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會計循環是會計學中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其實質內容構成整個會計工作的基礎部分,且具有綜合涵義。會計循環是以方法為紐帶連接程序和內容的綜合體。運用核算方法處理核算內容方為其實質,核算程序為其表現形式;同時,這種表面形式與我國傳統的形式比較,也可協調為總括的、一般的、帶有共性的會計核算形式。
會計循環(Accounting cycle)是一個典型的舶來詞,早見于西方財務會計的文章和教材中。但囿于當時認識的局限性,往往僅從形式上認為它只是一種會計核算的工作程序、或者是一種賬務處理的操作步驟的定期重復,而忽略了它本身所具有的豐富內涵。包括作者本人在內原來都對此概念存在比較膚淺的認識,如“會計循環,就是指會計工作中基本步驟的依次繼起、定期重復”(萬宇洵,1991);又如“我們把以下這些依次繼起的步驟稱為會計循環”(常勛等編《西方財務會計》1984年)、“每一會計期間成為一個會計循環”(胡益芬,1987)等,現在看來,這就顯得過于表象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加入WTO以后,會計界正在為適應新的經濟環境、為加強與國際會計的協調進行著不懈的努力,當然,對于國際上廣為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也有重新認識的必要。
一、會計循環概念的綜合涵義編制會計報表是會計核算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從內容看,它是一定時期經濟業務核算的總結,從形式看,它是一段時間會計處理步驟的終點,該方法的出現集中表明了會計循環的形成。它將一定時期發生的業務內容,按照一套核算方法的相互銜接,構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體系,并在各期輪番進行,這就是所謂的會計循環。會計循環的形成表明了會計工作已按一定模式和固定程序在有條不紊地對各期不同內容的經濟業務進行統一處理。作為近代會計成型的標志,它同時表明了傳統財務會計的成熟。
會計循環從形式上看,確實是一種業務處理的操作步驟定期重復所形成的工作程序,但深入研究不難發現:構成這種循環態勢的基本要件是會計核算的專門方法,這是會計循環形成的可能基礎和紐帶;而循環態勢中處理的對象是各期不同的經濟業務,這是會計循環成立的客觀必要和依據。正是這種必要性與可能性的結合才產生了會計循環這一帶規律性的相對固定的一般工作程序。事實上,會計循環就是以會計核算方法之間的密切聯系作為紐帶,將各種核算方法有序地組合成能以滿足會計目標實現的相對固定模式,然后,按相同的核算步驟對不同期間的不同業務進行往復處理,形成工作方法、工作內容和工作步驟有機結合的實用程序。如果其中的工作步驟是會計循環的表現形式,那么,工作方法和工作內容則是會計循環的內在實質。可見,會計循環是一個既具有表現形式又具有實質內容的綜合概念,它“既是會計方法的順序使用,也是會計程序的按部就班,還是會計業務的連續處理。”(萬宇洵,2003)因此,在筆者新主編的《基礎會計學》(2003)中進一步將其解釋為:“會計循環既包括依核算方法的聯系構成的工作程序這一核算形式,又包括就會計對象的處理形成的經濟業務這一實質內容”。毫無疑問,會計核算方法在這里起到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它既是形成工作程序這一形式的構件,又是處理經濟業務這一內容的手段,正是它將形式和內容予以結合,構成了會計循環這一概念的綜合涵義。(責任編輯:會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