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創業板企業成立之初出于少繳稅的需要,往往存在隱瞞收入、虛增成本和壓低毛利率的行為。
創業板正蛻變為“創富板”。剛滿周歲的創業板,無疑成為富豪們的造富“夢工廠”。截至12月15日,共有147家新興企業登陸創業板,總市值7546億元。在平均82.67倍的夢幻般市盈率光環籠罩下,創業板正以平均每天兩名的速度批量“制造”億萬富翁。
一面是一夜暴富的誘惑引得無數創業企業競折腰,另一面則是二級市場上投資者虧損連連。業內人士認為,相關公司成長性不符預期以及財務問題相繼被曝光,是導致其股價下跌的重要原因。
對于同花順[37.48 -3.35%]而言,上市之初的股價瘋狂已是明日黃花。這家因推出靚麗財報而受到投資者追捧的創業板公司,股價重新回歸沉寂。
從上市之初,同花順的業績便備受質疑。據相關媒體報道:該公司財務數據自相矛盾,新增預收款與收入嚴重不匹配,2009年中報和年報均涉嫌虛增利潤。作為一家從事金融咨詢和數據服務的知名股票軟件公司,同花順的收入確認原則是,“在提供金融資訊和數據服務前向客戶預收全部款項,并在服務期限內平均分攤”。假設該公司1月份向客戶提供一套1萬元的股票軟件一年使用權,那么對應的上半年確認收入為5000元、預收賬款為5000元。
實際上2009年上半年,同花順股票軟件業務實際確認的收入高達4685萬元。而同期,股票軟件業務形成的新增預收賬款僅為2270萬元,從而使新增收入額遠超過新增預收賬款。
據統計,從創業板推出至今,共有230家公司申請IPO審核,其中有37家公司因為各種原因未獲通過,涉及原因通常為公司治理、專利等問題。但漢鼎咨詢在一份報告中明確指出:“業績水平波動大,利潤主要來源于非主營業務收入或存在過度包裝”,被列為上述企業未能過會原因的第二位。
此外,還有創業板公司雖然順利上市,但在投資者的持續關注下,業績和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也開始遭到懷疑。如吉峰農機[33.51 -2.02%]應收賬款是凈利潤的27倍,被質疑為靠賒賬來提升業績。而朗科科技[30.23 -2.64%]上市時因宣稱自己“發明了世界第一款閃存盤,并因此獲得閃存盤的基礎性發明專利”而備受追捧。但其不久即爆出涉嫌虛假出資,股價由上市初的60元高位跌至目前的32元。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以高成長性作為名片的創業板企業,在IPO后業績和股價表現不佳,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其上市時為追求高額的募集資金和市值需要,確實存在刻意做高利潤和拔高增長率的沖動,使業績提前透支。與此同時,創業板企業普遍存在的先天不足,也是業績頻遭質疑的一個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