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2026年高會考試輔導 > 金融改革 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金融改革 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企業是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載體。“十一五”期間,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重點金融企業改革,在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的情況下,通過不斷深化金融改革,推動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重點金融企業的公司治理不斷完善,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水平日益加強,經營實力和財務狀況顯著改善,中國金融業的整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一、基本完成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

“十一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人民銀行)穩步、有序地推進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工作。結合各家銀行的實際情況,按“一行一策”的原則制訂具體實施方案。

工、中、建、交四家大型商業銀行先后完成財務重組和股份制改革工作,并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8年,通過匯金公司向農業銀行注資1300億元人民幣的等值美元。2010年7月,在境內外資本市場劇烈波動的環境中,農業銀行成功實現了A+H股的公開發行上市。至此,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

在此期間,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突出體現在:

一是大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不斷完善,內部改革進一步深化。首先,公司治理架構不斷規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之間已逐步形成各司其職、有效制衡、協調運作的架構與機制,新的體制和機制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其次,內控機制和管理能力不斷增強,風險防范體系不斷完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管理不斷加強,風險文化逐步建立;再次,與戰略投資者的業務和技術合作計劃全面落實,戰略投資者在改善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轉換經營機制、完善風險控制、開發金融產品、改善金融服務和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作用明顯,引“智”和引“制”效應逐步體現。

二是大型商業銀行改革的社會效應和財務效益顯著提升。首先,服務國民經濟、服務社會的效率和能力不斷增強。大型商業銀行在改革中踐行科學發展觀,著力轉變發展模式和增長方式,不斷改進流程和管理制度,為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多層次、多方面的金融服務。其次,財務狀況根本好轉,呈現較強的可持續性。大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顯著提高,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逐年改善,風險控制能力明顯增強,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仍保持較強的盈利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三是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以及財務實力和經營狀況的根本改善,為中國金融監管標準和準則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大型商業銀行改革推進的外部審計和境內外上市,大大推動了中國金融監管和會計準則國際化的進程。同時,監管標準和準則的國際化,也為確保中國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和金融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穩步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政策性金融作為商業性金融的重要和有益補充。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我國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穩定外需、擴大內需,并著力支持實體經濟實施“走出去”戰略,需要政策性金融機構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功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改革和發展。200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政策性銀行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改革原則,提出首先推進開發銀行改革,進出口銀行和農發行也要進行內部改革,并要求繼續發揮政策性金融圍繞國家戰略服務、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十一五”期間,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穩妥地推進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發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改革工作。

目前,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一是開發銀行商業化轉型工作穩步推進;二是進出口銀行和中信保改革平穩推進;三是農發行職能調整和內部改革取得一定進展。

三、積極推動股份制商業銀行改革發展

“十一五”期間,一批股份制商業銀行先后在境內A股市場和香港H股市場成功上市,公司治理進一步完善,市場約束進一步加強。同時,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重點推進光大集團和廣東發展銀行重組改革。2007年以來,在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的推動和協調下,光大集團重組改革工作圍繞光大銀行財務重組、光大實業公司設立和光大金融控股公司組建全面展開。2007年11月,匯金公司向光大銀行注資200億元人民幣的等值美元;2010年8月,光大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廣東發展銀行的重組取得了重大進展,資本充足水平顯著提升,資產質量明顯改善。



四、有效促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和發展

國家在積極推動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同時,也不斷推進農村金融機構尤其是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不斷完善其產權制度和管理體制。“十一五”期間,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和階段性成果,管理體制框架初步形成,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各項業務迅速發展,風險狀況明顯改善,經營效益持續好轉,支農主力軍地位進一步增強。截至2010年9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的各項貸款余額為5.7萬億元,占全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為12.3%。產權改革進展順利,法人治理結構初步建立。部分農村信用社在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參與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

“十一五”期間,為防范和化解風險,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在國務院的統一安排和部署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

一是牽頭證券公司重組。證券公司重組是特定市場背景下的重大政策措施。2005年,證券公司風險全面顯現,如果按照市場化原則,對高風險證券公司特別是一些大型證券公司實施市場退出,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不利于投資者信心恢復和市場穩定。權衡利弊,按照行政指導和市場化相結合的原則,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以匯金公司、中國建銀投資作為重組平臺,采取股東注資、提供流動性支持以及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等多種方式,研究確定了銀河證券等9家證券公司的重組方案。2006年底,9家證券公司的重組工作基本完成,不僅有效化解了證券公司風險,維護了證券市場穩定,而且通過資源整合,明顯增強了被重組證券公司的綜合實力。

二是做好德隆系風險處置工作。2004年4月德隆風險爆發后,人民銀行作為德隆風險處置小組的主要成員單位,會同有關部門提出了《關于處置德隆系風險的總體意見》,確定由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托管德隆系,以市場化方式進行處置。作為工作層面牽頭協調單位,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協調有關政策,及時研究解決風險處置中遇到的問題,最終實現了德隆從實業和金融機構中全面平穩退出的目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國家和債權人的損失。

三是積極推動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汲取證券公司風險形成的經驗教訓,人民銀行積極推動有關部門修訂和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首先,推動建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為改變被處置證券公司個人債權收購及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缺口彌補由人民銀行再貸款支付可能引發的道德風險,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建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其次,推動建立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以南方證券風險處置為契機,人民銀行要求利用國家公共資金和資源進行重組的證券公司必須率先實現證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的第三方存管。再次,推動交易所國債回購制度改革,從制度上保證了投資者資產的安全。

四是配合證監會妥善處置28家高風險證券公司。證券公司綜合治理期間,人民銀行配合有關部門,先后對南方證券等28家高風險證券公司實施了行政處置。研究制定了《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收購意見》、《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收購實施辦法》、《關于個人債權收購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等政策,為風險處置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

2007年8月,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圓滿結束,為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六、積極推動保險公司改革發展

“十一五”期間,為有效防范和化解保險業風險,提高保險業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相關部門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積極推動保險公司改革發展。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簡稱中再集團)是我國境內唯一的國有獨資再保險公司。2006年底,針對中再集團經營困難,資本金嚴重不足,不能滿足保險業發展需要的狀況,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保監會等部門按照國務院“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重在改革經營機制,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改善內部管理,提高隊伍素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借鑒大型商業銀行和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成功經驗,積極推動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簡稱“中再集團”)股份制改革工作。2007年4月,匯金公司向中再集團注資40億美元。同年10月,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此外,部分保險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上市等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十一五”期間,金融企業改革成效顯著,有效促進了中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展望“十二五”,我們要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繼續深化金融改革,不斷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進一步提升金融業穩健性標準,促進金融體系健康穩定運行。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