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論文 > 關于企業稅務風險成因的思考

關于企業稅務風險成因的思考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日趨嚴重。2006年全國各級稅務稽查部門共檢查納稅人86萬戶,查補稅收收入386.4億元。2007年全年共檢查各類納稅人53.7萬戶,查補稅款430.2億元,比2006年增長了11.3%。2008年共檢查納稅人40.5萬戶,查補收入513.6億元,比2007年增長了19.4%。2009年共檢查納稅人31.3萬戶,查補收入1 192.6億元,比2008年增長了132.2%,超過2006―2008年3年查補收入的總和,比1985年全年稅收總額還多。其間包括了北京泰躍、海天房地產、天津龍騰、重慶龍芯等一系列重大案件。在這個背景之下,很多學者對企業稅務風險進行了研究,并且將企業偷稅行為作為企業的主要稅務風險。筆者認為這里存在兩個誤區:第一,很多學者在研究企業稅務風險時是將企業作為一個整體看待的,而在企業實際的工作中,每一個企業都會分為若干個部門,其中就包括決策部門、生產部門、銷售部門及財務部門,而在各個部門的日常運作中,部門與部門之間存在著博弈,博弈過程往往就是稅務風險產生的過程。第二,企業稅務風險可以分為主觀性風險與客觀性風險。偷稅行為只能歸入主觀性風險,表現為企業主動偷稅的行為;而客觀性風險是指企業未采取任何主觀性的稅務管理或規劃,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企業稅務管理活動方面的風險。由于企業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產生的企業稅務風險,就屬于客觀性稅務風險。下面將通過企業部門之間的博弈過程來闡述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二、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設
   (一)博弈模型的參與者
  該博弈模型的參與者有兩個:生產部門與銷售部門。
   (二)博弈雙方都有權利作出自由選擇
   1.研究稅法規定。2.不研究稅法規定。如果選擇前者,意味著本部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金錢,同時稅收的因素會影響本部門制定方案,使本部門的效益無法實現最大化。但最后的結果是導致整個企業稅負減輕,企業整體效益提高,而其他部門即使沒有付出成本,也能“搭便車”獲得額外收益;如果選擇后者,意味著本部門可以不用考慮研究稅法規定的成本,同時在制定方案時也不用考慮稅收的因素,只需要按照本部門的目標制定方案(比如,銷售部門在與客戶簽訂合同的時候,只考慮本部門業績,沒有考慮收款方式、收款時間等因素,直接導致企業多交稅或早交稅;生產部門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只考慮產品的性能,忽略了原材料稅款抵扣等因素,導致企業多交或早交稅),取得本部門的效益最大化同時還可享受其他部門因為研究稅法而創造的效益。但最后結果會導致整個企業稅負加重,企業整體效益下降。
   (三)假設博弈雙方都是理性經濟人,都以自身收益最大化為目標,在公司沒有統一組織安排的前提下,部門之間缺乏關于稅法規定的交流
   企業經營過程中,假設雙方都不研究稅法規定,雙方都只能獲得5個單位凈收益。而如果一個部門研究稅法規定,將為企業創造4個單位的額外收益,但同時會付出3個單位的成本。由于企業無法確定額外的4個單位收益與哪個部門有關,因此企業會將增加的4個單位收益平分給兩個部門。也就是說研究稅法的部門最終只能獲得4單位的凈收益(5+4/2-3);而另一個部門不研究稅法,最后反而將獲得7個單位的凈收益(5+2)。如果雙方都研究稅法規定,則各自付出3單位的成本,同時各為企業創造4單位的額外收益,從而最終各自獲得6個單位的凈收益(5+4-3)。圖1的支付矩陣描述了這一博弈。
  
   (四)生產部門與銷售部門各自的選擇
   生產部門與銷售部門在明確了各種情況下各自的收益以后,都可以選擇研究稅法或不研究稅法。他們需要做的決策是:為了取得本部門利益最大化,應該選擇研究稅法,還是不研究稅法。于是,兩個部門之間就開始了博弈。
  
   三、博弈過程分析
   兩個部門之間的博弈過程如下:先來看生產部門的策略選擇。生產部門在選擇本部門策略之前,首先會考慮銷售部門的選擇。根據已知的支付矩陣,可以發現,銷售部門如果選擇了不研究稅法,那么生產部門如果也選擇不研究稅法,將獲得5個單位凈收益;如果生產部門選擇研究稅法,反而只能獲得4個單位的凈收益。于是,在銷售部門選擇不研究稅法的前提下,生產部門也會選擇不研究稅法(因為5>4)。如果銷售部門選擇研究稅法,那么生產部門選擇不研究稅法將獲得7個單位的凈收益,而選擇研究稅法卻只能獲得6個單位的凈收益。結果,在銷售部門選擇研究稅法的前提下,生產部門也會選擇不研究稅法(因為7>6)。綜上所述,無論銷售部門選擇的策略是研究稅法還是不研究稅法,生產部門都會選擇不研究稅法這一策略,這也是生產部門的一個占優策略。
   同樣的道理,如果分析銷售部門的策略選擇,也會得出類似的結論。即無論生產部門選擇研究稅法還是不研究稅法,銷售部門都將不研究稅法作為最優選擇,這個策略就是銷售部門的占優策略。
  
   四、博弈結果分析
   第一,博弈雙方都得到了一個占優策略,這個策略就是選擇不研究稅法。因此,在這個博弈模型中就存在一個占優策略均衡(不研究,不研究)。
   第二,結合之前的支付矩陣可以發現,這個占優策略均衡并不是最好的結果,很明顯如果博弈雙方都選擇研究稅法,那么雙方都能獲得更多的凈收益(因為6>5),同時還能為企業減輕稅收負擔,創造更大的效益。但是為什么生產部門與銷售部門不選擇更好的策略來實現(6,6)這個更好的結果,反而將不研究作為占優策略呢?原因就在于,由于研究稅法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創造的額外收益卻要與其他部門分享,雖然雙方都知道,如果兩個部門都研究稅法可以獲得更多的凈收益,但由于同時擔心本部門研究稅法,而其他部門不研究會導致本部門凈收益的減少。結果,博弈雙方為了實現收益的最大化,都會選擇不研究稅法的占優策略。因此,(5,5)是該博弈模型的一個必然均衡結果,而且是一個很強的占優策略均衡。
   第三,以上分析的是生產部門與銷售部門之間的博弈,在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都有著類似的博弈過程,通過分析同樣可以得出類似的占優策略均衡。
   第四,該模型反映了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企業各部門從實現本部門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所選擇的(不研究,不研究)均衡策略的結果,并不如合作策略(研究,研究)的結果,這個均衡策略也是企業產生稅務風險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說,企業各部門之間在是否研究稅法規定這一問題上存在分歧,特別是很多企業老板認為,稅務風險是財務部門產生的,與其他業務部門無關,財務部門少交稅是理所應當的。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各個業務部門更加缺乏研究稅法規定的積極性。而在這種情況下各個業務部門會更加擔心研究稅法規定反而會使本部門的凈收益減少,同樣會失去主動研究稅法的動力。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企業各個業務部門都不去研究稅法規定,更談不上去識別稅務風險,稅務風險也就在企業各個經營環節中不知不覺的產生了。由此可以看出,企業稅務風險不僅來自于企業主觀的偷稅行為,也來自于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只要消除這種信息不對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稅務風險。
  
   五、博弈模型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啟示
   (一)加強企業內部各部門對稅收法規的學習
   只有加強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對稅收法規的學習,才能從根本上規避企業稅務風險。將稅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作為企業各部門的日常工作。特別是業務部門,要充分認識到稅務風險的重要性,企業要統籌安排各部門的一線員工進行稅收相關法規的培訓,以降低業務部門的學習成本。同時,還要對業務部門訂立合同、拓展業務等經濟行為實施稅收監管以提高業務部門稅務風險識別、評估及應對的能力。
   (二)設立專門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或稅務咨詢崗位,全程參與企業生產的各項經營決策
   通過建立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來管理企業稅務風險,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在企業內部設立稅務風險管理部門,該部門應該獨立于財務部以外。條件不成熟的企業可以設立稅務咨詢崗位,幫助各個部門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稅務問題。從企業的成立到生產經營決策,到原材料的采購,再到產品的銷售等每一個業務環節,都要接受企業內部稅務專家的監督,真正通過稅收的手段來管理企業的生產經營。
   (三)加強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消除企業內部的信息不對稱
   稅收產生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而財務部門僅僅只是負責核算和繳納稅收。因此各部門主管在日常工作中,應加強與財務部門、稅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定期與財務主管、稅務主管的業務溝通,了解最新的稅收政策,匯報各自部門的生產經營情況。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遇到了涉稅疑難問題,也應及時與稅務主管協商,制定解決方案。各部門與財務部門、稅務部門還應在事前積極溝通,共同設計最為合理的方案,最大程度地減少企業內部的信息不對稱,以降低企業稅務風險。●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