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金融危機情況下,如何加強中小企業的管理特別是財務管理,以應對經濟危機更顯的尤為重要。
一、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信譽度低,融資困難,缺乏資金支持
中小企業缺乏資金支持,融資相當困難,特別是非國有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就更加突出。資金短缺,生產能力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現行上市融資、發行債券、信托融資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導向不完備。雖然剛推出的中小企業板,但是進入門檻仍較高,絕大部分中小企業仍難以進入;風險投資機構少、規模小;區域性資本市場不健全,財政扶持能力不足;信用擔保尚不完善等,都使企業缺乏有效的資金補充機制。但是從企業財務管理上看,中小企業財務內控制度不健全,財務控制措施不嚴格,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企業的資信度。
(二)財務管理缺乏科學性,財務內控制度不健全
銀行存款、現金和存貨管理比較混亂;會計核算不按國家規定的會計制度進行,如收入與成本費用不配比、折舊的攤銷方法前后不一致、成本核算不規范等,導致會計報表反映的資料不真實;銀行賬戶多頭開戶,將某銀行賬戶不歸并入賬進行收支賬外核算。另外,企業財務內控制度也不完善。存貨管理混亂,購入原材料無驗收制度,倉庫無領發貨制度,存貨計價任意,賬物不符,賬賬不符;產品銷售不入賬、設置“小金庫”,應收賬款失控,收入支票任意背書,“實收資本”不實,空殼驗資或以其它形式抽逃資本。
(三)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的所有權結構一般來說是高度集中的,在經營模式上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項目決策不科學,不民主,隨意性較大,個人說了算的情況盛行,難免造成投資決策失誤。現有的中小企業,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其中相當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質、能力還停留在當時的水平,管理觀念陳舊,管理思想落后,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通盤考慮和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難以適應現代化企業發展的要求。
(四)財務人員素質普遍不高,財務管理難以規范有效進行
由于中小企業早期自身經營的特點,企業經營者往往對比較敏感的財務部門使用親屬和有裙帶關系的人。這部分財務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缺乏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同時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對財務會計法律法規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另外,中小企業組織機構和制度往往不健全,管理人員職責不明確,工作流程不規范,由此財務審批隨意性大,越權行事現象嚴重,造成財務管理難以規范化運作。
(五)財務管理范圍狹隘
財務管理內容主要包括:財務分析、預測、決策、計劃、資金管理、成本管理、收入及利潤分配等。當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范圍狹隘,主要是對財務管理內容的片面理解,只重視資金和成本的管理,往往忽視財務管理在企業計劃、決策方面的作用。而一個企業真正想做大做強,在企業經營上取的質的突破,財務管理的預測和決策更必不可少。
二 、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采取各種積極措施,切實解決企業資金困難
一是建立中小企業發展準備金制度。準備金由政府掌握,重點用于支持地方中小企業產業、產品換代,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做到有償使用,滾動發展。初始資金可由財政撥款、原國有中小企業出售所得、中小企業提取一定的發展準備金等方式籌集。二是建立中小企業銀行,鼓勵開辦多種經營模式的金融機構。鼓勵組建以中小企業為主要股東、以企業互助為主要業務范圍的、區域性的中小企業互助合作銀行及投資財團,并在法律上規定資金投向(主要為中小企業)和扶持的政策。同時,各大商業銀行也應積極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支持。三是成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為企業提供有償服務。國家也應在總結有關省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借鑒日本等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成功做法,積極探索組建國家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司和中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協會,為省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提供再保服務。四是組織中小企業建立資金互助會。在一些農村,農民自愿入伙建立的農業互助基金會已在農業生產上發揮了積極地作用。所以,借鑒這一經驗,成立中小企業互助基金會,增加企業資金來源渠道。五是允許中小企業以股票、債券等非信貸方式融資。要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到深、滬兩地上市,選擇有條件的中小企業以共擔風險方式聯合發行企業債券等,國家應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 (二)加強財務管理,健全財務內控制度
一是企業應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銷售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二是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決不能把資產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交由一個人來做。三是定期檢查盤點財產,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四是加強對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加強對存貨管理,盡可能壓縮過時的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并以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定期核對應收賬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辦法,嚴格控制賬齡。
(三)更新管理思維,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明晰產權、建立規范的企業產權制度,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制度和組織基礎。因此,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必須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規范產權改革,一是解決所有權過分集中的情況,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防止“一股獨大”;二是建立起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現代企業的治理結構。在建立新的產權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和決策機制,為進行良好的財務管理構建制度和組織基礎。
(四)開展財務業務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企業經營者和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
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應針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積極組織和開展業務培訓。同時企業經營者也應了解企業財務的重要性,充分理解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從企業的長遠發展去審視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財務管理的意識和業務素養。財政部門要加強對企業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同時對中小企業中財務管理混亂的企業,加強財務監督。建議他們搞好稅收籌劃,迸一步提高他們的素質。
(五)積極拓展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范圍
第一,將財務管理滲透到生產過程中,就是通過財務指標的對比管理發現差距;然后從經濟性、技術性指標中查找差距產生的原因,從生產環節中發現問題。從而實現財務管理與日常生產經營過程的有機結合,發揮財務管理效應。第二,將財務管理貫徹到整個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就是將成本管理、資金管理、市場營銷等全部納入財務管理范圍。充分運用財務管理計劃、分析功能,切實提高財務管理在中小企業的決策地位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