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對所得稅會計的基本的概述,分析我國經濟行業的發展,對企業的所得稅會計進一步探討,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變的方法,分析了新舊會計準則。
【關鍵詞】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新舊會計準則
在繳納所得稅時,會計上反映的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所得稅的應付在實際上增加了多少,二是所得稅的債務責任增加了多少,在會計收益和實際收益上存在差異,在計算所得稅的財務上就有兩種方法,應付及實際繳付會計算法,應付的會計算法是企業按照稅法的規定來繳納的稅。這種所得稅的繳納方法是直接按照所得稅規定的繳納各項的稅款做記錄,做法簡單,但卻不符合目前在所得稅上的會計原則的要求。而實際繳納在納稅的會計法則下,嚴格按照配比原則的要求,對所得稅進行一個細致的統計,將實際稅款與應繳稅款的差距減到最小。因此所得稅會計在企業的發展中有這重要的地位。
一、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
在企業的所得稅會計的處理方法上,大致有4種方法,現在我們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每一種算法的利弊。
1、應付稅款法。
這種稅款方法是只在稅前的賬面上的收益與實際收益之間的差異對納稅的影響,要按照當期的損益會計方法來計算,這種會計算法,對所得稅會計的算法完全按照稅法中的規定來處理,也就是說,交的所得稅金額就是稅法意義上的金額,而不是根據會計算法算出來的繳納金額。應付稅款法簡單明了,但是對財務會計的基本原則上來說,容易對企業的凈利潤造成嚴重的波動,目前這種方法已經逐漸被淘汰,我國的會計的不斷改革和進步,企業會計的準則和制度都在趨于完善。
2、遞延法。
這種會計算法是指在稅率的變動下,納稅影響會計的所得稅計算的方法,時間的確認性上,比應付稅款有了進步,但當稅率變動時候,當期發生的差異的時間性直接影響了所得稅的金額按變動后稅率來加以計算,則以前的稅款差異都要按照之前的稅率來進行計算。
3、損益表債務法。
在稅率的變動前提下,運用所得稅會計的方法來確定所得稅的費用,變更稅率后的稅款的余額反映了稅率的計算在時間差異的條件下發生的未轉銷的稅款金額。
4、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對于資產的負債,這種算法以其為出發點,對資產的確認和負債的項目進行賬面金額的計稅,該資產的負債和資產之間的金額存在差異,這個稅法的計算與損益表的計算方法不同的是,資產負債的債務反映的是企業賬面的差異,而非當期的稅款差額。因而,這種資產負債表的債務法更有現實意義。
二、新舊會計準則在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上的比較
企業的所得稅會計的核算是在確定資產,負債等為計稅的基礎,然后對資產和負債進行賬面的統計和計稅的基礎來確認可抵的暫時性的稅款差異,進而確定資產負債表的所得稅的資產或者負債,在此基礎上對所得稅的確認,其中,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的方法上有了較大的變化,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提出納稅基礎的概念
新的會計準則中的會計核算的方法只是采用了資產的負債表債務法,并且以資產和負債為根本來定理論,計稅的差異部分都與會計準則和相關的稅法確認的資產負債的金額不一致,新的所得稅跨級對資產和負債計稅基礎引進了概念,并對企業在取得相關資產和負債時候做了一定的規定,要求根據企業資產、負債的差異來確定計算的金額。這為所得稅會計新的準則發展確定了目標和基礎。
2.核算方法不同
對于舊的所得稅的會計核算有兩種方式,對資產的負債確認和收入的確認,新的會計準則則只規定了資產的負債表的核算方式,根據這一點,企業對資產、負債的賬面的價值和所得稅計算的價差產生的可抵的應納稅的差異,進而對未來一定期間內的應繳的稅款的差異來進行進一步的計算,在資產的負債表上,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的資產和負債,在此基礎上對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進行分步計算,這種算法在當代企業的發展中更適合企業。
3.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的確認和計量上的差異
新的所得稅會計規定了在遞延的所得稅中資產或者負債確認的原則為,資產和負債的賬面的價值和計稅的基礎的差異具有可抵行,在對未來某段期間內的納稅金額可以利用這個暫時性的差異來相抵。但是相抵的金額要以納稅的所得額為基礎,不能超過納稅所得額的限度。遞延所得稅的確認要以所得稅的資產作為原則,在所得稅的計算方式上,對稅率也要做一定的確認。
4.遞延所得稅的計算更簡化
企業所得稅的新準則規定,企業應對遞延所得稅的資產和負債在期間應有的金額是對于資產金額的確定差額來計算的,計算當期的稅款發生額,對于舊的會計核算方式,新的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方式更為方便和簡潔。
三、企業的應稅收益和會計收益的差異
企業的應稅收益是在稅法規定的計算方法上對所得稅的征收的凈收益。美國聯邦的稅法對此有這樣的規定,應稅收益在企業的總利潤的基礎上對正常費用的扣減后的余額。這樣就可以看出,應稅收益是與會計收益想進的,但是由于我過稅法的原則和目的不行,要求就可能出現差異,并且可以導致兩種稅收的差異。這兩種稅收的差異分兩類,時間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
1、時間性差異
時間性差異是因為收入、費用、損失等各項列入會計收益的期間與應稅收益的期間不一致導致的。這種不一致性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的消失,因此又成為暫時性差異。
包涵了四類:一些收入項目在會計收益的期間和早于會計核算的收益期間有著時間性的差異。某些費用的稅前的收益期間早于應稅收益的期間。某些收入的項目未計入稅前會計收益內的期間晚于計入應稅收益的期間。某些費用項目早于應稅收益的稅前會計收益的計入期間。
2.永久性差異。
永久性差異是會計原則在收支平衡范圍內對于標準不同導致的,這些差異無法彌補,導致了差異的永久性,即為永久性差異。
永久性差異也分為四類:依法免稅的某些項目。依法不得抵消的項目。未取得收益的項目計入稅收中。高額計算的某些項目。
結論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的大前提條件下,一體化的程序的加快,國際的經濟合作和互動迅猛的發展,國際貿易的頻繁發展,國際投資方面的增加,客觀上參與國際經濟的國家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各個貿易國的財務信息和會計統計方法,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代表我國已經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盟國,要根據國際會計準則來協調,在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下,改革開放不斷的加快步伐中,我們要跟上國際的經濟不伐,積極投身到國際一體化中,帶動我國的經濟發展,改善我國的經濟環境,引入外資,提高會計信息的地位,獲得國際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劉曉北.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探討[J].財會研究,2006,(02):32.
[2]?宋為民.淺析所得稅會計[J].會計之友,2004,(11):53.
[3]朱新彥.所得稅會計理論有關問題研究[J].交通財會,2004,(08):43.
[4]陳偉珍.所得稅會計及其核算方法[J].會計之友(中),2006,(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