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雜的市場的風險環境使企業不得不重視風險管理,以減少風險,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目標。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工作和咨詢活動,可以通過審查內部控制系統及風險管理過程,為建立、完善內部控制系統和風險分散戰略提供建議,從而實現組織的價值增值。然而,在應用過程中又將遇到怎樣的障礙,人們應當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呢?本文試對以上問題做具體的闡述和分析。
一、內部審計控制
內部控制審計主要是運用文字描述、調查表及流程圖等方法對內部控制系統實施健全性評價,通過穿行測試或重點測試來進行符合性測試,以檢查和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是否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是否被遵循及內部控制機制運行是否有效。
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處于極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企業所設定的目標是一個企業的各個組成部分努力的方向,而內部審計及內部控制組成要素則是為實現或達到該目標所.必需的條件。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夠隨時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就必須加強對內部控制的有效監督與客觀評價。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監督與評價內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因此,內部審計在強化內部控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過對內部控制的審計,可以對控制的適當性和有效性進行驗證,發現控制的薄弱環節以及失控的經營業務系統,彌補不足,保證其正常運行,確保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健全和有效運行。同時,還可以通過內部控制的審計為內部審計人員找到實施其他項目審計的重點,減少審計費用,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二、內部審計實現企業價值增值
(一)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
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是內部審計部門為企業增加價值的最直接的途徑選擇 首先,在審計時間上,應由事后審計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審計并存轉變。通過事前、事中和事后審計,把審計工作貫穿于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有利于節省事后審計的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審計方法上,應由單一的現場查賬方法向多種方法并用轉變 隨著企業會計信息處理電算化和內部管理電算化的普及,審計對象的內容和范圍發生了重大變化,單純依靠手工的現場查賬方法已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為了克服這種局限性,提高內審的工作效率,可以將傳統的審計方法與利用計算機進行審計的先進方法相結合,將傳統的現場審計與非現場審計結合起來,擴大審計范圍,減少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耗費,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益和效率。
(二)為企業風險管理服務,增加企業價值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面臨的風險無處不在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風險管理都是其經營過程中的核心內容。現代企業管理科學對大量企業進行長期觀察后得出的一個重要的實證結論就是:有效的風險管理為企業創造價值,而企業的損失甚至倒閉都是由于不良的風險管理所造成的,因此,為企業的風險管理提供服務應該成為內部審計的重要職責,內部審計可以通過審查和評價管理者和董事會關于戰略目標、經營計劃和其后例外決策的指定;系統地鑒別組織所面臨的風險,評估這些風險對組織的潛在影響:測試組織的風險管理能力;幫助制定控制風險的策略,評價風險管理的過程;就風險應對措施的合理性、風險監控的及時性、恰當性、有效性等信息進行內部的交流和溝通,報告風險管理的效果這些途徑幫助企業規避可能遇到的風險,減少損失,從而實現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三)通過評價和改進企業的內部控制,幫助企業增加價值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部分,反過來又評價內部控制。內部審計部門應在對企業風險管理評價結果的基礎上,對其內部控制的恰當性和有效性進行深入的評價。評價體系可以設定為制度建設評價、制度執行評價和制度保障評價三大部分。制度建設評價屬于內部控制健全性的評價范疇,主要評價企業制度建設是否健全,制定的經營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要求;制度執行評價屬于內部控制遵循性評價范疇,主要評價企業各部門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和結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度保障評價主要是對企業監管保障部門職能履行情況的評價,通過評價內部控制狀況,衡量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指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偏差,從而找出企業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針對這些薄弱環節進而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報告給企業管理當局,督促有關部門落實,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內,實現企業價值增值。
(四)參與公司治理,增加企業價值
早期的內部審計以財務監督和評價為主,似乎并不具有治理功能,實際是內部審計在當時呈現隱性治理狀態。此后的半個世紀,業務經營審計、管理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效益審計等成了內部控制的主要內容,管理和控制職能不斷得到強調,但它也不具備鮮明的治理功能。隨著公司治理成為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主題,內部審計的治理職能得到開發,戰略計劃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的開始,一個組織要進行有效的公司治理必須重視戰略計劃和決策制定過程,內部審計則通過評價組織的戰略計劃和決策制定過程促進有效的公司治理;如內部審計可以審查戰略計劃的合理性,是否與組織目標一致,是否有明確的階段劃分,是否有合理的資源安排等等,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幫助公司完成各項治理目標,最終實現企業價值增值。
(五)提供多種類型的內審產品,實現企業價值增值
現代內部審計包括保證和咨詢兩類業務,傳統內部審計屬于保證業務范疇,以針對企業不足之處提出建設性意見,或者對于管理人員的知識盲區提供一些培訓和指導,這種咨詢僅僅是內部審計的“附帶”工作。隨著知識的日新月異,決策層、管理層及其不同部門面臨的新問題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問題隨時都需要內部審計把脈問診,因此就需要從傳統業務中分離出咨詢業務,以專門為客戶進行專業咨詢為特色。“咨詢”是因客戶增加價值、提高組織經營的要求而提供其專業方面的建議或顧問服務。雖然咨詢業務比保證業務的審計獨立性和客觀性程度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但咨詢業務在企業的廣泛需求下無疑使得內部審計成了一種典型的“多產品”服務,在總體上有利于增加企業的價值 美國第一能源公司從檢舉舞弊到顧客滿意度調查,從團體的促進到程序的改善,從傳統內部審計業務到環境審計等,共為客戶提供21種不同的咨詢服務,并有負責審計業務新產品開發的專門人員。隨著內部審計價值增值目標的確立及其治理職能的拓展,內部審計范圍將會越來越廣泛地深入到企業各方面。
三、結語
綜上所述,積極活躍的增值型審計能夠在提高企業收益、加強風險管理、改進經營程序、增進部門交流等諸多方面對企業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作用,同時也在建立企業竟爭優勢、提高核心竟爭力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路媛媛,袁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ERM框架分析[J].財會通訊(學術版), 2008,(2).
[2] 陳智.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運用[J].財會月刊, 2006,(36).
[3] 葉麗紅,楊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企業出口貿易信用風險管理[J].財會月刊, 2009,(9).
[4] 單剛.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