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我區委派試點的情況看,委派范圍大多是行政事業單位,向企業委派的較少。采取的委派形式有:1直接委派。成立專門的機構(會計局,會計管理站)對委派會計人進行管理;2成立會計核算中心(公共事務管理中心),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由核算中心統1管理,取消單位會計崗位,只設報賬員;3間接委派,既單位推薦,由政府部門委派或與主管部門聯合委派等,人員制在用人單位,工資福利,獎金等由單位負責;4在鄉鎮(蘇木)實施財務“零戶經管”。
2、實行會計委派制的積極作用
試行會計委派制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勇于實踐,大膽探索,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取得了1定的成績,特別是被普遍推行的會計集中核算中心的委派形式,得到盟市、旗縣的認可,收到了積極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宏觀調控的需要
可以為宏觀經濟調控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增強宏觀經濟調控的有效性。在保證單位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和管理權不變的前提下,加強了財政對單位資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盤活了財政資金,實現了國庫資金的合理調度。
(2)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需要
會計委派制的推行,正是建立起財務監督約束機制的1個有效舉措,它在充分保證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基礎上,通過委派會計長駐企業內部,直接參與企業的財務活動,使企業的財務預算約束能真正發揮作用,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責、權、利有機結合的法人主體。
(3)強化財政管理的需要
目前財政的1些管理不同程度地仍在沿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辦法。會計委派制實施后,將原來的事后監督變為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經常性、普遍性的監督,從根本上改變財政“軟監管”的狀況,進1步強化財政收支管理試點工作的開展,加強了國有資產管理,在1定程度上防止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嚴肅了財經紀律,杜絕了不合理的開支。
(4)健全、規范會計工作秩序
健全、規范的會計工作秩序,要求加強會計的基礎建設,穩定會計隊伍,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和辦事效率,健全會計監督機制。會計委派制的實施,正是從這1點入手,規范會計行為,為完善會計制度提供會計保證。
(5)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實行會計委派制度,使財務監督權與生產經營權相對分離,相互制約,強化了會計監督職能,規范了會計行為,使會計監督職能貫穿于財務會計活動的全過程。委派會計的編制,人事關系不在受派單位,從根本上消除了會計與受派單位之間的附屬關系,會計人員能夠打消顧慮,排除干擾,依照會計法規賦予的職權辦事,從而有效地維護了財經紀律的嚴肅性。
3、實行會計委派制的弊端
通過上面不同形式的會計委派制的實踐都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驗證會計委派制的可行性與必要性。但通過比較與實踐過程的分析,會計委派制本身也存在著1定的弊端。
(1)思想認識不統1
對實行會計委派制,很多地方有抵觸情緒。1旦會計委派制全面推開,已經從原有體制缺陷中獲利的階層必定會設置種種障礙,維護其已經獲得的不正當利益,阻礙會計委派制的實行,此外,對委派會計的性質認識不清,有些單位把會計委派制當作政府的1種純粹干預。(2)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不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