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尤為重要。作為一種逐漸被廣為認可的商業語言,作為企業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的重要平臺,報告能夠有效促進商業伙伴之間的合作關系,能夠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實力,能夠提升企業在國際上的形象和認可度。截至2009年10月31日,我國企業發布的各類社會責任報告達582份,是2008年169份的3.44倍,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涌現出了一大批關注企業社會責任戰略、重視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全球化發展視野的優秀企業。2009年12月2日《WTO經濟導刊》主辦的“金蜜蜂2009優秀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優秀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榜單,中遠集團、中石油、國家電網、中煤集團等公司發布的報告獲得“領袖型企業”獎;紅豆股份、哈藥集團三精制藥、山西安泰集團等6家企業發布的報告獲得“成長型企業”獎;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等發布的報告獲得“員工”專項獎;中國移動、華夏銀行、中化集團等發布的報告獲得“客戶”專項獎;中國華電集團、神華股份等發布的報告獲得“環境”專項獎;南方電網、大連萬達集團等發布的報告獲得“社會”專項獎;青島啤酒、廣西玉柴等發布的報告獲得“供應商”專項獎。東芝、帝斯曼、巴斯夫發布的報告獲得“在華跨國公司優秀社會責任報告(中文)”獎。這些優秀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展樹立了標桿。
一、我國企業2008年社會責任報告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報告數量大增
我國企業發布的2007年社會責任報告只占全球報告總數的5%左右,而2008年報告占全球報告總數的15%,這反映了社會責任理念在我國企業界發展迅猛,得到普遍認可,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巨大價值。這對于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發展,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二)報告質量明顯提高
1.能準確把握企業社會責任概念,報告內容框架完整且逐年豐厚。國家電網公司是我國第一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中央企業,其社會責任模型的表述非常細致。
2.量化信息逐年增多。國家電網公司2005—2008年連續四年的社會責任報告是我國社會責任報告計量日漸完善的縮影。2005年社會責任報告表達比較抽象、模糊,定性的文字表述較多,2008年報告的表達由于廣泛地采用數據使報告表述精確、清楚。中遠集團的報告計量尤其優異,指標體系健全,計量界定清楚,可比性高,而且有第三方評價保障其真實可靠,中遠集團成為第一個入選聯合國全球契約典范榜的中國企業。
3.社會責任戰略的實施。從報告內容反映出社會責任已被大型企業作為一種戰略滲透到了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國家電網公司認為社會責任競爭是跨國公司繼價格競爭、質量競爭之后,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要標志。中遠集團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是一種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更是一種新的發展戰略、企業管理理念,履行社會責任是基業常青的基礎、企業永續經營的秘訣。
二、我國企業2008年社會責任報告存在的問題
(一)報告發布主體主要集中在央企和上市公司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發布的報告占報告總數的72%,上市公司發布的報告占報告總數的86%,東部地區發布的報告占報告總數的70%,遠遠超過中西部地區,小企業領域報告近乎盲點。這充分反映出不同所有制企業、處于不同經營環境下的企業、不同行業的企業對社會責任及社會責任報告的認識存在很大差距。企業對社會責任信息的自愿披露程度較低。
(二)報告質量參差不齊、差距較大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整體水平不高,約一半報告還處在起步階段,報告結構存在較大不足,所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非常有限,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仍存在欠缺,對回應利益相關方的要求和體現公司價值方面的信息披露不足。報告質量與企業規模正相關,領袖型企業報告整體較好,有的企業是某一部分做得好,例如客戶、環境、供應商等某一方面做得精細;中央企業報告的質量遠高于所有報告的平均水平。不同行業報告的質量存在較大差異,采掘、金融保險和電力行業報告質量處于領先水平。成長型企業、民營企業中有部分報告質量較高,但大多數報告的質量有待提高。報告的國際化程度不高,中英文雙語報告的比率僅為2.4%,運用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RI G3)的比率為8.0%,難以發揮與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的作用。
(三)報告內容有待進一步充實
企業在談到對員工的社會責任時,只是提到對員工的培訓、勞動保護、職業健康、女工保護、禁止童工、工傷保險等方面,沒有涉及到對員工薪酬、津貼等待遇方面的關鍵信息。在談到對特定利益相關者的責任時,沒有把這些利益相關方的回應敘述清楚,這些回應最能體現出社會責任工作的效果。員工對企業的回應是對企業的忠誠度,用員工的流失率指標高低體現;顧客對企業的回應是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忠誠度,用企業服務或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指標高低體現;政府給予企業的回應,例如重大財務支持。在揭示針對特定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信息的同時,應該揭示每部分社會責任成本在整個企業營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揭示企業利益分配的信息,彌補傳統財務報表的不足,這樣會使企業利益的分配更加透明化從而對其支出進行監督約束。同時,信息透明化能使有關各方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狀況有個正確的評價,因為對于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而言,對于社會責任的承擔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企業實力雄厚,就應該多做社會貢獻,有的企業正處于成長過程,雖然所做社會貢獻較少,但是如果遵紀守法、誠實經營也應該得到理解。
(四)報告指標有待進一步完善
報告指標質量良莠不齊,通常領袖型企業做得比較細致,而大多數企業都做得非常簡略;報告指標覆蓋率不高,所披露的量化信息嚴重不足。企業普遍比較重視“應該披露”層次的信息,而相對忽視“必須披露”和“愿意披露”層次的信息。
(五)報告數據的信息傳遞功能有待強化
1.有些表述抽象而模糊,例如“最大限度地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這里缺少運營效率方面的數據指標支撐。
2.有些表述雖然有數據支撐,但是表述不透徹。例如:“2004年以來,公司安全供電能力逐年提升,電網事故和設備事故每年以超過20%的比例下降。”這句話并沒有明確告訴讀者,2008年到底有多少安全生產事故?
3.大部分企業報告數據缺乏連續性與可比性。數據經過比較,才能使讀者準確評價出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所做的工作進展狀況和工作效果。少數企業能做到數據縱向比較,用圖表揭示不同的報告年度數據的變化,但能做到象中遠集團那樣同國內外、同行業進行數據比較的企業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六)對社會責任的價值相關性揭示不夠
1.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仍存在欠缺。報告對于社會責任績效披露相對比較重視,而對環境責任績效的披露相對較弱,經濟責任績效披露介乎其中,對利益相關者的回應披露缺乏。
2.社會責任成本信息和社會責任績效信息很少能統一反映到一張表中給人以整體印象,信息散亂。中石油的業績數據歸總就做得非常好,分類為財務與運營、安全環境、員工、社會公益幾類總體反映到一張表中。
3.社會責任報告和傳統財務報表關聯不夠,揭示經營效益的信息不精確。從報告中不難發現,社會責任履行狀況同經營績效是正相關的,例如中化集團嚴格為顧客奉獻綠色高質量產品,中國移動竭誠為客戶服務都取得了不俗的經營績效,這些企業的經營績效信息也應該在社會責任報告中反映。
(七)報告真實性、可靠性較差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邀請第三方進行獨立審驗的比率為6.3%,有很多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沒有經過第三方審驗,內容不實,有的企業把社會責任報告作為公關的一種手段。
(八)報告信息的及時性較差
例如,中遠集團2006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直到2007年12月才發布,2005年可持續發展報告2006年10月才發布。中煤集團2008年社會責任報告2009年10月才發布。
三、提高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的建議
(一)積極實施社會責任戰略
提高報告質量的根本在于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積極實施社會責任戰略進行全方位再造,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績效。根據王靚的研究結果“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確實會提高企業的運營成本,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依然可以顯著提高企業績效,原因就在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雖然弱化了企業的成本優勢,但可以使企業建立起新的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從戰略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更高水平的競爭優勢。”高質量的報告只能建立在高質量的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之上。
(二)改進報告的完整性
1.報告披露的內容框架體系應該完整,全面涉及到利益相關各方的期望,特別是公司運營對廣義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報告內容應該全面、規范、深刻,要有完善的社會責任指標體系對內容進行數據支撐,指標應該采用GRI的指標定義或遵從其他的類似的國際通用的指標表達方式。
2.社會責任報告應與傳統財務報告緊密銜接,從傳統財務報告中采集相關數據,進一步披露營業額、凈利潤、稅費、總資產額等具體財務信息。
3.對某些關鍵信息不能回避,對于企業不自愿披露的關鍵信息,必須加大強制披露力度。例如環境信息、事關員工薪酬待遇方面的信息、對企業收益分配方面的信息等都應該透明化。
(三)改進報告的價值相關性
1.從價值雙向式流動的角度,核算披露社會責任所得與所費,加強對社會責任成本的歸總披露,加強對社會責任效益、利益相關方的回應地披露,加強對企業實施社會責任管理后經營績效的披露,并且要把分散披露的信息統一制表歸總披露。
2.為了實現數據的信息功能,必須改進社會責任計量,把絕對數和相對數結合使用,做到絕對數精準,相對數既要能體現出公司業績的年度縱向比較,還要體現出公司業績和國內、外同行的橫向比較。這樣既能夠讓讀者觀察到年度業績的變化趨勢,又能夠增強報告的可理解性、提升報告的國際可比性,以便于在國際上和利益相關方溝通,和杠桿對比、找出差距、改進管理、提高績效。
(四)改進報告的及時性
企業應該加強社會責任日常工作規范的制定,把社會責任融入到日常經營管理中去,規范對社會責任信息的日常記錄、計量和會計核算,設計和開發社會責任信息管理平臺,以滿足數據收集、分析統計、報告整合、信息發布、知識管理等多項功能。不但滿足高效地完成年度公開報告的需求,及時報出社會責任報告,還能實現對指標實時監控的目的。如果能做到每年12月啟動報告指標和素材收集工作,次年4月完成報告編制,6月提交外部審驗,7月31日前發布,就能保證報告的時效性。
(五)改進報告的可靠性
為保證報告的可靠性,我國企業應該借鑒中遠集團建立的嚴謹的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流程和溝通機制,從指標數據收集、素材收集、報告框架、報告編寫、報告初稿、報告修改、報告送審、內部審核、專家委員會審核、外部審核和相關方溝通全過程完成報告質量控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