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缺陷的根源及化解途徑

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缺陷的根源及化解途徑

 一、現階段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缺陷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以科技人員為主體,以高新技術及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轉化和銷售經營為主要業務,獨立核算的知識密集型經濟實體。一般以企業的研究與開發經費占企業年銷售額的一定比例來界定。凡研究與開發經費占企業年銷售額比例達到7%的被認為是高科技企業,達到2%~5%的被認為是準高科技企業或中小科技企業。由于受金融體系和政策環境的影響,以及科技型中小企業本身固有的特點和缺陷,造成了當前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融資觀念、融資結構、融資方式、融資機制等諸多方面存在缺陷,阻礙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企業缺乏現代融資觀念,市場運作意識不強。目前,我國許多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未能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企業融資工作的重要性,把融資工作僅僅看成是單純的融資過程,未能用現代財務管理的理論與方法來指導企業的融資決策。表現為對融資規律、融資基本知識和原則缺乏學習與了解;融資缺乏明確計劃和目的,難以提供令銀行和投資者滿意的經營計劃和財務報告;融資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適應性,缺乏資金時間價值、機會成本和信息融資、知識融資、依法融資等新的融資觀念。科技型中小企業這些融資觀念的陳舊落后決定了其融資困境。
  (二)企業融資結構非均衡,融資市場化水平較低。融資結構是指企業通過不同渠道籌措資金的有機組合及其比例關系。從2005年中國第五次科技型中小企業抽樣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所依靠的主要是內部積累和代價高昂的民間借貸,銀行貸款比重偏小,直接融資比例微乎其微,企業基本上沒有什么其他的直接融資渠道,導致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成了被排除在資本市場以外的融資困難企業。這與上市公司以外源融資為主、股權融資較高相比,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三)企業融資機制創新動力不足,融資效果有限。合理有效的融資機制直接決定和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企業財務戰略目標的實現。近年來,盡管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采取了包括加大創業投資、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諸多創新機制和措施,但從總體上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效果仍然有限,融資的社會化程度仍較低。突出表現在:第一,創業投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足。2006年,我國共有318家企業獲得了中外創投機構18.91億美元的投資,僅占2006年全國9 235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0.20%。第二,創新基金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方式有待進一步改善。創新基金是我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科技創新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1—2005年,我國創新基金扶植和資助金額占科技型中小企業整個項目投資額的比例最高年度不超過10.53%,最低年度僅為5.61%,可見創新基金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扶植和支持的規模、力度遠遠不夠。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缺陷的根源
  (一)受金融體系與融資政策環境的制約
  1 銀行體制管理機制不合理,政策支持力度不夠。一是國有商業銀行存在體制性缺陷。我國目前的融資體制是以政府為主導,以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為借貸雙方主體。而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同屬于國家這一產權主體,因而它們之間的借貸關系實際上是“自己借自己的錢”,缺乏所有權的真正約束。在當前國有銀行偏向國有企業的融資主導方針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就可想而知。二是對現行銀行管理機制支持不力。如信貸管理權限過分上收,在強化約束機制的同時缺乏激勵機制,客觀上削弱了基層商業銀行對中小科技企業信貸支持的能力;銀行在金融產品設計和營銷、分支機構設置、信用評級標準、貸款審批手續等方面,不能完全適應中小科技企業對金融服務多樣化的要求等。三是銀行信貸資金風險與收益不對稱的問題尚未解決,加劇了具有高風險本質的中小科技企業潛在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是造成當前中小科技企業難以從正規渠道融資的一個重要原因。
  2 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還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對信用擔保服務的需求。基層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發育緩慢,擔保機構資金來源單一,擔保實力薄弱,難以滿足廣大中小企業的實際貸款需要;擔保登記和評估手續繁雜,耗時費力;擔保行業立法嚴重滯后,行業監管缺位;擔保尚未形成風險分散與后續的補償機制,限制了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開拓融資擔保服務和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市場缺乏再擔保、反擔保或第三方擔保機構,以及政府對擔保業務不適當的干預等。
  3 資本市場發育不健全。首先,資本市場發展不平衡,一板市場發展較快,二板市場發展較慢;上市交易發展較快,柜臺交易發展較慢等。其次,設置“門檻”較高,即使目前新設計的創業板市場對中小企業全面開放,但其除了股本規模設置較小外,上市的標準與主板完全一致,從而使一些零散的、科技含量一般,但成長性較好的中小科技企業也由于初期的業績和規模限制很難擠進證券市場的大門。另外,債券市場發行條件更加苛刻,中小科技企業也很難憑借企業的信譽、資產狀況發行企業債券。因此,在傳統的證券市場上,中小科技企業參與社會直接融資非常困難。
  4 風險投資體系不完善。風險投資不同于銀行貸款,無需擔保,無需抵押,應是解決中小科技企業融資的最佳方式。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風險投資才剛剛起步,盡管各地政府紛紛設立了風險投資機構,建立了風險投資基金,但由于傳統文化理念的差異、風險資本來源渠道單一、管理制度和營運機制不完善、中介機構運作不規范、相關風險投資進入和退出機制缺失等因素,致使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科技企業還不能利用風險投資基金來加快自身的發展。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