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設想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要求高職院校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會計專業作為高職院校的傳統專業,要想提高其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就必須先明確其人才培養目標。
武漢科技職業學院的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湖北省及周邊地區,服務與企業的財務會計崗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財務會計崗位第一線需要,具有良好的財務會計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備財務會計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通過三年職業培養,達到會計電算化綜合素質高,并可從事企業財務會計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武漢科技職業學院的“財務會計”是繼“基礎會計”之后開設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專業核心課之一。這是一門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課程。但從目前的教學效果來看,老師普遍感覺難教,學生普遍感覺難學。要想改變目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兩難的狀況,須從以下幾點來進行改善:
第一,教師教學觀念普遍落后。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動手能力強、操作水平高是他們與高校的會計專業學生競爭的主要優勢,也是他們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理論教學占主導地位,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境界,會計實踐性教學還主要停留在會計模擬室以實習為主的境地,使得實踐效果不甚理想。
第二,教學方法脫離實踐。在財務會計課堂上,主要的教學方法還是講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老師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筆業務,學生在腦海里想象這是一筆什么樣的業務,然后照葫蘆畫瓢地編制會計分錄。學生不理解業務,老師要浪費時間在這些解釋和描述上,而學生仍然會對業務涉及的原始憑證及業務流程沒有連貫性的認識。
第三,考核形式單一。由于學生多,教學內容較多,課時有限,加之平時缺少考核的機會,多積累到期末以試卷進行考試,故卷面試題量難免會膨脹,再者學生平時聽多練少,考核成績可想而知。單一的考核形式,四個月的學習內容都匯集在一張試卷上,試卷恐難載其重。
三、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進一步改善方案
第一,新的課程教學模式——以會計崗位設置課程體系。財務會計課程按會計實踐工作崗位設置如下教學模塊:出納模塊、往來結算模塊、存貨核算模塊、固定資產模塊、投資模塊、職工薪酬核算模塊、借款核算模塊、收入與稅費核算模塊、利潤分配與管理模塊、總賬與報表模塊共10個模塊。每個模塊的教學,以每個會計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崗位職責)為目標組織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注重實務操作,為學生學習會計業務提供了高仿真的會計工作環境。根據具體操作的需要,安排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教學活動安排在實習場地或模擬實習教室進行,內容講授與操作練習同步進行。
第二,改革會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應運用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以及實驗法,廢止單向灌輸式教學方式,引導發現法、自學輔導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較先進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手段上應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授課、利用網絡教學檢查學生的課后作業,減少使用黑板字、作業本等教具,直接使用教學課件、圖片、彩色文字、生動畫面進行課堂授課。
第三,豐富考核形式。可以增加階段測試,改變一卷定終身的考試方式。通過縮短考核間隔,增加考試頻率的方式,一方面起到督促學生平時認真學習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隨時了解并發現學生在知識消化上存在問題的作用。通過階段測試,將期末集中的考試分數分配到平時,降低了學生期末承擔的風險和壓力。加強平時考核,加大學生平時的學習壓力,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及時消化。
《財務會計》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應該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會計人才為標準開發。設計課程內容應以會計實際崗位為導向,以會計的具體工作任務為目標組織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注重實務操作,為學生學習會計業務提供高仿真的會計工作環境。教師應認真組織好本課程教學內容,積極進行教學方法創新。學生應克服各種困難,轉變就業壓力為動力,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同時學校應做好教學保障工作,保證各項教學內容能按量保質完成。
參考文獻:
1、姜雪梅.關于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與考核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8(3).
2、陳麗琴.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3、鄭蘭玉,張文彩.高職會計專業《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的思考與探索[J].武夷學院學報,2009(6).
4、陳素蘭.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新探[J].會計之友,2007(4).
5、姬海莉.談高等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N].經理日報,200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