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分析

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分析

 【摘要】我國新《存貨》準則、《資產減值準備》等準則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間和可能。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也會隨之產生。因此,有必要對新準則如何影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進行探討。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新準則中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并且在存貨、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準備、債務重組、合并會計報表和金融工具等方面進行了較大的修改或重新制訂。這些新的具體辦法的實施必將對盈余管理產生較大的影響,盈余管理的手段也必將推陳出新。因此有必要對新的條件下將要產生的盈余管理的手段進行研究、進行有效的預測和防范。
  
  一、《存貨》準則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一)《存貨》準則第十四條規定,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取消了后進先出法。
  所謂后進先出法是指企業在核算成本時,參考的是最近購入原材料的價格;而先進先出法則是參考最早購入原材料的價格。當購入存貨價格在一段時間內的前期和后期有漲有跌時,采用不同的存貨流轉假設會對會計利潤產生影響。當存貨價格呈現下跌趨勢時,采用后進先出法會增加會計利潤,從而多交納企業所得稅;采用先進先出法則會減少會計利潤,從而少交納企業所得稅;當存貨價格呈現上升趨勢時,采用后進先出法時會減少會計利潤,少交納企業所得稅,而采用先進先出法時則會增加會計利潤,多交納企業所得稅。在存貨的整個使用期限內,無論是采用先進先出法還是后進先出法,對會計利潤的影響總額都是確定不變的,對納稅影響也是確定不變的,只是利潤和所得稅額會在不同的會計期間有不同的分布。
  所以說,無論是采用先進先出法還是后進先出法,其本質上體現的都是對未來存貨價格趨勢的預測。《存貨》準則采用先進先出法,取消了后進先出法,更多的原因是假設存貨價格會上升,這樣企業當期的會計利潤會增加而多交企業所得稅,同時先進先出法也符合一般企業存貨的實際流轉情況。
  將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計量限制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中,可以增加會計數據的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盈余管理。
  (二)《存貨》準則第十九條規定,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利用這樣的規定可進行盈余管理。
  由于企業計提的存貨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計入資產減值損失,只有存貨的減值準備可以轉回,因此,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中去掉結轉入本年利潤中的資產減值損失外,余下的就是企業轉回的存貨減值損失。具體數字可以通過資產減值損失科目的借方發生額減掉利潤表中的“資產減值損失”,用公式可以表達為:
  RLAI=LAI-ILAI
  其中:LAI為資產減值損失科目的借方發生額,ILAI為利潤表中的“資產減值損失”,RLAI為轉回的存貨減值損失。
  為了驗證上市公司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的手段,可以建立凈利潤(NT)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RLAI)的一元回歸模型。模型如下:NT=a+b×RLAI
  其中: a為回歸模型的截距; b為回歸系數。
  在取得統計數據后可對回歸系數b進行假設檢驗。比如假設顯著性水平α=0.05,當檢驗統計量t>tα/2時,就可以有95%的把握斷定回歸系數b顯著地不等于0,相關關系是顯著的。也即凈利潤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之間是顯著相關的,這樣就可以判斷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損失轉回進行了盈余管理。
  進行這個假設檢驗還要注意b的符號問題。
  當b>0時,說明凈利潤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之間是正相關的。即存貨減值損失轉回的越多,凈利潤越大,這樣的盈余管理手段是顯而易見的。
  當b<0時情況就變得復雜了,這說明存貨減值損失轉回越大,凈利潤反而越小了,有可能是企業利用存貨減值損失轉回掩蓋了巨額虧損,這需要結合對其他因素的分析來確定,可以構造二元回歸模型或更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再進行回歸系數的檢驗,從而揭示企業盈余管理的程度和手段。但要注意,回歸模型中并不是“元”越多越好,并且要進行方程的F檢驗,只有方程通過F檢驗才能說明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
  驗證凈利潤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的關系還可用相關系數。設相關系數為r,根據統計學原理可知r的公式如下:
  
  
  式中x、 y分別為自變量和因變量,r取值在-1-1之間。在進行凈利潤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的相關性檢驗時,可假設x為存貨減值損失轉回,y為凈利潤,或者反過來也一樣,在相關系數計算中可不必區分自變量和因變量。當r趨向1時,表明凈利潤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高度正相關,說明企業利用了存貨減值損失轉回來增大利潤,進行了明顯的盈余管理;當r趨向-1時表明存貨減值損失轉回和凈利潤負相關,說明企業有可能進行了更復雜的盈余管理,比如利用存貨減值損失轉回掩蓋了巨額虧損; 趨向0時表明兩個變量不相關。   由于新會計準則在2007年開始實行,至本會計年度結束只能取得一年的數據,因此利用這樣的模型還不能進行同一家公司的縱向檢驗,只能進行上市公司的橫向檢驗。
  
  二、《資產減值準備》準則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資產減值值準備》準則第十六條規定: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后,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余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后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第十七條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現以固定資產為例進行說明。在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間內,無論是減值損失的計提還是折舊的計提對利潤的影響都是確定的,但是損失和費用在不同會計期間的分布是不同的,因此會影響不同會計期間的凈利潤,產生了盈余管理的空間。
  在新準則的規定范圍內,企業可能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來降低某一會計年度利潤甚至出現巨額虧損,由于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并且在固定資產的剩余使用壽命內要重新調整折舊的計提數額,在隨后的年度內折舊額將大幅度減少,利潤將大幅度增加。這種可能對虧損公司特別有利。舉例來說,假如有一家公司在2005年虧損,預計在2006年也將虧損,按照我國的有關證券法規規定,這樣的公司將被冠以ST,如果2007年繼續虧損,將被摘牌。為避免被摘牌的噩運,在2006年中企業可計提巨額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在2006年出現巨額虧損。由于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少,相應的折舊也減少,2007年及隨后的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內的利潤將大幅度上升,這樣就有可能實現盈利,避免被摘牌的噩運。所以說,新準則的實施有可能促進了盈余管理現象的產生。
  驗證這樣的盈余管理是否存在,在固定資產總額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考察幾個年度內折舊占固定資產的比率來推測。構造如下模型:
  R=D/A
  其中: R是比率,D 是年折舊額,A是固定資產總額。
  用R的變化可以發現同一公司在不同年份中折舊的變化,也可以對樣本進行適當的分組后,用R考察不同公司在同一年度內折舊的變化,也可以考察同一組內的樣本公司在不同年度內折舊的變化。如此一來,則可以更好地揭示盈余管理是否存在以及盈余管理的程度。這樣的分析要結合其他數據來進行,如固定資產原值和減值準備計提的證據等等。
  具體檢驗時可以根據凈資產收益率(ROA)對上市公司進行分組,如分為-10%<ROA<0%,0%<ROA<10%,ROA>10%等組,對各組內、各組間的樣本進行檢驗;也可以按行業對樣本進行分組,如鋼鐵、紡織和金融等等。分組標志還可以是資產規模、地域和審計報告類型等等。
  新準則的實施對盈余管理必將產生新的影響,盈余管理的手段也必將層出不窮。本文只是對可能利用新準則進行盈余管理的部分現象進行了預測,未知的盈余管理手段還可能存在。新準則不斷深入地實施和會計實踐的不斷豐富一定會為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更新穎的研究素材和研究領域,這有待于研究人員去探索和發現,而這樣的研究也一定會為我國證券法規的建設提供科學的建議和對策。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