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新的審計模式,它是審計技術方法在系統理論和戰略管理理論上的重大創新,我國于2006年2月15日發布了新的審計準則,推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勢在必行。本文就在我國實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現代風險導向審計 建議
正文: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審計環境的變化,世界范圍內重大管理欺詐及審計失敗案例的頻繁發生,對注冊會計師的誠信度、公信力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審計職業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與此同時,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作為一種新的審計理念和方法,在“安然”事件后,也受到了會計和審計界的普遍關注。如何應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減輕經濟和法律責任,是我國審計界極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研究顯得非常必要。在這里,筆者嘗試著就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若干問題展開探討,以闡明筆者對此的觀點和想法。
一、與國際審計準則趨同的新審計準則是推廣該模式的理論基礎
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通過修訂審計風險模型,強調從宏觀上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以充分識別和評估會計報表重大錯報的風險。我國有必要借鑒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的做法,將環境變量引入修訂審計風險模型,即“審計風險二重大錯報風險X檢查風險”,引導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更多地考慮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以減少可能產生的審計風險。
根據國際準則的相關指導,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在京舉行會計審計準則體系發布會,發布了39項企業會計準則和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這標志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和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
在新審計準則中,尤其增加了有關風險導向審計的審計理念,并將相關內容增加到我國注冊會計師培養與后續教育的重點課題中。因此,這一法律準則的出臺必將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的迅速推廣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加強審計人力資源的培養,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創造良好條件
審計人員素質是影響風險導向審計推行效果的關鍵因素。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培養審計專業人才在有關財經院校擴大增設注冊會計師專門化專業的范圍,培養經過正規理論及技能訓練的專業人才,以完善其規范化的補充渠道。
2.加強對現職人員的職業后續教育。一方面,在相應教材增加有關審計風險控制的理論與實務知識,把風險評估控制內容列入后續教育范圍,不斷完善中國注冊會計師考試相應配套設施。另一方面,可組織人員進行這方面的短期培訓,或到國際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承擔助理審計員角色,直接獲取實務經驗。
3.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執業判斷能力
注冊會計師在執業中,應當在一下環節不斷提高專業判斷能力:
A. 采取措施來獲取任何有關被審計單位不合理風險或可能傷害他人的信息;
B.對該審計項目的任何非正常的風險予以特別關注;
C.在審計計劃和執行過程中考慮到任何非正常的情況和關系;
D.識別不尋常的情況并據此相應修改審計方案;
E.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來消除那些對審計意見有重大影響的項目的疑點;
F.仔細復核助理人員的工作情況;
G.積極參與執業培訓。
三、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夯實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制度基礎
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石,它有利于規范單位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目前解決我國企業的審計問題需要深入觸動微觀方面的本質問題,即企業的控制問題,關鍵在于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
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控制環境、控制活動、風險評估、信息與交流、監督評審等五個方面,其整體上構成了內部控制體系。國際先進內控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啟示我們,內部控制是企業生存與發展強大動力。
從經濟學角度講,會計舞弊的實際實施者是企業的實際控制者一一經理人。當前公司治理結構及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和經理人信息控制權的存在,客觀上妨礙了風險導向審計的應用。因此,應從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著手,在優化公司治理框架下,從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運行、評價、改進四個環節建立與完善內控機制,強調高級領導層的控制責任,關注對全部風險的評估,重視日常控制活動,抓住內部審計監督評價的環節,才能不斷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推動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的發展。
四、大力開發審計程序軟件,充分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
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為了使審計成本和經濟效益能達到適當的平衡,西方各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最明顯的舉措是把分析性測試程序作為與交易測試和報表余額測試并重或是更主要的手段,從而在實質性測試的方法、程序和抽取的樣本量方面謀求工作時間的減少,以縮小審計成本。
在西方發達國家大量運用分析性程序的有利條件是大量審計程序軟件的開發和運用。西方各國財務數據的電子化已經非常普遍,因此,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可以直接對數據庫進行加工分析,依據軟件構建模型并由電腦自行檢驗和核對,大大地加快了審計速度,使運用分析性測試程序成為節約成本的重要手段。在我國不僅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同時我國大部分注冊會計師缺少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準備。因此,在現階段大力開發審計程序軟件是推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必要任務。
五、架構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
從以上分析可看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作為一種更為先進的審計方法必然會在審計中成為主流審計方法。在歐美發達國家,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已被會計師事務所廣泛采用,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表明我國審計將要經歷西方發達國家審計的發展歷程,所以我國推行風險導向審計是大勢所趨。但是我國目前對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仍是理論探討較多,實際應用較少。當然,作為產生并發展于國外經濟發達環境中的一種審計方法,有著它產生與發展的條件,而我們要想將這一方法更好的應用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就要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有學者提出分三步周的戰略步驟,筆者較為贊同。
第一步:選擇試點,我們可以選擇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以及規模較大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試點推行。從西方發達國家審計職業的發展規律看,經濟發展要求審計職業同步發展,審計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發達的地區,勢必對審計業務需求旺盛,因而注冊會計師的經濟與法律責任隨之增加,職業風險加大,客觀上有開展風險導向審計的基礎,同時這些發達地區的注冊會計師執業水平也較高,能更好的理解和運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為了不同事務所的審計質量能相互比較和中注協對審計質量的監督,試點也必須有一個統一的關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程序與方法規定作為依據。這一依據的制定可借鑒國際經驗,根據反饋意見及時總結修改。
第二步:選擇性推廣,在試點的基礎上再選擇一些新興發達地區進廠步大范圍試點,實行梯度推進。并進一步修改并完善審計程序與方法,以形成較為成熟的指導性文件。
第三步:全面鋪開。通過以上兩步驟后,國內的審計環境已為我國推廣這一先進審計方法提供了良好的軟環境,再加上審計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我們可以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全面推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
結論:
審計方法的演變依次經歷了帳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傳統風險導向審計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每一次的演進都不是先進方法對相對落后方法的全盤否定,而是對落后方法的揚棄和包容。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不是憑空而來,它是為了適應特定的環境,以前幾種審計方法為基礎發展變化而來的,其中也融合了前三種方法。因此,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的推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只有循序漸進通過實踐檢驗過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才是適合于我國的審計模式,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毓圭 對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由來及其發展的認識[J] 《會計研究》 2004 (2)
2.孫志紅 論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的運用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6后第9期,總第33期
3.王燕 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 《審計與理財》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