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已經嚴重惡化了我國企業的財務危機。財務危機是指企業財務活動處于失控狀態或遭受嚴重挫折的危險與緊急狀態,是企業盈利能力和償付能力實質性削弱,企業趨于破產等困難處境的總稱,是企業財務失衡,緊張和惡化的外在表現。由于財務危機本身存在一個由潛伏到發展到惡化以至最終爆發的階段性特征,是一個動態過程。鑒于此,企業管理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預先防范財務危機,診斷、預測危機并有效處理財務危機的管理系統,以幫助企業避開和化解可能出現的財務危,這就是財務安全觀。
關鍵詞:金融危機;財務安全觀;財務危機
一個完善的企業財務安全管理機制,是成功企業的重要標志。只有企業掌握并靈活運用危機管理這一有力武器,加強對其內外環境的檢測和研究,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對外適應能力,才能防范危機,預測危機,應付出現的危機并擺脫困境。但是在近年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產能過剩、競爭壓力加劇、宏觀調控及供需情況變化,使部分行業利潤出現明顯回落。同時全球行的金融危機也使我國企業面臨的環境越來越惡化。2008年年10月份我國工業企業虧損額及虧損面均創16年以來的新高。從上市公司方面來看,2008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已經連續5個季度出現下滑。從2009年第1季度國內經濟運行情況來看,上市公司全年業績難以出現太大改觀。
1 金融危機下企業財務安全觀的建立機制
我們認為,潛在的風險因素在不加以控制和管理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財務危機。因此在企業正常營運階段對財務危機的防范就是要樹立財務安全的意識。通過充分而周到的安全防范措施減少隱患,減少發生財務安全事件直接導致財務危機的機會。企業財務危機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逐步發展的過程,而且其財務危機是有程度之分的,存在一個階段性的特征。在企業正常運營階段,財務狀況良好,財務危機的特征基本不明顯,甚至不會為人們所留意,也不會引起管理當局的充分重視。然而,事實上如果能夠在財務危機征兆出現之前就對建立財務安全觀加以防范和管理,未雨綢繆,財務危機對企業的負面影響才能降到最低,管理當局才能最有效并最大程度的維護企業的利益和價值。
2 金融危機下企業財務安全觀的建立措施
2.1 防止過度負債
負債籌資是一把雙刃劍,既可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又能引發籌資風險。對企業來說,采用負債經營必須衡量由其帶來的收益和風險損失,既要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又要防范由于負債帶來的財務危機。引發的財務危機主要體現在負債比例過高和負債結構不合理兩個方面。負債比例過高,負債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并降低了企業的再籌資能力。負債結構不合理導致負債到期日過份集中、長短負債結構比例失調、出現不能按時償還本息、利息負擔過重甚至出現集中清償給企業造成巨財務壓力的情況。在企業財務安全觀的建設中,我們認為,在當前情況下,企業為了防范財務危機必須采取適當措施,降低資產負債率。一般,降低負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實行債轉股。即債權轉股權,是指將公司原有的債務轉化為公司債權人對公司的投資。第二,進行債務重組,將公司債務以多種形式通過重組得以抵減或者償還。第三,增加資本金并要求以現金投入。企業出資者出資額未投足者應盡快投入企業。這種措施可以直接增加其償債能力。第四,借新債還舊債。當企業的財務信用良好時,企業若是暫時不能償還到期債務,那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舉借新債償還舊債,尤其是遇到利率下降時舉新債還舊債,還可以相應的減輕企業的利息支出,從而減輕部分債務負擔。
2.2 保持良好的財務信用
財務信用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理財的重要條件。良好的財務信用對企業籌資、信用結算、產品銷售、原材料購進等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增強企業的潛在籌資能力。反之,財務信用的缺失致使企業正常的經濟運行受阻,長此以往將釀成信用危機,因此,要降低財務危機爆發的風險,必須關注信用,保持良好的財務信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與銀行建立良好的信用關系。我們知道,當前金融危機下,企業需要不時地向銀行借款。當然,人們無法預測這些計劃外借款的確切時間和數量。實際上,銀行愿意向“不缺錢”的企業貸款。因此,同銀行保持良好的信譽關系是明智的。當企業不需要借錢時,應當讓銀行了解自己的財務情況和現金流預測,以為自己今后的借款建立基礎。一旦真正需要借款,便有可能按正常的條件借到所需數量的款項。企業與銀行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企業信譽好,融資渠道比較暢通,即使發生暫時的財務困難,也可以爭取銀行的諒解,渡過難關;如果企業信譽差,與銀行關系惡劣,融資渠道不暢,支付能力不高,就容易引發財務危機。
2.3 抓好企業日常管理
企業財務危機的爆發一般都直接伴隨償付困難等危機,但是,導致償付困難、財務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卻是經營不善。因此,要從根本上防范財務危機,降低風險,就要在日常經營的過程中抓好企業經營的重要控制點,保證經營的正常和有序。這些關鍵控制點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穩定生產供應。減少或者避免由于原材料供應地的政治、經濟等情況變化,運輸路線改變,原材料價格變動,新材料、新設備的出現等而帶來的供應方面的風險。(2)合理生產組織管理。減少由于產品方向不對、產品更新時期掌握不及時、生產質量不合格、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實驗不成功、生產不合理等因素帶來的生產方面的風險。(3)加強企業成本管理,科學成本管理的方法。加強成本管理可以保證成本費用的耗費與財務補償的要求相結合并且強化成本控制的概念和思想,減少無效成本,使總成本在同行業中保持較低水平,保證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獲利。
2.4 加強企業現金流管理
現金流量 是企業的血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每一環節的循環和周轉無不需要現金流量的支撐。金融危機給企業造成的最為直接的表現形式是現金流量的不足。很多時候,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更是由于企業一時資金周轉造成的。因此,加強現金流量管理,增加現金流量,對于建立企業財務安全觀尤為重要。企業 要 加 強現金管理應該關注以下幾點:首先,要加速應收賬款的結算,定期對所持有的應收賬款和客戶進行全程的跟蹤分析,以達到對所持有的應收賬款進行口常監督。加強應收賬款各管理部門的相互協調配合和監督,共同完成應收賬款的回收工作。其次,要強化存貨管理,樹立風險意識,考慮存貨對資金的占用,加速其周轉并促進其向資金的轉化,加快產品的銷售,最大限度地壓縮產成品資金的占用。
總之,一個完善的企業財務安全觀,是成功企業的重要標志。只有企業掌握并靈活運用危機管理這一有力武器,加強對其內外環境的檢測和研究,才能防范危機,預測危機,應付金融危機并擺脫困境。
參考文獻:
[1] 周首華,楊濟華,王平.論財務危機的預警分析-F分數模型[J].會計研究,1996,(8),8-10.
[2] 陳靜.上市公司財務惡化預測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1999,(2):31-38.
[3] 張玲.財務危機預警分析判別模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3):49-51.
[4] 陳曉,陳怡鴻.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困境預測[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 2000,(3):55-72.
[5] 吳世農,盧賢義.我國貶市公司財務困境的預測模型研究[J].經濟研究,2001,(6):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