,將風險損失最小化,這是財務風險管理過程的關鍵階段。本文分析可供企業選擇的各種常用財務風險管理策略的內涵及具體應用。
1. 財務風險回避策略
財務風險回避是考慮到風險事故存在和發生的可能性較大時,主動放棄或改變某項可能引起風險損失的方法。就風險管理的一般意義而言,回避風險是一種最徹底的處置風險的方法,通過回避風險可以在風險事故發生之前,完全徹底地消除某種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而不僅僅是減少損失的影響程度。然而,回避風險的做法終究是一種消極控制風險的方法,不是一種長久之計。 回避風險是人們感知風險存在,并且對損失的嚴重性完全有把握的基礎上才具有實際意義。對某一具體的風險單位來說,有些風險是無法避免的。例如,全球性經濟危機、地震、瘟疫等。一般來說,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采用風險回避策略,如某風險帶來的損失概率和損失幅度相當高,或者在控制風險時,使用其他的方法控制風險所需成本相當大,甚至超過了其產生的效益值。采取風險回避的方法,最好在某一項經濟活動尚未進行之前。為此,要放棄或改變正在進行的經濟活動,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 財務風險預防策略
財務風險預防是指企業事先從制度、決策、組織和控制等方面來提高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止風險損失的發生。例如,預先在企業內部制定信用政策,設立賒銷審批制度和銷售責任制度等,對賒銷活動進行特定限制,以預防應收賬款回收風險。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采用科學的方法計算各種投資方案的投資回收期、投資報酬率、凈現值以及內含報酬率等指標,并對這些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在考慮其他因素的基礎上選擇出最佳的投資方案等等。風險預防策略是在損失發生前消除或減少可能引起損失的各項因素,避免損失的產生。它是風險管理中最積極、最主動的風險處置方法。
3.財務風險分散策略
財務風險分散策略是基于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有效分散風險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獲取收益,以達到最優資源配置的目的,從而有利于實現財富最大化。分散風險主要指采取多元化經營、多方投資、多方籌資、爭取多方客戶等分散風險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形象地說明了進行多元化投資與經營對分散財務風險的作用。實務中常見的組合方法有多樣化經營、聯合經營、兼并與合并以及貨幣組合等,但多元化并不是萬能的,如果不切實際地涉及過多產品或項目,主業不突出,不僅不能分散風險,反而會使企業遭受滅頂之災。因此企業一定要量力而行,以出色的管理能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為基礎,立足于專業化主業突出,并在此基礎上適度涉及其他產品與投資項目,才能達到分散財務風險的最終目的。進行多角化投資與經營通常適用于財力雄厚、技術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大型企業。
4. 財務風險轉移策略
財務風險轉移策略是指將風險性理財活動通過某種方式轉移給其他經濟實體或個人,從而消除或減少理財活動的風險。轉移風險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兩種:一是保險轉移法。對企業而言,這是風險轉移的最主要形式。用保險轉移風險是保險人購買保險單,與之確定保險關系的形式,將其固有的或可能造成的損失用小額的保險費用固定下來,補償因不測事件造成的意外損失,實現財務風險的轉移。因此,企業財產險、職工人身安全險、車船險等,可以通過投保方式轉嫁給保險公司。二是非保險轉移。是指將某種特定的風險轉移給專門機構或部門,如將產品或一些有特點的業務交給具有豐富經驗技能、擁有專門人員和設備的專業公司去完成等。該方法在實踐中采用較多,其特點是通過契約關系或免責約定來轉移風險,不必支付保險費、控制費,只要正確運用各種法律知識、合同條款、談判技巧等手段簽好合同即可。其局限性是通過契約或合同只能轉移部分風險,但當被轉移方無法承擔所轉移的損失時,轉移方就得補償已轉移的損失。
5. 財務風險接受策略
財務風險接受策略也稱風險自留策略,它是一種由企業自己承擔風險事故所致損失的一種財務風險管理技術,其實質是將企業自身承受的風險以及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財務風險承受下來,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減少風險程度或減少不利事項的發生。當其他風險管理技術均無法實施,或者即便能實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時只能選擇風險自留;或當企業既不能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也無法分散或轉移財務風險時,就只能以自身的財力來承擔財務風險所造成的損失,采取財務風險自留策略。在一定條件下,它是一種積極、有效、合理的風險管理技術,如我國財務會計中為防范應收賬款不能收回風險(即信用風險)提取壞賬準備金,即是企業主動接受風險的一種方式。上述財務風險控制策略各具特點和適用條件,企業的風險管理者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運用。
總之,財務風險管理因各個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不同而在管理工具和策略的選擇上也不同,財務風險管理的監控系統的構建以及財務風險管理策略的恰當運用,有助于企業把財務風險管理推向戰略的高度,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各種財務風險,最終實現企業的財務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司.企業財務風險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 張友棠. 財務預警系統管理研究[J].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 張娜.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及防范措施[J]. 遼寧經濟,2005,(7).
[4] 丁元純. 加強財務風險管理 健全財務風險防范機制[J].對外經貿財會,2006,(2).
[5] 周春生. 中國民營企業的財務風險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6,(4).
[6] 朱廷輝.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化策略[J]. 金融經濟,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