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石油企業所處市場環境的特殊性,對其來說更是如此。因此,石油企業建立有效的外匯風險控制系統非常重要。
1 外匯風險形成的原因
1.1 企業經營者信用風險管理意識淡薄 國際貿易總是不可避免地伴隨著風險的發生,但是目前國內大部分的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意識淡薄,對可能導致問題的政治風險和商業信用風險等缺乏起碼的警惕和防范意識,過分相信客戶。大部分企業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沒有經過認真地分析和估測,沒有預警措施和應急預案。當風險真正來臨時,既沒有心里準備,又缺乏相應的應對措施,在驚惶失措中錯過了最佳的協商和追討機會,貨款回收就成了空中樓閣。在機構建設上,國內的石油企業一般沒有專業的機構和人員從事風險管理工作,而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在對業務的監控和收匯的管理上,經常出現脫節現象。通常,前期(交易前)由業務人員和經理根據經驗進行決策和管理;中期(交易中)無人管理;后期(發生應收賬款拖欠后)則由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負債追討。
1.2 不重視對外商的資信調查 資信調查是國際貿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因為外商的資信情況直接關系到出口企業能否按時、足額、安全收匯。筆者接觸過的從事國際業務的業務員,無一例外地認為找個國外客戶非常不容易,必須都格外珍惜寶貴的客戶資源。因此對客戶資信調查有的怕得罪外商干脆不做,有的為了應付差事,簡單從客戶的網站上打印一些資料作為外商的資信調查證明。這樣就導致對客戶的情況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僅憑客戶一面之詞就簽訂有利于對方的合同。
1.3 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淡薄,貨款追討不力 中小型企業往往對國際法和相關的國際貿易慣例缺乏必要的認識。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淡薄。在我國的對外貿易中,“重關系,輕索賠”的現象十分普遍。出現貨款拖欠后,不善于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貨款追討不力,怕得罪客戶和失去客戶,把可以通過國際仲裁或法律途徑能夠追回的利益拱手相讓。
2 加強外匯風險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科學的客戶信用管理制度 客戶既是重要的財富,同時也是最主要的風險來源。石油企業可以通過專業調查機構、律師事務所、進出口銀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機構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也可以通過國外的工商團體、或我國駐外機構和與客戶有交易歷史的公司對其進行調查。此外,對于老客戶企業也要與其加強聯系,跟蹤海外客戶的資信動態。對客戶的資信調查一般包括一下內容和范圍:組織機構,主要是企業性質、創建時間、股本結果等;資信情況,包括資金和信用情況;經營范圍;經營能力。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后,應建立分類的客戶資信檔案庫,用以記錄、監督和跟蹤客戶的資信情況,對客戶的檔案管理應采用動態更新管理,及時載入新的信息,使企業的信用風險試著控制在一個科學合理的范圍內。
2.2 建立完整的客戶授信制度 針對不同的客戶,相應地實行適合的信用政策,確定適合的信用額度和期限。授信的對象不僅僅限于對新客戶,同時對于老客戶也要定期地考察,隨時調整對其的信用條件,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可能發生壞賬的幾率。特別是出現以下情況時,需要及時對客戶的情況進行重新評估,調整信用政策:客戶突然放大業務量和交易額;客戶要求放寬付款條件;提出異常的要求或行為;客戶的組織機構有重大變化;經常變開戶銀行;公司重組、兼并收購等。
2.3 選擇合適的結算方式 出口商在選擇結算方式時,應根據具體業務所處的具體情況,針對不同的交易商品和交易條件,綜合考慮客戶的資信情況,確定合理的結算方式,以求最大程度減少自身負擔的信用風險。最保險的方式是前T/T結算,即收到款后再發貨,但是在買方市場條件下,這種付款方式競爭力較差。其次是預付30%-50%的款,客戶見提單傳真件T/T付余款,出口方收到款后,給客戶寄正本提單。第三是預付款和信用證(即期)付款相結合的方式。即客戶先預付一定比例的預付款,其余貨款以信用證的方式付款。對于風險較高的D/P、D/A要慎用,為了促成交易,必須先收取一定比例(不低于貨物的來回運費)的預付款再發貨,如果客戶無理拒絕提貨,這筆預收貨款也足夠支付運費,把損失降到最低。
2.4 制作高質量的出口單據 出口業務中需要制作的單據主要包括匯票、商業發票、裝箱單、保險單、原產地證明、檢驗證書、有木質包裝的出具熏蒸證明、無木質包裝的出具無木質包裝證明、質量分析單以及其他單據(如裝運通知、受益人證明、寄單證明、快遞收據等)。這些單據必須與合同和信用證要求的完全一致,不得隨意增刪和更改。 2.5 發現收匯困難及時采取緊急補救措施 發現收匯困難,業務員要及時上報公司領導及時采取緊急補救措施。①財產保全貨物:通知承運人停止交貨、留置貨物;或者及時聯系協作公司在目的港照料貨物。②減損措施:如保護貨物、及時清關、及時檢驗、易腐霉爛貨物的及時變賣處理等。③行使合同履行抗辯權:扣減相應的貨款或貨物;中止履行,行使中途停運權等。④及時通知:如不可抗力、遲延催告、發生保險事故、解除合同等。⑤證據保全:對沒有采取紙面證據的合同訂立、變更、履行證據進行靈活補救等。⑥如票據丟失要采取及時掛失等。⑦必要時,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⑧必要時,依法申請公安機關扣留或禁止在國內的債務人出境等。
2.6 建立業務員培訓制度,提高風險意識和綜合素質 每年針對市場新情況、新問題對業務員收匯風險防范培訓,請有關專家、律師等對實踐中問題和趨勢探討,掌握新的動態;還要注意嚴格業務員的品質管理,把好進人關,有內外串通損公肥私的一定要嚴肅處理;防止業務員壟斷客戶資源,合理界定業務員的權限和責任。杜絕違規經營而造成收匯風險。
2.7 投保出口信用保險轉嫁風險 出口信用保險產生的緣由便是解決出口收匯風險的問題。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險對國外買家及國家的風險調查評估,可以指導企業石油企業選擇更有利的貿易對象和貿易條件,避免和防止收匯風險;另一方面,萬一不能收回貨款,石油企業可依據有關條款向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申請索賠,從而最大程度減少經濟損失。
出口信用保險為國家政策行為,因而對外追償也具有特殊效力,一旦出口收匯發生問題,出口信用保險機構便可利用伯爾尼協會的統一規則,發揮其他機構和公司不具備的威懾和制約作用,幫助出口商“討回公道”。出口信用保險是銀行為出口商提供貸款的“助推器”。一方面,通過投保,石油企業將收匯風險轉嫁給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收匯安全大大提高,還貸能力相應增強;另一方面,通過將已投保的出口信用保險權轉讓,提供出口融資的銀行收貸風險大大降低,從而,石油企業在銀行的信用等級提高,銀行也相應樂于提供優惠利率的出口貸款等金融服務。當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石油企業以各種優惠條件來爭奪市場,其中優惠的結算支付方式是重要的競爭手段之一,而支付方式的靈活性帶來的副作用便是收匯風險。出口信用保險則解除了出口商的后顧之憂,使收匯風險一保了之。
出口信用保險的過程是一個防范和控制風險的過程,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對出口商的信用額度也要做出評估和判斷,督促石油企業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險機構還能夠及時向石油企業提出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的合理建議,幫助企業提高自身風險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