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便于我區納稅人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中進行納稅調整,現將現行會計制度與企業所得稅中容易產生差異的問題予以列示,請納稅人在匯算清繳中注意納稅調整。
遞延收入。根據有關規定,搬遷收入或處置收入暫不計入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可以5年遞延處理。企業債務重組確認的應納稅所得額占該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50%以上,可以在5個納稅年度的期間內,均勻計入各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居民企業以其擁有的資產或股權向其100%直接控股的非居民企業進行投資,其資產或股權轉讓收益如選擇特殊性稅務處理,可以在10個納稅年度內均勻計入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視同銷售收入。視同銷售收入即按照會計準則規定不確認收入,但按照稅法規定應確認收入的資產處置行為。根據相關規定,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于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途徑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即資產移送導致資產所有權屬發生變化的,不屬于內部處置資產,應按規定視同銷售確定收入。
不征稅收入。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性資金、除屬于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后要求歸還本金的以外,均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對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根據相關規定,對企業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1)企業能夠提供資金撥付文件,且文件中規定該資金的專項用途;(2)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3)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核算。會計處理上,企業收到政府相關補貼,會先確認為遞延收益,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或相關費用期間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而稅法對于補貼收入除了明確可以遞延處理的收入外,大多數按收付實現制確認收益,在收到的當期全額計入收入。這種情形下,補貼資金如認定為應稅收入,會計上的遞延處理將會涉及納稅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