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稅籌劃是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稅收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等財經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其內容與工作實際問題結合緊密,實用性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注重實踐動手能力出發,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及相應的教學方法。模塊教學法的推廣,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尤其是會計專業畢業生動手能力較差,難以適應崗位需求的不足,提高我國高職畢業生的總體素質,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一、模塊化教學的內涵
模塊化教學法(MES),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工組織研究開發出來的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按照教學過程的基本環節,把一個復雜、相互交叉的課程結構分成若干個基本教學模塊,把相互滲透的教學內容組成系列相關的知識模塊,將系統綜合、整體優化,把原屬整體的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以具體功能和應用為目標按模塊單元形式表現出來,讓每一模塊成為一定教學系統的有機構成并起相對獨立的作用,而每一模塊又按因材施教的原則劃分為基本掌握模塊和專業提高模塊,并按授課對象的專業性質及學時差異,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選擇的學習法。模塊教學更接近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也突出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
二、高職納稅籌劃模塊化教學設計
高職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培養的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更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以面向崗位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因此在高職納稅籌劃教學中,理論教學應與實踐教學并重,兩者互相融合,交替進行。模塊化教學方法作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成果,其在實踐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已日益為人們所認識,《納稅籌劃》課程實踐性極強,更應廣泛采用模塊化教學法。
1、高職納稅籌劃模塊化教學設計依據
會計類專業的主要工作崗位之一是企業辦稅員崗位。辦稅員崗位的工作任務主要有三個:一是辦理以納稅申報為目的的會計核算,是從原始憑證開始的基礎核算環節;二是依法處理納稅人與國家的經濟關系,是以納稅申報表為主要載體的關鍵環節;三是依法保證納稅人利益最大化的納稅籌劃,是對涉稅事項進行全面設計的提升環節。這三項工作任務決定了“稅務會計”、“稅收實務”和“納稅籌劃”三門課程有其各自不同的教學模塊。
高職納稅籌劃模塊化教學設計依據是從辦稅員崗位出發,分析其主要工作任務,由工作任務來選取職業實踐過程中與技能相關的知識內容,從而確定教學中的教學目標,再將各目標細化到各步驟,就形成了教學模塊。具體見圖1。
2、高職納稅籌劃模塊教學內容設計
納稅籌劃教學模塊設計以“突出職校特色,培養職業能力”為總的指導思想,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該課程內容的組織直接與工作過程銜接,方便學生進行多稅種有機聯系的學習,提高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些前提下,把納稅籌劃的整個內容劃分成兩個大模塊,每個大模塊中再設子模塊,各模塊的具體內容如圖2。
三、高職納稅籌劃模塊化教學實施
1、融“教、學、做”于一體
每一節課的教學都會有理論模塊與實踐模塊的不斷交替進行,真正做到邊理論邊實踐,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堅持理論夠用,少講多練,引導為主,實現“學中做,做中學”,融“教、學、做”于一體。
2、因人因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模塊教學目標的實現關鍵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需施教,學以致用。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必須因人因時,對不同的模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鑒于高職學生基礎相對較差,但思想活躍、好動的特點,大量采用學生樂于接受也易于接受的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現場教學法等。如每年的1-6月,周邊的稅務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業務增多,人手非常緊張,分期分批的帶學生去現場進行觀摩和具體操作,既為事務所及時補充了人力資源,也為學生集中學習辦稅業務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3、做好模塊考核評價
模塊考核評價應注重考核學生的職業能力,突出過程評價,強化平時考核。如積極倡導學生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設置學生的學習檔案袋,在學習檔案中記錄學生的進步和活動以及活動評價。采取模塊評價、單元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及同學評價相結合、理論知識考核與實訓考核相結合、平時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的模式,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全面評定。
四、高職納稅籌劃模塊化教學實施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教師方面
教師用什么方式和技巧去指導學生。這里的關鍵是讓學生循著教學模塊的設計意圖,進而在模塊的影響下感受思維震蕩和思維操作的運用。特別注意循循善誘,真正地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內部因素,即“內因”,或者稱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組織者、創造者的作用,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教學情景、課程標準、課程資源等,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2、學生方面
模塊化教學要求學生要改變過去的“要我學”為“我要學”,從“學會”變為“會學”等被動的學習方式;同時要求學生加強自身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對問題的觀察、分析、總結概括能力,以及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討的能力。
3、師生、生生交流方面
師生、生生之間的每一次互動碰撞都有可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在互動中,可以看到學生積極提問、討論、大聲辯解、分析,樂于參與活動等不同的表現。教學過程中特別要提倡師生、生生交流,以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予強調、重復,這可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教師要為創新而教,從探索的引導者轉變為活動的欣賞者;在欣賞中隨時激勵學生;在師生交往中,教師可以利用語言變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經驗面和智慧面;在生生交流中,同伴的知識、技能甚至個性特征,有著很高的激勵作用,同齡人的相互影響無法用異代人之間的教育來取代。所以,師生、生生交流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成為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模塊化教學”方式的具體運用,可以避免傳統教學中灌輸式教學,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圍繞教材轉的問題。同時,在模塊運作過程中,通過學生的“做”和教師的“導”,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另一方面,做到了學與做的結合,學與用的結合。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真正為企業培養專業能力強、業務素質高的有用人才。
(注:本文系湖南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研究資助課題《納稅籌劃課程模塊設計教學研究》,課題號:LZJY08BZC13。)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 王紅云、趙永寧:財經院校開設《中小企業納稅籌劃》課程的必要性[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5(6).
[3] 胡曉東:工商管理大學科中稅法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6(2).
[4] 郭亮、晉波:對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的研究[J].會計之友,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