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WTO對中國會計發展的不利影響
(一)部分人員將面臨失業雖然中國具有龐大的會計隊伍,但有很大一部分會計人員的文化水平和素質不能適應現實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加入WTO后,部分會計人員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再學習和再就業危機。會計人員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學習新知識,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要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失業的壓力,轉變思想觀念,同國外的同行進行直接對話。而那些不適應時代需要、面臨失業的會計人員,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加入WTO對于全面提高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卻是一個良機,有志者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機遇。
(二)中國注冊會計師將面對沖擊加入WTO后,按照市場準入原則,中國必須開放市場,包括開放服務業市場。會計市場就是其中之一。近幾年來,中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已成為第三產業中發展速度最快、最具吸引力、最有前途的新興產業。但長期以來,人們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作用認識不足,沒有將其作為一個產業看待。且中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大會計公司相比,還顯得很不成熟。主要表現為: 1?注冊會計師行業法制建設雖初具雛形,但與現實需要比較還相差甚遠; 2?注冊會計師隊伍雖不斷擴大,但執業水平有待提高; 3?中國會計市場業務量巨大,但還有待于規范。加入WTO后,如果進一步開放會計市場,必然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產生巨大沖擊。因此,加快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法規建設,培養高水平的注冊會計師隊伍,改革現行的行業管理體制,提高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競爭力是當務之急。
(三)現行會計準則與國際慣例尚存差距為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需求,方便其進行合理的比較,并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籌資決策和投資決策,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符合國際慣例。然而,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慣例尚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具體會計準則與各種制度建設方面的關系還沒完全理順,以致在新的具體準則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制度不配套和不完善的問題。
(四)現行會計計量理論面臨重構國內企業融入世界范圍的激烈競爭,企業應不斷挖掘內在潛力,降低自身的成本,以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就需要更多地將智能化、自我診斷、用戶界面融入消費品中,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迅速實現生產流程的程序化。企業的投入也因而更需集中于員工培訓、市場調研、新產品開發設計、營銷廣告等信息活動中。以什么樣的方式對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進行估價、確認、計量和披露,反映企業的整體資源狀況已成為會計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國際會計理論界公認的國際會計三大難題:外幣拆算會計、合并會計報表會計和通貨膨脹會計也更加突出。選擇某一通用外幣來編制會計報表、報露會計信息,以便使跨國集團的有關人士理解成為可能。這些無疑會帶來傳統會計計量模式的重大變革,迫使我們重構會計計量理論。
(五)會計核算技術亟待變革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應用使傳統的手工記賬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而電子商務的推廣更是對手工數據處理的歷史性沖擊。網絡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應用和網上實體的出現使經濟交易、資本決策能夠在瞬間完成,“無紙化”交易成為現實,同時也給會計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目前,發達國家正朝著會計信息化方向邁進。我國盡管很多企業的會計處理手段已由手工操作轉向電腦操作,但基本上停留在模擬手工會計核算階段,財務軟件的開發也比較落后。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會計有機地融合起來,推動新形式下的會計改革,以滿足現代社會信息化和企業管理的需求,適應企業在新形式下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是新時期會計工作面臨的難題。
二、中國會計面對WTO的對策
(一)中國經濟需要更加積極的會計政策支持WTO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隨著對外貿易環境的改善,加入WTO刺激了外資的流入,促進了我國產業重新整合,使中國經濟更快的融入世界經濟之中,這就需要更加積極的會計政策給予支持。中國的宏觀會計政策如果仍停留在組織財政收入、保證稅收上,而對如何加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和資本保全方面在會計政策上不給予傾斜,中國會計將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并最終被淘汰。因此,加入WTO,客觀上要求我國必須對當前宏觀會計政策作出調整,由原來保證稅收的“財政型”會計模式,轉變為支持企業發展的“市場競爭”型會計模式,以增強企業的市場生存力和國際競爭力。如采用加速折舊法、應收賬款提取壞賬準備、加速遞延資產攤銷等會計政策,以保證企業降低風險和提高長期收益能力。中國會計政策的轉變,不僅應當以“企業”和“市場”為中心,還要同證券交易法、公司法、稅法等有關法規相協調,以保證會計政策能夠得以順利實施。而中國經濟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現實上,都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能夠促進企業競爭化、投資民主化和經營市場化的會計政策作為支持,以謀求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二)控制經營風險成為企業會計的重要任務加入WTO給中國的企業帶來了國際化經營的環境,同時也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會計在提供真實、可靠會計信息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套支持控制經營風險的信息系統,為化解經營風險和市場風險提供信息服務。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都需要財務會計信息的支持。控制經營風險將成為加入WTO后,企業會計的主要任務之一。而建立一套支持控制經營風險的會計信息系統,必須改變企業傳統的“核算型”會計模式,不能只注重事后反映,而不重視會計的管理職能。為適應加入WTO后的新環境,企業會計應當向“管理及風險控制型”模式轉變,建立企業經營風險預警機制,并以市場為核心,研究資金的籌集、分配和使用,利用會計特有方法,如全面預算、內部監控等進行管理。此外還應對管理會計的作用給予正確的判斷,充分利用管理會計上的一些方法,為企業進行正確的經營決策服務。
(三)注冊會計師行業需要超常規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從目前情況來看,難以同國外的大會計公司相抗衡。一方面,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將會喪失;另一方面,其高級人才將面臨流失的可能,使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進一步失去與國際大會計公司抗衡的實力。因此,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必須從現在起至完全開放服務市場的這一過渡期內,采用超常規的發展策略,使注冊會計師行業有一個大的飛躍。結合目前的國情,主要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為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創造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包括國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等; 2?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體制; 3?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提高執業水平; 4?實行注冊會計師行業產業化,進行行業重組,走“高效”和“規模”的發展之路。
(四)加快會計準則建設的國際化步伐會計準則國家化和國際化的矛盾加劇。為協調這種矛盾,會計理論研究就應當把我國的國情和國際慣例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國際慣例與本土化研究放在首位。一方面,加快新的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特別是對會計信息要素的會計準則如對企業經營狀況影響較明顯的折舊、研究與開發費用、存貨、衍生金融工具等制定。另一方面,要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修訂已頒布的具體會計準則。再者,為減輕由于會計改革滯后帶來的沖擊,對一些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如保險業、通訊業、汽車制造行業可以先行參照國際會計準則進行處理,但具體實施范圍及標準的解釋權應由財政部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