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系列的突發社會災難、安全事故、質量問題等無不考驗著企業的社會責任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考量前所未有地引起了社會公眾、企業管理者、學者以及政府的廣泛關注。本文擬構建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目的在于促進企業承擔起構建和諧社會應盡的社會責任。
一、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理論依據
1984年美國經濟學家Freeman給出了一個頗為廣義的定義,他認為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能夠影響企業目標實現,或者能夠被企業實現目標的過程所影響的任何個人或群體”。這個定義不僅將影響企業目標的個人和群體視為利益相關者,同時還將企業目標實現過程中受所采取的行動影響的個人和群體看作利益相關者。這樣就將當地社區、政府部門、環境保護主義者等實體都納入到利益相關者的研究范疇,大大擴展了利益相關者的內涵。借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可以為企業社會責任“指明方向”,針對每一個主要的相關利益群體就可以界定企業社會責任的范圍。也就是說,利益相關者理論可以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提供“一種理論框架”,在這個理論框架里,企業社會責任被明確界定在“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上。所以,利益相關者理論雖然不能取代企業社會責任,但是它可以被看作是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的一個重要條件,它可以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對象具體化。
二、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我國深交所頒布的《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中稱,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是指上市公司對國家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自然環境和資源,以及股東、債權人、職工、客戶、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方所應承擔的責任。本文將在此定義的基礎上結合利益相關者理論進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對股東承擔社會責任的指標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凈利潤-優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
一般認為,每股收益越高,公司滿足股東獲利目標的程度越高,對股東利益的保障程度越高。
(2)資本保值增值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
資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了企業凈資產的變動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是企業發展能力的集中體現。
2、對職工承擔社會責任的指標
(1)職工薪酬支付率
職工薪酬支付率=已付職工薪酬總額÷應付職工薪酬總額×100%
該指標反映公司對國家相關勞動法規的遵守情況,比值越大越好。
(2)職工安全事故率
職工安全事故率=因工作傷亡的人數÷職工總人數×100%
該指標反映企業對職工安全保障責任的履行情況。如傷亡比率超過了國家規定的限度,企業要停止生產,進行整改。
(3)職工人均年教育經費
職工人均年教育經費=支付的職工教育費總額÷職工人數
該指標反映企業對員工素質提升責任的履行情況,該指標值越大越好。
3、對消費者承擔社會責任的指標
(1)主營業務成本率
主營業務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公司越照顧消費者的利益,那么給消費者的讓利就越多,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就越低,主營業務成本率這一指標的值就越高。
(2)單位收入售后服務費
單位收入售后服務費=本期售后服務金額÷上期營業收入×100%
通常,該指標越大證明企業為消費者主動承擔責任的責任心越強,但是由于產品質量太差也會引起該項指標過大,所以指標使用者要充分考慮這一點。
4、對債權人承擔社會責任的指標
(1)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收益÷利息費用
一般而言,利息保障倍數越高,公司支付利息的能力就越強,債權人在公司的投資越有保障。
(2)股東權益比率
股東權益比率=1-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股東權益比率越高,債權人的投資風險越小,本金和利息收入越有保障。
5、對供應商承擔社會責任的指標為應付賬款周轉率
應付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應付賬款平均余額
應付賬款周轉率越高,表明公司支付供應商貨款的時間就越短,占用其資金的程度越低,對供應商的利益照顧越多。
6、對政府承擔社會責任的指標
(1)資產納稅率
資產納稅率=企業納稅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該指標可以反映企業對國家的納稅貢獻。
(2)稅款上繳率
稅款上繳率=已交納稅款÷應繳納稅款×100%
該指標用來分析公司是否有擠占挪用國家稅款的違法行為。可反映公司對國家相關稅收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
7、對承擔社會責任的指標。(1)年綠化費用:金額越多表明公司對社區的責任履行得越好;(2)為社區無償服務次數:次數越多表明公司對社區的責任履行得越好。
8、對資源環境承擔社會責任的指標
(1)單位營業利潤資源消耗率
單位利潤資源消耗率=年資源消耗量÷年營業利潤
該指標反映企業為獲利對資源(包各種材料、水、電、煤等)的消耗程度,可按不同資源分別列示。該指標值越小越好。
(2)單位凈利潤廢物排放量
單位凈利潤廢物排放量=年廢物排放量÷年凈利潤
該指標反映企業生產造成的外部不經濟情況,該指標越小對社會造成的負面效應越小。
(3)污染治理投資率
污染治理投資率=污染治理投入總額÷當年營業收入×100%
該指標反映企業治理污染的力度,比值越大越好。
9、對社區承擔社會責任的指標
捐贈收入比率=慈善與公益捐贈÷企業收入總額×100%
慈善與公益捐贈是企業為社區建設、希望工程和困難人群進行的捐贈。該指標值越大反映企業慈善責任履行得越好。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
主要參考文獻:
[1]徐超,陳繼祥.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J].上海企業,2005.5.
[2]李立清.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理論與實證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南方經濟,2006.1.
[3]趙坤.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經營績效評價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