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將傳統的會計業務流程由內部轉變為外包,是財務服務呈現專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序曲,也是企業財務戰略管理發展的高級階段。財務外包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研究內容,過去研究主要集中在代理記賬、代理納稅申報等方面,遠遠還沒有實現財務外包的真正價值。從深度上說,企業進行財務外包只是將重復性的、局部性的財務工作交由外部專業性的機構來完成,并未理解財務外包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從戰略上說,財務外包就是企業有能力和條件把優質資源集中在有廣闊發展空間、可擴展能力強、內在潛力巨大的財務業務上。
一、網絡環境下財務外包的內涵
國外一般認為財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局部的財務流程或會計處理委托給外部專業機構代為執行的一種財務戰略管理模式。如Laabs(1993)認為業務外包是外部資源供應商在合約約束下負責與執行組織內部某些非核心的功能。David J.Bryce、Michael Useem(1998)總結相關的研究時把外包定義為提供與技術有關的外部機構產品或服務。Richard L.Dunn(1999)定義財務外包是指企業通過長期合約的形式把內部的相關活動交給外部企業。Martin Fahy博士(2007)提出從長遠來看,比較優勢是財務外包真正占核心地位的源泉。也就是說在進行外包的同時,CFO必須要將自己的精力專注于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好地作出決策,讓企業的價值得到提升,并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國內一般認為財務外包是指將企業內部非核心業務轉交給專業機構進行管理的一種管理模式。彭一浩(2009)定義財務外包為:企業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通過合同或協議的方式將部分或全部的財務管理與相關職能交給外部的財務服務機構進行運作的一種管理模式。關于企業實施財務外包將會獲得的優勢,周勇(2005)談到利用財務外包模式可以增強財務透明度,關莉(2009)指出財務外包的優勢可以優化人力資源與節約成本。綜合以上研究,學術界對網絡環境下財務外包的關注度還不夠。
筆者認為網絡環境下的財務外包(Financial OutsourcingMana-
ged Service)是指利用提供財務應用服務的網絡公司搭建的網絡財務應用平臺,在企業內部財務資源要素極為有限的條件下,為突出自身的核心優勢,只保留其比較優勢中最具有競爭力的核心財務資源要素,而將其他處于比較劣勢的財務資源要素,充分利用企業外部的專業化、動態化服務平臺進行優化整合,由服務商通過互聯網上的專營網站替代企業執行財務操作流程及財務信息的合成,達到解放人力資源、降低成本、提高績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先進的財務管理模式。從經濟發展來看,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推進導致世界產業結構的重心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新經濟的到來和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使財務外包全球化的趨勢愈益明顯,因為會計不僅是一門科學和理念,更是一種工具和服務。網絡環境下的財務外包體現了網絡技術對傳統財務外包的推動和完善,各項外包財務職能可通過網絡技術平臺形成內在的邏輯聯系,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提高了財務資源的效能。
財務外包的特點主要有突出主營業務,改善企業管理質量;降低成本,增強財務透明度;管理人力資源,提高組織靈活性;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在網絡環境下實施財務外包策略時,要充分考慮其對信息技術資源的駕馭能力、“籌、投、用、分”四階段的理財能力和網絡環境下新型財務風險的防控,合理確定財務外包的范圍,分析比較自身優勢和劣勢,將財務中的處于比較弱勢的資源外包出去,同時保證財務外包策略的實施符合企業長遠的戰略規劃。
二、網絡環境下財務外包的模式
基于成本與企業競爭力的考慮,互聯網的發展使企業的會計服務、會計業務由內部的交互方式轉向外部購買成為現實。網絡環境下的財務外包模式體現在網絡財務軟件和ASP。網絡財務軟件基于網絡信息通訊技術,以整合企業資源實現電子商務為目標,幫助企業實現財務與業務協同、遠程財務監督與管理、網絡審計等遠程管理,實時動態會計核算與在線財務管理,實現企業對分支機構集中高效的財務管理,全面支持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改變財務信息的獲取、分析與利用方式,財務數據將從紙質靜態數據發展到網頁動態數據。正是因為有網絡財務軟件的應用,才拓展了財務管理的空間,加快了財務管理時效性,提升了財務管理的效能。網絡財務軟件使財務管理在空間上從企業內部走向企業外部,為企業在網絡環境下實施財務外包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網絡財務軟件改變了我國財務軟件與服務的市場格局,促進了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進程。
ASP是應用服務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的縮寫,是基于網絡平臺,在雙方共同簽署的財務外包合同或協議基礎上,客戶將其部分或全部與財務流程相關的應用委托給服務商,服務商保證財務流程平滑運作,負責應用程序的建立、維護、升級和管理,客戶將通過網絡,遠程獲取服務,這種類型的服務商稱為應用服務提供商。企業通過ASP的服務商平臺,購買財務軟件服務。ASP可以用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其用戶,結合行業宏觀環境和客戶市場戰略分析,找出客戶財務痛點,使之能夠進行內部或者外部的全球化協作。如果集團的業務不同質,處理起來繁雜,那么將IT應用分塊外包,就可以利用ASP服務的優勢來處理復雜的交易。ASP的實施具有很多優勢:技術專家全力支持,緊跟網絡技術發展,應用程序的風險轉嫁,增強現金流的規劃能力,更加關注于自身的戰略目標,提升具有全球視野的協作能力。
三、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實現財務外包的無縫對接
企業可以基于網絡環境的優勢,跨越時空隔閡,整合企業的資源,促進財務外包的發展,在全球范圍配置優質的財務要素資源,提高會計信息和財務報告的生產效率。企業實行財務外包策略,必須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依托,將會計處理、財務報告和分析咨詢的部分外包出去,財務自身仍然必須保持基本和必須的財務控制環節和程序。在網絡環境下,企業要保證財務外包策略的有效實施,除了更新經營管理理念,還必須依賴數據挖掘技術和數據倉庫技術。數據挖掘是一種新的會計信息處理技術,其主要特點是對會計數據庫中的大量會計數據進行抽取、轉換、分析和其他模型化處理,從中提取輔助會計決策的關鍵性數據。如通過建立一個巨大的數據倉庫,把各個不同源的數據進行集中處理,解決所有的數據沖突問題,然后把所有的數據導到一個數據倉庫內,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為財務決策提供直接的數據支持。
印度政府在2010年曾經要求網絡運營商提供攔截加密信息及解密辦法,以便政府能夠在必要時對相關通信方式實施監聽或監視,因為印度企業承擔了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分析財務信息等財務外包業務,所以,該措施直接影響了財務外包的無縫對接,由此也說明了網絡技術對跨國財務外包的支撐作用。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手段,企業可對財務外包實行實時動態監控,有效銜接財務外包業務和企業自身財務業務之間的關鍵點,保持信息溝通及時,數據準確一致,真正實現企業同外包商的無縫對接,降低網絡平臺上的交付成本。
四、網絡環境下財務外包的成效
上世紀90年代初,外部承包商埃森哲(ACEENTURE)幫助BP公司(英國石油)實現了成本減半和對業務流程有效控制的目標,使其成為財務管理外包最早的受惠者。隨后,歐美國家借助網絡,利用新加坡、菲律賓等亞洲國家比較低廉的勞動力處理本國企業大量的記賬、報銷、發票對賬等繁雜的財務數據處理工作。早在1999年,香港的零售商DAILY FARM,與凱捷及安永建立了各持有50%股份的合資企業,為其會計和采購服務,不但使其財務和會計的經營成本下降,而且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外包模式。
網絡財務外包是將企業非核心的業務進行外包,用以削減開支與降低成本,而且能通過外包商獲得規模效應和比較優勢,從而享受較低的外包成本。2002年,新加坡海皇東方輪船公司(簡稱NOL)遭受虧損,凈虧2500萬美元。為節省成本,提高效益,NOL與埃森哲公司簽約,將財務應收、應付賬款全部交由埃森哲公司處理,全力集中自己核心業務。2003年以來,通過運用財務外包的方式,成功扭虧大幅盈利,2005年與2004年相比,在企業營業收入增長2.05%的情況下,管理費用降低了0.56%,毛利增加了47.23%,無疑NOL公司的財務外包是成功的。
NOL案例啟示是:利用網絡手段開展財務外包的目的是降低非核心業務的成本,將有限資源集中用于發展公司的核心能力,增加盈利能力,改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互聯網數據中心研究發現,截至2008年全球財務外包市場超過了470億美元,未來五年內,交易管理功能的外包支出增長率將達到9.8%。
網絡環境下企業開展財務外包時,為防控風險,可以建立財務外包風險準備金制度,即企業通過定期計提一定的風險準備金,來達到吸收風險的目的,也可以將會計風險部分轉移給服務商。在企業財務外包業務活動中,企業可以專注于自身發展的核心能力,將原本臃腫的組織機構進行精簡,增強企業機構的靈活性,提高企業對市場環境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