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準備金率上調應該看作貨幣政策方向的轉變,可能再次支持了對于2010年實體經濟發展不太樂觀的判斷。比較負面的后果是,2010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巨大不確定性導致經濟活動參與者無法形成穩定的政策預期。
中國人民銀行1月12日晚間宣布,從2010年1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農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機構暫不上調。對多數宏觀研究人員來說,2010年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是可預期的,但很少有人能料到調整會在1月份,而且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聲明政策延續之后如此短的時間來臨。調整之后,大型金融機構執行16%的準備金率水平,中小金融機構執行14%的水平。根據最新的存款數據計算,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可以一次凍結約3000億元資金。
可以找到的解釋是,2010年1月份以來銀行信貸投放的快速增長,以及對于熱錢進入的防范。更深層的原因包括:對于2009年宏觀統計數字中所反映的中國經濟復蘇十分自信,對于2009年貸款大幅度增加有很大的擔憂,對于由此可能產生的商品價格上升和資產價格上升也十分擔憂。另外,2009年12月份價格指數的數據也支持了這種擔憂。
在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前,貨幣政策的緊縮意圖已經在公開市場操作中有所體現。在此之前發行的三個月期央票和91天正回購利率時隔五個月后雙雙上行,而12日央行發行的200億元1年期央票中標利率為1.8434%,較上周發行的1年期央票利率1.7605%攀升8.29個基點。央行還在公開市場操作中展開了20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創下發行量歷史最高紀錄。結合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應該看作貨幣政策方向的轉變,對于在從緊這個方向上的后續政策和措施的出臺要有準備,在2010年存款準備金率再次上調是十分可能的,利率上調也是可能的,公開市場操作中的收縮行為更是非常可能的。有關房地產的緊縮政策與貨幣政策上的緊縮應該看作是一個整體,并互相呼應。這些政策出臺的時間段主要是前半年和前三季度,然后會發現反應過度,在第四季度和2011年年初會有一些反方向的調整。
政策方向的轉變可能再次支持了對于2010年實體經濟發展不太樂觀的判斷。但比較負面的后果是,2010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巨大不確定性導致經濟活動參與者無法形成穩定的政策預期,這對實體經濟的運行有牽制作用。商業銀行2010年的行為從整體上看本來就是比較謹慎的,而貨幣政策的收縮會增強商業銀行這個方向的收縮,對2010年的投資增長產生較大的約束。消費通常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因素,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更難以期望消費能夠加速增長,維持2009年的增長幅度也存在不確定性。幾個推動因素平衡下來,2010年的經濟增長能夠比2009年的經濟增長略有超過已經是很不錯的結果。
目前的宏觀數據顯示出比較復雜的形勢,如果從2010年年初公布的2009年12月的工業數據和投資數據的環比來觀察,都可看出經濟增長減緩的趨勢。但就年同比的數據來觀察,比較容易得出經濟增長加速、過熱、通貨膨脹風險加大的結論,也就為刺激經濟政策退出,貨幣政策收緊提供了依據。這一看法形成了目前的主流看法。從本專欄的幾次分析可以看出本專欄的看法與主流看法的距離。在銀行新增貸款的數字下降后,上述主流意見會有動搖,當經濟增速減緩比較明顯后上述主流意見更會動搖。但主流意見開始轉變并體現到政策上應該是下半年或四季度的事情。在此之前,目前的主流意見難以改變。
在現實經濟中時間滯后是一種重要的現象。例如我們試圖使用反周期的政策去克服經濟周期現象,但我們不得不面對以下四個時間滯后:首先是有關經濟周期信息獲取的滯后,然后是進行調研驗證有關信息所產生的時間滯后決策過程的冗長也要產生時間滯后,最后是政策產生效應的時間滯后,在這樣的時間滯后累積影響下,反周期調整的政策實際可能成為順周期的調整政策。
對于2010年的全球經濟發展趨勢要密切觀察,最近一段時間全球主要經濟大國的股票市場都在大幅度連續下跌,顯示了投資者對于經濟基本面的憂患。大宗商品的價格指數也在下跌,也顯示了對于基本需求不足的擔憂。BDI航運費用指數的下跌也顯示了同樣方向的趨勢變化。在這樣的全球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完全“一枝獨秀”是比較困難的,我們需要比較謹慎地看待目前的經濟復蘇,對于經濟再次“探底”要有一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