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學校高校財務管理論文 > 后危機時代公允價值計量的“對與錯”

后危機時代公允價值計量的“對與錯”

一、公允價值的含義及其特點

公允價值是財務會計的一項新的計量屬性,《國際會計準則第32號》把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公允價值的特點有:

1.動態反映企業持有資產和負債的價值。歷史成本信息只反映資產(負債)過去的實際成本,它排除估計、預測和產出,只反映資本的實際投入以及投入資本的耗費和收回,由于公允價值計量總要反映計量日的市價,所以公允價值信息的一個重要特點為不是靜態地反映企業持有資產和負債的成本,而是動態地反映企業持有資產和負債的價值(特別是資產負債表日的當前價值)。

2.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較差。公允價值作為一種新的計量屬性,增強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卻受到了質疑。信息質量可靠性不足的問題源于市場信息的多樣化、估價方法的復雜性以及判斷估計的人為性。而公允價值是市場的產物,在目前市場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其市價的公允、合理性也值得懷疑,這些都導致其計量不準確,可靠性較差。

二、公允價值計量應用:“對與錯”

歷史成本計量與公允價值計量是兩種重要的會計計量屬性,下面通過兩者的比較來分析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公允價值計量。

首先,如實反映情況或“反映的真實性”是財務報告信息的基本質量特征,也是財務會計與財務報告的一項本質特征。歷史成本之所以能立于不敗之地,是由于它可體現財務會計與報告的這一特征。公允價值之所以遭到責難,則由于它企圖突破這一特征,使會計和報告從過去走向現在和未來,于是就要借助于失去人們信賴的估計和預測。

其次,財務會計和報表,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賦予它的基本任務是對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及其因過去的交易和事項而引起的變動和變動的結果進行忠實的歷史寫照。在表外,可以允許甚至應當鼓勵作某些估計,因為對某些重要事項進行有根據的預測和估計能夠作為財務會計信息的必要和有用的補充,從而增進財務會計與報告的有用性,這就是公允價值計量存在的必要性。

最后,歷史成本這一計量屬性反映的主要是企業已發生的交易和事項,并在賬面上一直保持金額不變。這既顯示它的優點,也暴露它的缺點。市場經濟是動態經濟,服務于市場經濟的財務會計不能無視市場的變動而陷入僵化。從20世紀80年代起,至少有兩個方面使得歷史成本窮于應付:一是不少市場參與者在決策時更希望求助于預測信息,而對歷史信息不感興趣。二是金融創新引起企業投資結構與融資手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不少企業的投資,尤其是金融企業的投資是買入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或者通過發行衍生金融工具進行融資。正是市場經濟呈現的兩種變化,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問世,既增加了市場競爭的風險,也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市場經濟隨著金融創新而進一步增加了不確定性,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于是應運而生。

三、金融危機下人們對公允價值的反思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席卷全球,全球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金融產品的價格暴跌、回升、再暴跌,瞬息萬變。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已日益明顯。以市場價格為最佳估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現在明顯地動搖了,甚至失去了可靠的計量基礎。基于這一經濟形勢,人們怎能不反思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財務報告信息?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和其他資產)和金融負債在財務報表之內確認,已將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未實現的利得與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如此導致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虛假。

盡管公允價值計量現在面臨許多責難,但過錯不在于公允價值本身。公允價值是以活躍的市場價格為基礎,它企圖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現實而不是過去,而現實卻瞬息萬變,它以市場為計量基礎,而活躍的市場已不復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夠責怪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自身嗎?筆者認為不能。按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工具并在報表中反映,是一種透明的,即反映持有金融資產的當時的市價信息,并無弄虛作假,最多在缺乏活躍市場公開報價時采用了三級估計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但它仍力求逼近市價,反映了當前的經濟真實,它決不是也不可能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四、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相結合的雙重計量模式

我國著名會計學家葛家澍教授認為雙重計量模式,即歷史成本計量和公允價值計量相結合的計量模式是歷史和時代的必然選擇。

在我國新會計準則中也體現出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計量的結合。我國2006年2月頒布新會計準則中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明確地將公允價值作為會計計量屬性之一,在38個新具體會計準則中有17個不同程度地運用了公允價值,但保持了應有的謹慎。下面就其主要運用的幾個有代表性方面進行探討分析:
1.金融工具的計量。首先是初始計量,金融資產的初始計量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其次是后續計量,一般情況下企業采用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計量,特殊情況下也可以用歷史成本。

2.投資性房地產。新準則頒布之前,投資性房地產沒有作為單獨的一項資產反映,而是與企業自用房地產一樣納入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進行核算,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反映企業房地產的實際構成情況及各類房地產對企業經營成果的貢獻情況。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企業可以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之間自由選擇。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隨著市場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完善,會計信息需求不斷提高,計量技術日臻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將在日常的應用中不斷地得到解決,改進以歷史成本計量為主的傳統計量模式勢在必行。歷史成本計量與公允價值計量并存的雙重計量模式是會計環境的現實需求,也是未來會計計量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葛家澍“公允價值計量面臨全球金融風暴的考驗”,上海立 信會計學院學報(雙月刊),2009年第1期.

[2] 葛家澍 竇家春 陳朝琳“財務會計計量模式的必然選擇:雙 重計量”,會計研究,2010年2月.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