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傳統農業的營銷思想和定位模式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而農民“靠天吃飯”、“以土為本”的思想也由來已久,在某些地區的人群中甚至根深蒂固。因而會出現報道中的扎堆種植同一種作物或水果的現象,導致在當地產品供大于求,結果出售價格甚至抵不過成本,嚴重挫傷農民的積極性。傳統農業的落后和影響力主要表現以下方面:
1.1 思想觀念上依然固守小農經濟模式,缺乏現代營銷觀念
在我國大多數農村不僅經濟落后,思想觀念小農經濟思想依然嚴重,主要表現在:一是生產規模的狹小限制了人們的眼界,在新農村建設中只顧眼前利益,缺乏全局觀念和長遠打算;二是生產項目的多樣,如既種糧食,又種經濟作物,生產、生活方面的需要基本上靠自給自足,使他們較少與別的生產者發生交換關系,產生出“萬事不求人”的思想;三是一部分農民形成了“以土為本”過分依附土地的思想;四是小富即安,滿足于現狀,得溫飽便不思進取,缺乏改變現狀的沖動和欲望。
1.2 知識的欠缺導致眼光的狹窄,農民整體素質函待提高
與城市高度發達的信息和知識獲得的便利性相比,農村的教育資源有限,表現在校舍、教學設施等硬件設施差,資源的逐利性導致城市和農村之間在教育的各項資源上的差異越來越大。新的知識、新的信息、新的產品總是在城市廣泛傳播后到了中后期才進入農村市場。這樣也造成了城鄉獲取市場機會的不同。
1.3 農產品價格的不穩定,挫傷了農民積極性
近年來,由于化肥、飼料等的成本不斷增加,導致農民在種植業、養殖業上的投入不斷加大,加之農業耕作期限較長,中間要不斷投入人力勞作,所以農業成本費用近年來不斷得以攀升。但是國家源于社會穩定的需要,一方面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另一方面對農產品終端價格又要保持相對穩定,所以想要大幅增加農產品的終端價格以提高農民種植、養殖的積極性這一策略不可行。加之供求關系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農副業產品(如瓜果、蔬菜等種植)會出現某段時間集中上市,銷路不暢,產品銷售價格不理想,甚至保不住成本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些價格的不穩定因素都嚴重地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