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變革和不確定性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一種常態,武鋼一直在求解跳出傳統成本管理‘見物不見人,見人不見變化’思維瓶頸的路徑,尋求傳統成本管理方式的蝶變。”12月4日,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企業經營咨詢指導組組長譚麗麗在南方片區會計學會第二十五次學術研討會上對《中國會計報》記者表示,行為會計核算的實踐為武鋼在成本管理中“以人為本”的柔性管理提供了有益嘗試。
將“人”作為成本中心
譚麗麗告訴記者,行為會計核算將“人”作為成本中心,關注員工行為動因,引導每個人如何經濟地選擇自己的行動。采用機會損益分析,通過機會成本的對比,從會計數值上考察員工給企業帶來的效率及機會損失。同時,激勵員工提高學習力,將知識要素參與分配,挖掘知識型員工價值增值的功能創新,把企業每個人的優選行動,引向更加與集團目標一致、更加經濟的方向。
武鋼在降本增效中的柔性管理,主要體現在經營活動中對員工人格的尊重以及收入分配中力求對員工創造績效的充分準確肯定。
因而在競爭成本管理的前沿陣地呈現出“點”上的效應,如個人生產記錄突破、先進的操作法運用成功、節約競賽標桿的樹立等。當一個團隊的知識充分融合,在解決管理問題時,就會形成競爭成本管理的知識框架,產生管理“線”上“1+1>2”的效應,每個員工最好的降本增效思路和做法就會成為團隊的共享資源,被固化成制度。當競爭成本管理形成一種全員文化時,便產生了“面”上的價值鏈的協同效應。
武鋼以行業一流的實物質量水平為標準,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產品內控標準體系,同時向過程工藝和原材料延伸。2009年公司內控達標合格率由年初的61%不斷提升至84.44%。通過創建強勢和致力于持續改善的競爭成本文化,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積極推進人才強企戰略
譚麗麗表示,武鋼積極推進人才強企戰略,人力資源建設向著以競爭力為目標、以成本競爭力為基礎、以能力建設為中心轉變,致力于迅速形成國際化的人才隊伍,重視高端人才培養,構筑富有吸引力的事業平臺。加快武鋼核心人才隊伍建設,突出國際化經營管理團隊和創新型研發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造就一支通曉國際經營管理、資本運營和國際貿易精英人才隊伍。
通過構建競爭成本的企業文化,促使武鋼在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聚焦“三次創業、四個一流、降本增效”三大主題,創造了領先鋼鐵行業的發展速度,在供應鏈上凸現了競爭成本管理的強大生機活力,有效實現了降本增效,提高了技術經濟指標水平,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在跨地區聯合重組中,重組企業的管理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產品結構明顯優化,資產負債率大為減低,盈利能力也明顯增強。鄂鋼在2009年實現利潤3億元,創重組以來最好業績,利潤比重組當年增長15倍。昆鋼資產負債率較重組前降低18.9%。
譚麗麗表示,武鋼在競爭成本管理方面發揮了最具價值的“多維立體系統”效應,實現了集團各個環節的全面創新和追求價值最優化的協同一致,摸索出一套具有武鋼特色的“全員參與、全面管理、全過程調節、全方位反饋”的動態成本控制模式。廣泛深入的“四個一流”創建活動,形成了追求卓越的競爭成本管理文化,提升了企業的軟實力。武鋼也在2010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