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開展金融模擬實驗教學的必要性
模擬實驗是指在受控制的實驗室環境下,有計劃地設計特定的實驗條件,模擬真實環境中的過程,對其變化過程進行觀察、測量、干預、操作,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并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處理,以揭示所研究對象過程的內在規律性(必然的因果關系)。實驗是自然科學領域內教學和研究廣泛使用的手段和方法,而近些年來隨著學科領域之間的交叉和滲透,模擬實驗在社會科學領域的教學和研究中也得到廣泛的重視。不過由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對象特點上的區別,實驗方法和要求在這兩大領域中的應用存在明顯的不同。就教學而言,自然科學學科領域的教育以傳授已有知識和發現新知識為目的,因此該領域的實驗以發現新知識或驗證已有的知識為目標,對實驗過程的要求非常嚴格,實驗過程必須做到可控制和可重復。而在社會科學領域,因社會現象復雜多變,更主要的是由于人為因素的參與,社會現象過程往往難以控制和實現簡單重復。社會科學領域教育尤其是經濟管理學科領域教育中的模擬實驗主要以展現社會生活中的情景為主要內容,讓學生在學校訓練和提高在未來真實生活情景中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社會科學領域的模擬實驗過程不嚴格強調實驗條件的可控制性和實驗過程的可重復性,實驗環境具有相當的開放性。
我國金融學專業教育始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業的發展而得到快速發展。目前世界金融業發展越來越重視微觀主體活動的層面,金融交易越來越注重和電子技術的結合,金融創新使金融領域和其他經濟領域的活動關系越來越密切,因此金融決策需要考慮更多復雜多變的因素,所有這些都對金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其他社會科學教育一樣,在傳統的金融學專業課程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方法占重要比重。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絕對主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任務是教師完成的,通過課堂教學,教師將已經發現并且解決的問題加以敘述,學生則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主要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知識,缺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學生在被動的學習過程中往往遠離實際問題,因此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較弱。相反,在“問題導向”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發生了變化,這時教和學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活動的中心是“問題”,學生在實驗環節中能主動地發現問題,并通過學習、歸納和總結,主動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通過實驗教學,能將學生從被動地思考問題,引導到主動思考、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學習模式中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離問題最近的是學生。基于此,早在2000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劉風泰副司長就在“全國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室建設研討會”上,突出強調“經濟管理實驗室和其他文科實驗室的建設應該得到重視和加強,盡快改變我國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和其他文科專業實驗教學相對落后的局面”。隨著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的普遍開展,全國各高校對經管類專業教學中的實驗教學得到空前重視。
二、金融模擬實驗教學項目實施的目標定位
模擬實驗教學是實施專業人才教學培養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實驗教學的內容設計和開展方式必須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目標來進行。從我國目前高校金融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來看,各校都普遍強調對金融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全面培養,但由于各個學校辦學定位目標的不同,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也隨學校層次和學歷層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從學校層次上看,“985”工程院校和多數“211”院校以研究型大學作為辦學目標,在金融本科學生培養上注重學生經濟理論基礎和寬廣知識面的培養,為學生將來進一步深造打好基礎,因此在金融人才培養中注重知識傳授和研究能力的培養。而多數非“211”高校則將辦學目標定位為教學型或教學研究型大學,在學生培養上在重視知識傳授的同時通常注重學生解決未來工作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實驗教學在這些學校學生培養方案中往往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在金融學研究生層次人才的培養上,由于目前金融學研究生全部為學術型研究生,金融專業碩士點的設立工作剛剛啟動,因此實驗教學(如果在某些高校開設的話)在研究生教育中僅僅作為培養學生研究能力的一種手段,在實驗環境方面主要以數據庫和應用工具軟件為主,實驗內容多為運用工具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或模型驗證。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形勢下,目前各高校相關金融專業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都加強了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和對金融實驗室實驗資源的投入。在目前我國高校金融學專業教育中,盡管模擬實驗教學的開展豐富和改善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但在開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有待改進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一是有些高校實驗教學的內容、形式不完全和專業人才能力培養目標相匹配,不能夠有效實現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中的能力培養目標,因而往往不能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二是在模擬實驗項目的建設上往往過分依賴軟件資源而不重視實驗內容的有效設計,實驗教學過程容易出現對學生的放任自流,影響實驗教學目標的達成;三是在模擬實驗項目資源利用上重購買、輕使用,造成實驗室資源的閑置和浪費。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模擬實驗教學效果的發揮,對此需要進行認真思考和研究。
三、金融模擬實驗教學體系構建
金融模擬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課程外的輔助實驗教學手段來加強學生對金融知識的理解和對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在實際的金融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往往是多層次的,而不同的能力培養目標需要通過不同形式的實驗教學來實現,不同能力培養目標對實驗教學環境和實驗教學的組織實施方式也有所不同。具體而言,學生就業去向以金融機構一線柜臺業務為主的專業,則需要在教學實施中加強學生業務操作能力的培養。這方面常見的實驗環境有模擬銀行柜臺、商業銀行業務模擬系統、保險業務模擬等。培養業務操作能力的訓練方法主要是通過重復訓練,加深學生對業務流程和工作內容的了解,做到熟能生巧。在實踐中由于金融業務有相當多的內容需要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和決策,比如證券投資、企業信用分析、外匯風險管理、利用衍生產品進行保值和投機等,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不可能靠業務流程類的軟件來培訓,也不能僅僅讓學生掌握如何進行相關的交易。分析決策能力的培養只能通過實驗教學教師,按照分析決策要求設定分析目標任務,實驗室提供相關的信息平臺和分析軟件工具,通過分析報告配合,以模擬交易操作來強化學生在多變金融環境下分析和解決具體金融問題的能力。此外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借助模擬實驗室進行,尤其是建有大量金融數據庫的實驗室。在一些重視學生研究能力培養的研究型大學或研究生層次學生的培養中,可以使用實驗室數據和分析統計軟件進行模型驗證或進行數據挖掘,從而實現實驗室作為連接教學和科研的橋梁紐帶作用。
綜合對金融專業學生不同能力培養的需要,可以構建如下金融模擬實驗教學平臺,不同類型的學校和專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生培養目標定位在此平臺的構建和使用上有不同側重。
四、提高金融模擬實驗教學的效果
在各高校普遍加大金融模擬實驗室建設投入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模擬實驗的教學效果就成為實驗室建設后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和其他課程的教學一樣,模擬實驗教學的效果也取決于參與各方積極性的發揮,因此在提高模擬實驗教學效果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重視實驗教學教師隊伍的建設
實驗教學項目的設計和組織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在高校日益重視研究導向的管理取向下,如何調動教師從事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就顯得非常關鍵。目前各高校金融實驗教學由專職和兼職實驗教學教師兩支隊伍組成,而實驗教學設計和組織以兼職專業教師為主,這也是實驗教學和其他課程教學共同形成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所決定的,為此需要重視從事實驗教學教師的培養,對他們在參加實驗教學培訓和對外交流上給予鼓勵和扶持,并在計算實驗教學工作量上和其他課程教學工作量上予以合理計量。
(二)正確處理實驗條件建設和實驗項目設計的關系
在金融模擬實驗教學中,實驗室條件(包括硬件軟件的建設)是重要的一環。實驗條件的完備能夠提高學生從事模擬實驗的效率。但是在模擬實驗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過多依賴硬件和軟件條件、忽視項目設計,往往不能達到訓練和提高學生能力的效果。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分析決策能力方面的實驗教學上,目前不可能有完善的軟件代替使用者進行分析、綜合判斷的功能,而且軟件開發商通常重視軟件功能的通用性,而模擬實驗教學恰恰需要教師根據學生不同方面分析決策能力培養的要求,通過合理設計模擬實驗環節和要求、通過目標任務管理讓學生在實驗室所提供的信息平臺和工具平臺的幫助下完成實驗任務。因此實驗設計和實驗條件是“道”和“器”的關系,應辨證對待兩者之間的關系。
(三)強化對實驗教學的管理
模擬實驗教學目標的實現取決于實驗項目的針對性、實驗方案的有效設計以及學生的有效參與。在對實驗教學的管理上,除需要調動實驗教師的積極性外,也需要加強對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過程控制。由于實驗教學主要是學生按照教師實驗方案進行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在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個別學生消極應付和“搭便車”的現象,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實驗節點目標的檢查和考核,以通過競賽等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來提高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