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監督的主體應該是經授權的會計人員,會計監督的客體即監督的對象是企業內部經濟活動的全過程。監督的依據是各項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會計監督的目的是使會計信息達到真實、相關、可比和及時,使所有者、債權人和各利害關系集團的權益得到合法、合理的維護,并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一、新經濟環境下我國會計監督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經過改革開放,經濟生活逐步與國際接軌,會計監督體系逐漸建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經濟發展對會計工作的要求與實際工作中會計監督的相對滯后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會計監督阻力重重,財務濫收亂支,國有資產流失嚴重, 社會上有一些部門和單位受局部利益或個人利益的驅動,會計工作違規違紀,弄虛作假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會計監督在經濟決策中的作用不能發揮。新經濟環境下我國會計監督面臨的問題主要有:
1.會計監督法律約束不健全,會計法制建設滯后,會計監督弱化,不能有效履行會計監督職能。新《會計法》規定:“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實行會計監督。”但是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卻沒有跟上,會計人員一方面要服從本單位統一領導,另一方面又要對單位實施必要的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其結果必然是會計人員為了保全自身而放棄執法,使得會計監督形同虛設。再者,在會計監督過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很多企業將審計監督與會計監督混為一談,而事實上會計監督和審計監督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工作,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分別由不同的主體來完成,審計監督是對會計監督的再監督,它側重于事后監督,會計監督則是從事前、事中、事后進行全防衛監督,對同一經濟事項的監督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如果會計監督體系還不健全,也就難以適應復雜多樣的經濟活動。
2.政府監督各部門自成監督體系,會計監督的權威性不足。各級政府的財政、審計、稅收、工商行政管理等諸多執法監督部門,在新形勢下從各自職能出發,自成監督體系。而政府職能部門從各自利益出發,對會計監督各有取舍。這樣未能形成相互配合的強化會計監督職能的政府監督體系,反而使會計監督本身應有的權威性削弱,造成企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外部支撐力度不夠。
3.企業管理體制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單位負責人的約束機制不全,導致了會計監督不利。企業內部管理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失調,主要體現在有的單位根本就沒有內部監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單位雖建立了相應的制度,但這些制度形同虛設,沒有得到有效執行,以致會計秩序混亂,徇私舞弊現象經常發生。在一些單位中企業管理者為了追求自身的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會計人員做假賬,偽造會計憑證,辦理違法會計事項,從而使得會計工作受限制于管理當局,不能獨立行使其職能,破壞了正常的會計工作。
4.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也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財政部十分重視會計基礎工作,相應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用以規范會計基礎工作,但是由于單位領導重視不夠,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并忽視學習,有意違紀等等原因,使得許多單位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由于基礎工作不扎實,也導致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不嚴格,企業容易出現虛假的會計信息。由此看來,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職業道德觀念在會計監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現階段企業會計人員整體素質良莠不齊,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單位會計人員的監督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自我管理能力差,在權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人為造假,使得會計信息失真在所難免。
二、加強和完善會計監督的對策建議
針對我國會計監督的現狀,在市場經濟的經營決策中,如果要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加強和完善會計監督的對策,應做好以下幾點。
1.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會計法律體系和會計信息責任制度,為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提供法律保障。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離不開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沒有健全完善的法規制度,即使是誠信的會計也會有迷惑時,必須加強我國法律體系的建設,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明確會計監督、審計監督的執法職責和權限,以實施清晰明了的監督職能。完善現有會計準則,加快制定和出臺新的具體會計準則,針對我國當前容易出現問題的方面加以具體規范。盡快建立會計誠信法律機制,加強會計誠信的立法和執法建設,加大執法力度,使誠信具有硬約束力,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維護會計工作的嚴肅性,大幅度提高會計造假的成本,對造假單位及負責人進行經濟處罰。
2.加強政府各職能部門監督力度。國家各職能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會計監督檢查,進行宏觀調控。為會計人員創造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
3.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單位負責人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建立內部會計管理責任制,明確會計單位負責人及會計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明確各個會計工作崗位的職權和權限,建立健全內部牽制制度和內部稽核制度,加強企業會計的內部控制。使會計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保證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
明確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關鍵,單位負責人應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應當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這樣就明確了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為會計工作者明確行使會計監督職能提供了保障。
4.健全會計基礎工作,提高財會人員素質,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和推動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把會計人員納入行業管理軌道,并自覺接受行業自律組織的約束,企業則在行業規章許可范圍內選聘會計人員。要特別注意加強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法律水平,提供機會對他們進行繼續教育,提高其業務技術和工作能力,以求更好地發揮會計監督職能的作用,對違反法紀不能履行會計監督的會計人員應嚴厲制裁。
總之,會計監督在企業的經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會計監督是經營發展中取得最大效益的保證,是企業規避風險強有力的保障,企業只有強化會計監督工作,才能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方開信.淺談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J].財會研究,2006(3)
2.趙玉民.加強會計監督的措施.林業財務與會計,2002(10)
(作者單位:山西焦煤集團公司官地礦選煤廠 山西太原 0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