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為企業價值最大化,并分析了其原因,探討了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的關系,歸納了影響資本結構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企業優化資本結構、尋求最佳財務目標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 資本結構 企業價值
一、企業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財務管理的目標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所要達到的目的。對財務管理目標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企業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等。但是,根據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我認為企業價值最大化應作為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可以彌補利潤最大化的不足。
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一方面沒有考慮企業所創造的利潤與投入資本之間的關系,不利于不同資本規模的企業或同一企業不同時期之間的比較,另一方面它沒有考慮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取得的同一利潤額所用的時間不同,其價值不同,承擔的風險也可能不同。而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可以將企業取得的報酬按時間價值進行計量,考慮了報酬與風險的關系,使企業的當前收益與未來收益都對企業價值產生影響,有效地避免企業短期行為的發生。
(二)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更符合我國國情。
有人認為應將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效益是一個比利潤更寬泛的概念,它是三類化指標的綜合:一是以資本、成本、利潤的絕對數及相對數表示的價值指標;二是以產量、質量、市場份額等表示的實物量指標;三是以勞動生產率、資產利潤率、保值增值率等表示的效率指標。并認為第一類指標反映的是企業現實的盈利水平,第二類、第三類指標反映的是企業潛在的盈利水平或未來的增值能力,因此該指標在利潤中加入了時間因素,可以認為該指標考慮了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筆者認為,由于反映企業盈利水平的利潤指標是按照權責發生制計算的,并沒有考慮時間價值。這種認為潛在的盈利能力或未來增值能力反映了時間價值的觀點在理論上是缺乏依據的,在實踐上也是難以計量的。而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體現了對經濟效益的深層次認識,不僅考慮了風險與報酬的關系,還將影響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及各利益關系人的關系協調起來,使企業所有者、債權人、職工和政府都能夠在企業價值的增長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滿足,從而使企業財務管理和經濟效益均進入良性循環狀態。因此,企業價值最大化應是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的關系
企業的資本結構是由企業采取不同的籌資方式形成的,表現為企業長期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即企業資產負債表右方的長期負債、優先股、普通股權益的結構。各種籌資方式及其不同組合類型決定著企業的資本結構及其變化。
在企業的財務運行中,存在財務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問題,而且只要運用負債經營,就可能會發生財務成本和代理成本。負債可以給企業帶來減稅效應,使企業價值增大;但是,隨著負債減稅收益的增加,兩種成本的現值也會增加。只有在負債減稅利益和負債產生的財務拮據成本及代理成本之間保持平衡時,才能夠確定公司的最佳資本結構。
在企業的各項資金來源中,由于債務資金的利息在企業所得稅前支付,而且,債權人比投資者承擔的風險相對較小,要求的報酬率較低,因此,債務資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當存在公司所得稅的情況下,負債籌資,可降低綜合資本成本,增加公司收益。
但由于財務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作用和影響,過度負債會抵消減稅增加的收益。隨著負債比重的增加,企業利息費用在增加,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也在加大。這時,無論是企業投資者還是債權人都會要求獲得相應的補償,即要求提高資金報酬率,從而使企業綜合資本成本大大提高。
負債籌資的資本成本雖然低于其它籌資方式,但不能用單項資本成本的高低作為衡量的標準,只有當企業總資本成本最低時的負債水平才是較為合理的。因此,資本結構在客觀上存在最優組合,企業在籌資決策中,要通過不斷優化資本結構使其趨于合理,直至達到企業綜合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方能實現企業最大化這一目標。
三、企業優化資本結構、尋求最佳財務目標的主要對策
(一)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企業償債能力與企業盈利能力同方向變動,企業盈利能力提高,有利于提高企業償債能力,將企業財務風險、經營風險降至最低。因此,企業應通過管理創新、合理配置資產,加速資金周轉,努力開發新產品、新技術,降低產品成本,改進產品質量和結構等措施增強盈利能力。
(二)合理負債,降低企業負債利率
企業資本結構中保持一定比例的負債,可以節約稅收,約束經營者行為,激勵經營者的工作積極性,但其前提是負債額應限制在總資產的一定比例之內,這個比例應根據各企業的不同情況具體分析。一般應符合以下原則:①借入資本的預期利潤率應大于或等于借款利息率;②)企業借款的預期利潤率可以小于企業借款利息率,但必須大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③企業舉債的最低臨界點是借入資本的預期利潤率大于零。這是考慮到某些處于上升階段的企業,為了迅速形成生產規模,占領市場或開發新產品而提出的,前提是企業借入資本可以獲得一定收益,且呈上升趨勢,在將來借入資本的利潤率就會大于借款利息率。企業負債利率與財務杠桿利益呈反方向變動關系,降低負債利率能增加財務杠桿利益。企業應通過比較各金融機構的信貸條件,選擇適合企業生產經營所必須、且利息成本較低的負債資金。
另外,企業還可通過選擇合理的還本付息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借款實際利率,在不增加籌資風險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短期貸款。
(三)始終保持資本結構與資產結構、投資收益水平的動態協調和相互適應
始終保持資本結構與資產結構、投資收益水平的動態協調和相互適應,是企業籌資決策、籌資管理的核心。由于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都是變量,因而最優資本結構也應是動態的。企業面臨變幻莫測的市場,受消費者需求偏好、產品壽命周期、產品結構調整、經濟運行周期和生產競爭環境的影響,生產經營、經濟效益也有高峰和低谷,不可能持續高速發展。若企業資本結構在高位固化,一旦市場需求發生逆轉,不如預期或使企業經營步入低谷,負債將會由雪中送炭變為雪上加霜,而過低的負債比率又不利于企業在經濟繁榮時期提高投資者收益。這就要求企業籌資決策、籌資管理必須從投資收益率、負債比率的比較入手,根據企業需要和負債可能及經濟效益預期變動的情況,隨時調整其資本結構,加強財務杠桿對企業籌資的自我約束,始終保持企業盈利能力與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的協調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