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提高會計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保證國家對企業的宏觀控制以及保證企業高效率經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面臨眾多的困難,比如如何把握授權的度、如何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程度、如何提高控制人員的熟練程度等等。本文從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展開論述,通過剖析實施有效內部控制制度的困難,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詳細闡述了控與被控的矛盾、控面與控點的研究及控制與創新的相互關系,旨在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為適應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現代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要存在企業經濟活動,就需要有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
一、 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意義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指單位內部為了有效地進行經營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總稱。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其范圍相當廣泛,其作用已遠不止防弊糾錯。比較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發揮以下四個方面的作用:
(一) 能夠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內部控制制度對財產物資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種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減少財產物資被損壞、杜絕浪費、貪污、盜竊、挪用和不合理等問題的發生。
(二) 能夠提高會計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正確可靠的會計數據是企業經營管理者了解過去、控制現在、預測未來、做出決策的必要條件,而內部控制系統通過制定和執行業務處理程序,科學地進行職責分工,使會計資料在相互牽制的條件下產生,從而有效地防止錯誤和弊端的發生,保證會計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三) 能夠保證國家對企業的宏觀控制。國家制定的一系列財政紀律及法規,都要求企業通過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來落實,企業通過實施內部控制制度以進行自我約束,遵循國家的財政紀律和法規。
(四) 能夠保證企業高效率經營。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合理地對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和人員進行分工控制、協調和考核,促使企業各部門及人員履行職責、明確目標,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序、高效地進行。
二、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實施的難點:
從實踐操作來看,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必須解決以下四個難點:
(一) 如何把握授權的度。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是由量變到質變。在這里“量”上的度是起決定作用的,當量的變化到了極限時,必然引起質的變化。內部控制制度的度量界定也就成為實踐中的一個難點。企業經營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保證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合理授權是必然的。對于企業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證其經營決策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又要保證其經濟行為的效益性和廉潔性,權力的度量界定是關鍵一環。當今社會,凡出現重大舞弊經濟案件的企業,基本上均是授權不當引起的,是授權多、權力過大,且控制不力的惡果。授權無“度”直接制約內部控制制度效能的發揮,在巨大的權力面前,國家的政策法規都會相形見絀,更何況是一個企業的內部制度,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對內部控制執行人員的授權也有“度”的學問,對不同的控制環節要有不同的權力授予,才能使內部控制制度有效運行。但權力授予也要講究“度”的限制,不然容易產生新的舞弊土壤。不管哪個環節,在具體授權時,應先認真研究從而準確掌握,這樣既能保證經營決策有效運作、管理制度有效貫徹,又能保證權力制衡得到落實。
(二) 如何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對企業經營的所有環節和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所有個人實施全方位控制。這里就存在一個控制與反控制的問題。現在不少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舞弊行為時有發生,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顯然成為了內部控制制度實施中的難點。一般而言,內部控制的對象是企業權力操縱者,是對權力操縱者的權力約束,也是對權力操縱者之間的權力制衡。這種獨特的控制對象決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艱巨性。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關鍵有兩點,一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科學性;二是主要決策者的受控程度。就目前的經濟管理現狀來看,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任重道遠。
(三) 如何提升規范控制程度。提起內部控制制度人們往往想起會計工作崗位在設置上管錢的不管賬,管報銷的不管稽核等、其實內部控制制度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環節。對于一個復雜系統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簡單的出納控制、財務管理來實現目的,而是靠一套科學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用制度來規范管理的行為,讓管理者在從事經營管理活動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規定的程序來完成工作任務、接受規定的控制管理。這里的重點是管理人員針對企業不同的經營管理活動制定出具體的標準,而要完成這個任務,就要有豐富的知識、超前的意識、廣闊的視野和扎實的作風,這無疑又是一個難點。
(四) 如何提高控制人員的熟練程度。企業內部制度的中心是財務會計控制,承擔內部控制職責的主要是財會人員。因此,財會人員要能真正擔當起內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識、提高操作能力就顯得刻不容緩。如上所述,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對企業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監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財務會計的工作范疇,大大超越了財務會計的知識領域,是投資、金融、市場、營銷、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識的融合,沒有相應的知識支持,內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時內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矯正人的行為,需要有相應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能力,培訓大批這樣的“全才”,顯然需要很長的過程。
三、 關于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幾點理性思考
由于一個設計和運行良好的內部控制不僅能使企業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生產率,而且能夠防范和發現企業大多數內外欺詐事件的發生,化解營運風險,防范會計信息失真。因此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內部控制目標、戰略發展和管理需要制定適合自己情況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過程中,即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生搬硬套,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建立一套真正適合企業發展實際的內部控制制度,應注意以下幾點理性思考:
(一)控與被控是需要永遠協調的一對矛盾。控是規范、控是約束、控是對舞弊的否定、控是對損失的扼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需要內部控制、呼喚內部控制,這是主流、這是規律。越是優秀的企業,規范管理越有無形的作用。企業經營好比一湖清水,管理規范好比千里長堤,水從堤轉,才能因而得福,如果大堤本身千瘡百孔就會顯得十分危險。軍中無法,等于自敗;企業無規,等于自亂。內部控制對于保護企業的意義非同小可。但控制畢竟是對人而言的,是對人行為的約束、對人權力的限制,力的反作用定律在這里也充分發揮作用,矛盾永遠存在。可見,協調控制與被控制之間的矛盾是事關內部控制制度成敗的關鍵。什么時候控制與被控制矛盾協調好了,企業經營就穩定,企業效益增長就快。因此,企業在協調控與被控的關系時,應注意:1、把握重點,瞄準主要目標,有針對性工作;2、善于抓住戰機,善于捕捉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信息,以事實為先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主動把自己置于受控制的地位,把握自己的行為,不能給別人受之以柄;4、根據變化的情況不斷調整內部控制的思路,使內部控制與企業經營變化相適應。
(二)控面與控點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嚴謹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僅要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實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全面置于經濟監控之中,而且要對企業經營管理重要方面、重要環節實行重點控制。面的控制與點的控制要有機結合,內部控制才能發揮良好的效益。那么,在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時,如何找到控制點,通過點的控制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企業內部控制的點應該設在三個位置上:1、資金。對企業資金籌資、調度、使用、分配等實行嚴格控制,防止資金體外循環;2、成本費用。對企業的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實施嚴格的監管,防止出現舞弊行為;3、權力使用。對企業各經營環節經濟活動操作者的權力實施有效監控,防止權力亂用,造成經濟損失。
(三)控制與創新要相依相伴。實施內部控制是為了保證企業經營健康發展,絕不能讓內部控制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障礙。在一定的意義上講,控制是企業經營的導航,其自身沒有資產再生的功能,而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力的源泉是創新。創新,首先是一種價值觀,是一種觀念體系,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根據企業內部控制的特征,隨著企業制度改革和發展形勢的不斷深化,企業在技術、管理、制度、動作機制等方面要不斷創新。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社會經濟環境,生產經營才有足夠的動力;才能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這就告訴我們,保持企業發展不僅要實施內部控制,更要促進企業創新。有活力的內部控制制度應是推動企業創新的制度,對企業創新工程給予足夠的支持,在支持中對創新過程實施全面控制,防止企業創新過程中產生舞弊行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內部控制制度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企業管理者的不懈探索,其理論和實踐都在不斷發展并趨于完善,為企業的經營管理發揮積極的作用。
作者:石俊霞 文章來源:鄭州開新電力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