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入世”與我國會計國際化

“入世”與我國會計國際化

黑龍江財會2001.10

“入世”與我國會計國際化

邵春燕

當今世界經濟是一個互相依存?;ハ嘀萍s的經濟體系。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對我國經濟產生廣泛而積極的影響,同時意味著我國企業要遵照國際慣例開展世界貿易。會計作為企業間貿易交往的媒介,通常被認為是一門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自然也要盡快與國際慣例接軌,這就要求會計的國際化。

一、“入世”后會計國際化的必要性

會計是一門深受社會經濟政治環境影響的學科。加入WTO以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往來日益擴大,跨國籌資與投資日益頻繁,資本市場全球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會計的國際協調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增強本國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降低跨國公司信息轉化成本和提高籌資效率所必須考慮的重要內容。

具體來說,會計國際化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往來日益擴大,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依靠自身孤立的資源和市場生存;(2)資本市場范圍逐步擴大,跨國籌資與投資日益頻繁;(3)跨國公司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跨國公司的業務活動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4)諸如通貨膨脹、偷漏稅款、環境污染等問題已逐步跨越國界,需要各國協調行動,共同治理;(5)國際性和地區性經濟、政治組織的增多,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的作用不斷加強;(6)國際性審計問題的出現。這些因素都要求盡快實現我國會計的國際化。

二、“入世”后會計國際化的可能性

“入世”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各國間交往的加深,同時又為會計國際化提供了可能性:

1.經濟運行方式的趨同。這為會計國際化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我國現已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擺脫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框架,前蘇聯遠東地區也已轉變為市場經濟,連同西方國家發展經濟的經濟手段的趨同,都使得國家間可以進行會計交流與合作,會計的國際協調真正變得可能。

2.政治因素對會計影響的弱化。這也是可能性的一個重要來源。會計已被公認為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不具有階級性,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這就使得在會計國際化進程中可以丟掉政治因素這個包袱。

3.國家之間利益沖突縮減。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導致國家間(尤其是南北國家之間)利益沖突縮減,這又為會計國際化提供了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

4.國際間的法律協調。這主要是指一些具體法規的協調。

5.各國、各民族間交往的日益加深。各國間文化、教育的交流日趨頻繁,各民族間交往日漸增多,也為會計國際化創造了一種良好的氣氛。

6.國際性和地區性經濟、政治組織的成立及其功能的加強。國際性和地區性經濟、政治組織的增多,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作用的不斷加強,特別是一系列國際性和地區性會計專業團體以及國際會計和報告準則專家工作組、國際會計和報告準則特設政府間專家工作組等的不斷成立,以及它們所從事的艱苦且富有成效的努力,使得會計國際化可能成為現實。

三、我國會計國際化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會計的國際協調尚處于起步階段,會計國際化協調進程中尚存在如下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l.認識上的錯誤傾向。目前我國會計國際化在認識上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是過分強調中國特色,過分強調自己的做法:二是過分崇洋,考慮問題時總以西方會計為標準,認為國外會計什么都好。

2.操作上的錯誤傾向。目前我國會計國際化操作上單向協調傾向嚴重,一味學國外而不把我國好的東西介紹給別人,結果造成我們越來越依靠別人,總給人一種會計落后的形象,不利于自身的發展。

3.缺乏對國外會計進行系統和有效研究、介紹。雖然我國許多會計學者也在不斷的搞一些介紹和研究西方會計的論述,但這幾乎全靠個人的興趣去選擇課題,很不系統,也很難應用。反觀國外,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的會計組織、大學、研究所乃至政府機構都有一些國際會計的專門研究機構,這很值得我們借鑒。

4.中國的會計學術組織和職業組織在國際會計論壇上還缺乏長期。穩定和實質上的發言權。因為其至今還沒有加入到除聯合國之外的國際性和地區性會計組織中去,這不利我們了解和影響別人,也不利于別人了解和考慮我們。

5.在借鑒國外經驗和與國際會計慣例協調方面放不開。目前我們還不能放心大膽地把國際慣例中適應于中國的都吸收借鑒進來。

6.借鑒國外經驗和與國際會計慣例協調方向存在片面的傾向。表現之一是只注重發達國家而忽視了德、法、日等國,這些被忽視的國家或許有許多經驗特別是在借鑒英美作法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表現之二是過于重視企業會計方面國外經驗和國際會計慣例,忽視了包括宏觀會計、政府與非盈利性組織會計領域,結果使得我們今天的預算會計改革難度就更大;表現之三是太看重傳統會計和報告,忽視了包括宏觀會計。社會責任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等許多國外會計方面的新興領域,這也不利于中國會計的全面發展。

四、關于中國會計國際化的建議

中國加入WTO這一全球性經貿組織后將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也給中國的會計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會計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將中國會計融入世界會計的發展軌道,中國與世界各國采用共同的國際會計準則,會計信息實現全球間標準化和通用化。為此,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1.借鑒國際慣例,構建中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國目前發布的基本會計準則行文簡單,不夠嚴謹,對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及其間的聯系尚欠深入系統的闡述。隨著中國會計環境的變化,重構中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既有個性,又接近國際慣例,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2.會計準則的內容和結構應與國際會計慣例協調。中國在制定國際會計準則的過程中,應全面分析中國與西方國家會計環境的差異,充分參考和借鑒國際會計組織和西方發達國家有關會計準則的內容,使中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保持一致,以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會計環境。

3.適應國際慣例,逐步實現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分離。會計準則和稅法具有不同的規范目標。二者很難統一。硬性追求兩者的協調,會導致會計準則服從稅法的需要而破壞會計準則的規范性。為適應國際慣例。要逐步實現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分離,使財務會計能符合公認會計原則,按照真實、公正的要求來提供會計信息,從而進一步縮小中國會計與國際慣例的差異,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4.以公司制企業為重點推進中國會計國際化進程。公司制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需要按照會計準則提供規范化的信息,以反映受托人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我國應以公司制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為重點來推進會計國際化進程。這是因為國際上流行的會計準則是以滿足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會計信息需要為主要目標的。我國的公司制企業既然按國際規范運作,那么用以規范公司制企業會計信息的會計準則,必須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走國際化道路。

5.擴大對外交流,逐步由單向會計協調轉向雙向會計協調。雙向的會計協調活動,即是由一定的國際組織,組織各方對某些會計問題通過協商達到共識,然后將這些共識以會計準則的形式確定下來,供參與該組織的各方共同遵守。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應積極參與所有重要的國際會計組織的會計協調活動,以擴大中國會計的影響;同時,在引進消化西方會計理論體系時,努力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系,促進這種理論體系能為國際會計學界所理解和接受,并對世界會計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作者單位:山東經濟學院財務會計系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