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傳統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成本管理范疇過窄
受長期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產成本的管理,而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于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這種成本管理觀念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
(二)成本管理觀念落后
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視角出發來分析成本管理的這一目標,不難發現,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費用,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下降。因而這種成本管理是一種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成本管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不能再將成本管理簡單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應是資源配置的優化和資本產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要關注其產品在市場上實現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達的今天,企業單純依靠成本的降低來獲取優勢是不可能的,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更多的應靠技術的投入,從而產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現代成本管理中所謂的相對降低成本,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二、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的意義
(一)成本管理與控制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
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潤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潤更快增長;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潤的下降。即使是不完全以盈利為目的的國有公用事業部門,如果成本很高,不斷虧損,其生存受到威脅,也難以在調控經濟、擴大就業和改善公用事業等方面發揮作用,同時還會影響政府財政,加重納稅人負擔,對國計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價值。
(二)成本管理與控制是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外有同業競爭、政府課稅和經濟環境逆轉等不利因素,內有職工改善待遇和股東要求分紅的壓力。企業用以抵御內外壓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品種。其中,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業價格競爭能力;可以提高安全邊際率,使企業在經濟萎縮時繼續生存下去;提高售價會引發經銷商和供應商相應的提價要求和增加流轉稅負擔,而降低成本可以避免這類外部壓力;成本降低了,才有力量提高質量、創新設計,或者提高職工待遇和增加股利。
(三)成本管理與控制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把成本控制在同業的先進水平上,才有迅速發展的基礎。成本降低了,可以降低售價以擴大銷售,銷售擴大后經營基礎穩固了,才有力量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設計,尋求新的發展。許多企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去控制的情況下盲目發展,一味在促銷和開發新產品上冒險,一旦市場萎縮或決策失誤,企業沒有抵抗能力,很快就垮下去了。
三、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的主要手段
(一)加強資金籌集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資金籌集成本是指企業籌集資金所付出的代價,一般用相對數表示。不同來源的資金,資金籌集成本是不相同的。資金籌集成本主要包含債券或借款的籌資成本、優先股的資金成本、普通股的資金成本、企業留利的資金成本等。企業在進行資金籌集成本的控制時,并不能僅僅從資金成本最低的某一種方式融資,而是要合理地安排各種籌資方式的結構,目的是使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
(二)加強產品設計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對產品設計成本進行控制是整個成本控制工作的關鍵。在設計完成后,根據設計方案對產品的設計成本進行全面測算,視其能否達到目標成本的要求。如有差距,應將原設計方案退回設計部門重新修改。若經過多次修改仍無法達到目標時,也可將原制定的目標成本子以修正。老產品設計成本的控制,只要求針對那些做出改進的部分,計算它們的成本節約額。在計算新產品試制成本時,特別要注意不要與老產品成本混在一起。每試制一次,就計算一次,以便逐步測試新產品試制成本能否保證產品設計目標成本的實現。
(三)加強材料采購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材料采購成本的控制,主要是經濟訂貨量、訂貨點的確定等。經濟訂貨量是指能夠使材料或商品全年相關總成本最低的一批訂貨數量。用360除以經濟訂貨量,可以計算出經濟訂貨次數,即全年分幾批購買能夠使相關總成本最低。訂貨點,也稱為再訂貨點,是指再次提出訂貨時需要保留的庫存量水平。高于該水平時提出訂貨,就會形成庫存積壓,導致儲存成本上升;低于該水平時提出訂貨,就會導致停工待料。存貨控制的ABC分類法,是將企業的全部存貨按照數量及金額所占的比例,把全部存貨分為A、B、C三類,并且分別按照不同的方法進行控制。
(四)加強產品生產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標準成本制度是以標準成本為依據,通過成本差異的分析與報告,揭示成本差異產生的原因,以便及時控制成本的一種成本控制體系。標準成本制度的內容包括:標準成本的制定、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及成本差異的賬務處理。以目標成本按產品分解的結果作為標準成本和日常控制的依據,將使標準成本制度與目標成本管理連接為一個有機整體,也使標準成本制定的依據更加科學。
(五)加強質量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質量成本是指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付出的代價,以及因為產品質量沒有達到規定標準所造成的損失,包括預防成本、檢驗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其中,前兩者可以合稱為預防檢驗成本;后兩者可以合稱為質量損失成本。當預防檢驗成本較高時,質量損失成本較低;反之,如果預防檢驗成本較低,則質量損失成本較高。質量成本控制的目的,就在于確定一個最優的合格率,在該狀態下,質量成本總和達到最低。
總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變得異常激烈,成本優勢的取得對于一個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而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于成本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企業管理者要及時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實施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萬壽義.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夏寬云.戰略成本管理[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
[3]布洛切(美)等著,李蘋莉,劉全雷.成本管理:經營控制與管理控制華夏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