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會計工作對金融衍生業務監管的支持

會計工作對金融衍生業務監管的支持

國資委的《監管通知》對中央企業從事金融衍生業務提出具體監管要求:一是認真組織清理工作;二是嚴格執行審批程序;三是嚴守套期保值原則;四是切實有效管控風險;五是規范業務操作流程;六是建立定期報告制度;七是依法追究損失責任。出臺《監管通知》的主要目的是要求中央企業對已經開展的所有金融衍生業務包括期權、遠期、掉期及其組合產品(包含通過銀行購買的境外機構的金融衍生產品)進行全面徹底清理;要求企業審慎開展金融衍生業務,對企業已經開展或擬開展的金融衍生業務提出明確規定和具體要求,切實有效管控風險;要求從事金融衍生業務的企業建立定期報告制度,并與國資委建立日常工作聯系;明確管理責任,對違規經營或發生重大損失的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財政部的《若干意見》要求企業切實加強投資管理,審慎從事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投資,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杜絕金融衍生品投機行為。
  在目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金融衍生工具處于風口浪尖,對其監管也是重中之重。研讀《監管通知》和《若干意見》不難發現,文件的執行需要會計工作作出密切的配合,下面將從三方面談會計如何輔助金融衍生業務監管的進行。
  一、套期保值還是投機行為的確認——從會計角度認定
  1、企業開展金融衍生業務的目的
  企業開展金融衍生業務的目的是投機獲利或套期保值。投機獲利是說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要求很少甚至沒有初始凈投資,具有財務杠桿的作用,往往可以收到以小博大的效果,這種低成本高收效的模式能夠極大地吸引投機者,使很多人甘冒風險。套期保值是為規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信用風險等,指定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銷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
  我國企業投資金融衍生品出現問題源自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危機使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幅度超出一般人的預期,導致與大宗商品價格掛鉤的衍生品虧損嚴重,包括國航、東航、深南電、江西銅業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接連爆出衍生品交易巨虧的消息。而在巨虧企業中,很多都是采用與對沖現貨市場風險相反的方式進行投資,前期獲取了誘人的收益,但后期卻不得不面臨巨大的風險,投機帶來的風險無法控制。
  2、管理層對待金融衍生業務的態度
  從管理層發布的監管金融衍生業務的文件可以看出,管理層非常審慎地對待金融衍生業務,既不是一棍子打死、徹底摒棄,也不是縱容企業任意開展金融衍生業務。管理層對企業運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規避風險是支持的,但是對于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投機是嚴格制止的。但在目前,非常現實的問題是很多企業對金融衍生工具穩定企業收益、對沖風險和爭取國際市場經營和競爭的功能無法正確運用,導致無法使用套期保值策略鎖定風險;或是對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桿性、復雜性和風險性認識不足,存在僥幸的投機心理,貿然使用復雜的場外衍生產品違規建倉,導致風險失控造成損失,甚至出現了中信泰富之類以套期保值之名行投機之實造成巨額虧損的現象。
  3、會計確認輔助管理層監管金融衍生業務
  想要做到監管,首先需要對金融衍生業務的開展是為了套期保值還是投機進行認定。會計上認可套期保值關系的成立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確認風險暴露的性質,包括利率風險、價格風險、匯率風險和信用風險等,為上述風險暴露的情況可以進行套期保值;二是套期有效性認定,即運用金融衍生工具抵銷被套期項目產生的損失是高度有效的,認定套期有效性非常重要,這是界定套期保值或投機的重要一步,具體可以采用的方法有關鍵條款分析法、相關分析法、頻率分析法和抵銷的金融衍生工具價值變動計量等;三是套期證明文件,要求在實施套期開始(如簽署金融衍生工具合約時)就提供套期證明文件,具體內容包括套期工具的認定、被套期風險的認定、實施該套期的風險管理目標和戰略、支持管理者預期套期高度有效的證據和衡量套期有效性的過程。從會計的角度對企業從事金融衍生業務的品種、規模和時間都做了控制和管理,并且確定企業是以套期保值為目的審慎地開展金融衍生業務,確定企業選擇與其經營密切相關的、符合套期會計處理要求的簡單衍生產品,不從事風險及定價難以認知的復雜業務。
  二、公允價值還是賬面價值的計量——會計選擇
  只對企業從事金融衍生業務的目的進行確認是不夠的,會計還必須對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工具進行計量。選擇何種計量屬性,是一個已經解決了而現在又重新出現了的難題。
  1、計量屬性的困惑
  事實上,國際會計準則和眾多國家的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計量都形成了認可,并認為公允價值的運用是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需要的,公允價值符合經濟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現金流量制和市場價格會計假設(謝詩芬、戴子禮)。以公允價值計量為投資者預測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提供更大便利,也使得以現金流折現估值法(DCF)的應用更具可操作性。公允價值是人們眼中的“寵兒”。然而,金融危機來了,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公允價值計價法成為很多人眼中的“金融危機推手”。因為國外很多企業已經面臨在市場大跌和市場定價功能缺失的情況下,公允價值計價法導致金融機構過分對資產按市價減計,從而使市場陷入交易價格下跌,接著是資產減計、核減資本金,然后恐慌性拋售,最后導致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之中,因而對加重金融危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對金融衍生業務監管時,會計提供的計價采用何種計量屬性才更有利呢?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看公允價值的確定方式:關于公允價值的確定方式,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我國新準則的規定基本上是統一的,逐級適用三個層次:第一,存在活躍市場交易的金融產品,根據市場報價確定公允價值;第二,不存在活躍市場交易的金融產品,可參考同類產品在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或者采用有客觀參考支持的價值模型確定其公允價值;第三,不存在活躍市場交易,且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需要管理層根據主觀判斷和市場假設建立估值模型以確定公允價值。
  2、對金融衍生業務會計計量的選擇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我國新準則確定方式選擇計量金額,應該是比較清晰的。目前引起爭議的地方就是曾經是存在活躍市場交易的金融產品,現在沒有了活躍市場交易、不具備流動性,導致一些種類的資產已沒有市場可以作為計量參考,比如標售利率型證券(ARS)和AIG持有的信用違約互換,就需要估值,從而導致準確性打折扣和不被認可。那么,針對我國企業現在應用金融衍生業務的情況,按順序選擇計量金額是必須要執行的,針對沒有活躍市場的金融衍生業務,應披露原始價值、實時的公允價值和估價不同的計量屬性,會計提供資料,具體如何使用,可以由信息使用者來抉擇。
三、表內披露還是表外報告的選擇——會計均應提供
  1、表內規范披露
  在目前金融危機的環境下,對于企業從事的金融衍生業務的披露應該是從重、從細、從快、從準。表內披露和表外報告都要重視,給監管層和會計信息使用者以足夠的信息量。在表內提供企業擁有的所有金融衍生工具的金額,并且按照套期會計的要求確認相應的損益,這一項在已發布的會計準則中有明確規定。
  2、表外充分披露
  在表外附注中要披露企業在報告日所持有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類別,如金融期貨、期權和互換等以及企業持有該項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資產還是金融負債。在表外附注中還要詳細說明企業在報告日持有每一項金融衍生工具的目的,即是為了套期保值還是為了投機,這一點對于現階段我國管理層管控企業的金融衍生業務是非常必要的。確認了持有金融衍生工具是為了套期保值后,還要繼續披露持有該項金融衍生工具的背景和策略,被套期項目的具體情況,套期保值有效性是如何評價的,在套期保值期間以及套期保值中止時可能采用的會計政策等。表外應提供衍生金融工具有用的計量基礎,對能在市場上取得公允價值的,提供有效運行的市場中金融工具的報價或比較數據;難以在市場上取得公允價值的,可以通過各種估價模型或方法對公允價值進行估計,同時,對估價方法加以說明,包括運用該方法的重要假設等;對于無法取得公允價值或因管理者的目的而采用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基礎的,應列明事實并披露與該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相關的信息,如賬面價值、實際利率、到期日等。在表外可以提供市場價格預測信息,對于企業在報告日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應揭示其市場價格在未來的可能變化并提示其在未來可能引起現金流量波動的風險。
  另外,還要提供有的放矢的風險披露(如匯率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重要商品價格變動風險、市場風險和公允價值風險等)以及所采取的風險管理手段(如交易的授權和內控制度等),使報表使用者能夠合理地評價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程序。公司可以考慮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報告,以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要。頻率較高的簡短報告可能比頻率較低的長報告更好,對從事的金融衍生業務單獨建立月報、季報也是非常可取的,甚至在風險加劇、價值變動非常頻繁、可能產生重大損失之時,以周報的形式對外報送也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李享、杜鑫:濫用金融衍生品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探討——從次貸危機談起[J].當代經濟,2010(1).
  [2] 吳楊、林艷: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存亡問題若干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09(8).
  [3] 謝詩芬、戴子禮:現值和公允價值會計:21世紀財務變革的重要前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9).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