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目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1.1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形同虛設 我國大部分企業雖然實行了公司制改造,但真正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并未建立,在實際工作中,“內部人控制”現象普遍,董事會獨立性受到干擾,監事會成員主要由公司職工和股東代表組成,在行政關系上受制于董事會,監督作用難以發揮。
1.2 對內部會計控制不重視,內控失控 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基礎比較薄弱,一些企業的管理者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更多的是有章不循,遇到具體問題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企業內部控制失控現象嚴重。
1.3 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會計控制,但總體上缺乏科學性、系統性。一是企業對外部環境和經濟業務的變化缺乏預見性導致其管理滯后,從而使內部會計控制失去了健全性。二是偏重事后控制,通常是違規違紀行為發生后才設法堵塞或懲處。三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在內容上片面、零散,不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
1.4 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現階段,我國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平平庸庸,墨守陳規,不能在財務管理中發現問題,分析原因。不注重知識的學習和更新、不掌握現代化管理知識、不學習掌握計算機等管理工具,導致有些會計人員監督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不高,自我管制能力差,影響其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另外,我國企業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缺乏起碼的獨立性,經理和董事長怎樣說,會計人員就怎樣辦,無原則地順從領導意圖辦事,從而內部會計控制失控在所難免。
1.5 對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檢查不力 制度的執行必須要有監督。會計控制監督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部監督,相當一部分企業還沒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各職能部門之間、各崗位之間缺乏必要的監督,己建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也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外部監督,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在內的企業外部監督體系,一些監督沒有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有的甚至從局部和本位出發,以平衡預算和創收為目的,突破制度法規紅線,發現問題不及時糾正處理,致使監督嚴重弱化。
2 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措施
2.1 把握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立的原則。
2.1.1 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單位內部實際情況的原則,如一切會計憑證都必須由會計人員認真審核,把不合法合規的經濟業務堅決予以揭露和制止等。
2.1.2 講究成本效益原則,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最大程度上提高單位的經濟效益。
2.1.3 具有廣泛約束性原則。
2.1.4 符合全面性和系統性原則。
2.1.5 實行內部牽制原則。
2.1.6 實行動態的信息反饋原則。
2.2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