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四川省涼山州彝區留守兒童現狀調查

四川省涼山州彝區留守兒童現狀調查

  在我國社會的快速轉型和城市化過程中,人口遷移流動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外出務工①。隨著少數民族傳統生活方式的打破,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同胞也開始背井離鄉成為打工族。但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尤其是民族地區留守兒童的關注還不夠,對其生活現狀了解較少,為此,我們在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展開了本次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研究。
   一、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在涼山州西昌市隨機選取大箐鄉、洛古坡鄉、安哈鎮、四合鄉、蕎地鄉五個彝族鄉鎮。共調查居民228戶,其中,留守兒童家庭為154戶(67.54%)。共調查到留守兒童256名,其中,男86名、女152名;彝族214名,漢族18名,其他民族6名。調查的留守兒童中自述者152名,非自述者104名。非自述者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述者77名,由母親或父親代述者21名,其余6名由其他家屬代述。
   2.調查方法及內容。調查由川北醫學院護理學院調查小組(共計25人)于2011年7月7日―12日進行。調查人員在調查前對問卷內容和調查技巧進行了統一培訓,以2~3人為一組,深入到戶進行調查,并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訪談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留守兒童的年齡結構、監護方式、生活情況、教育狀況、心理狀況和學校對他們的關注度。每小組調查后及時核對調查表,補充和更正信息;每日進行小結,進一步確保信息準確性和一致性。
   二、結果
   1.留守兒童年齡結構現狀。從年齡結構看,該地區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低齡組。在調查的全部留守兒童中,學齡前(0―5周歲)79人,小學學齡(6一l1周歲)96人,初中學齡(12―14周歲)45人,大齡(15―17周歲)36人。四個年齡組占總體的例分別為30.86%、37.50%、17.58%和14.06%。
   2.留守兒童監護方式。從監護方式看,該地區留守兒童監護方式主要為隔代(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在所調查的154戶留守家庭中,父母雙方都在外打工由隔代親屬監護的戶數有109戶,約占到了所有留守兒童戶的70.78%;父親獨自出去打工由母親監護的有38戶,占總戶數的26.68%;母親一人外出打工由父親監護的的僅有7戶,所占比重僅為4.55%。
   3.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由于彝族農村生活水平低,生活習慣落后,從整體情況來看,監護人對孩子的照看僅僅停留在解決溫飽問題的較淺層次上②③。而在留守兒童的健康方面,在我們調查的154戶中,兒童生病時監護人選擇正規醫院就診的只有7戶(4.55%),選擇找赤腳醫生購買藥的有91戶(59.10%),選擇宗教儀式甚至迷信活動的有51戶(33.12%),不會采取任何措施的有5戶(3.25%)。因此,該地區留守兒童在健康方面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留守兒童勞動負擔方面,我們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該地區留守兒童往往作為重要的勞動力參與勞動,孩子帶孩子的現象出現頻繁,這種繁重的體力勞動,已經影響到該地區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
   4.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主要表現在:(1)早期教育缺失,在我們調查79名0―5周歲學齡前兒童,無一人接受學齡前教育;(2)學業成績較差,由于監護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對留守兒童學習輔導缺失,很多幾乎都無法進行;(3)缺乏必要的安全和青春期教育,使得該地區留守兒童,尤其是女童,在面臨威脅時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4)輟學情況較為普遍,在我們調查的36名15―17周歲大齡留守兒童中,31人(86.1%)處于輟學狀態,或者有過輟學經歷,學歷普遍集中在小學或小學以下。
   5.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兒童經常處于一種情感欠缺的狀態。調查結果顯示,有40%的被調查對象表示,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間,時常有或有時受到過欺負或人身傷害,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膽小、自卑的性格。在與監護人的情感溝通影響方面,我們從留守兒童與監護人的聊天情況發現,超過50%留守兒童與監護人存在著溝通障礙;從他們聊天的內容看,大多只是涉及到身邊發生的一些瑣事,很多留守兒童不愿意把他們內心深處想法告訴監護人,而監護人很多也不愿意或忽視他們內心真實感受。我們還通過問卷調查或訪談形式,調查父母外出務工后,留守兒童當前的愿望和想法。調查發現,如果有可能,137名(53.5%)的留守兒童愿意隨父母到城市生活。
   三、對策
   四川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彝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涼山,有近200萬人,占了全國的彝族人口1/4。彝區留守兒童因其民族性和地域特殊性,成為留守兒童中更需要幫助和關愛的群體,目前,妥善解決該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刻不容緩。由于缺乏父母關愛和監管,該地區農村很大一部分留守孩子都存在學業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問題,急需得到社會關愛。否則,由于自身文化素質低,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在未來的競爭中將處于劣勢,只能進入非正規勞動力市場,延續其父輩低層次就業和邊緣化的社會地位。部分留守兒童還會因為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而誤入歧途,危害社會治安。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需要家庭、學校和政府社會之間的協調合作,共同關注他們的成長和未來④。
   著力發展民族地區經濟,促進農民就業本地化,這是解決涼山州彝區留守兒童問題最有效的途徑。在社會的關愛下,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態已有所改善,但涼山州彝區的留守兒童,因為各種因素制約,得到的支持相對較少。要大力宣傳父母對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對孩子的監管不能缺位。因此,在全社會提高關注度的同時,還要加強招商引資,促進農民就業本地化,盡可能地讓兒童跟在父母身邊。兒童只有和父母在一起,童年才是完美的,這也是解決留守兒童根本問題的關鍵。
   政府應加大對彝區留守兒童的直接幫扶政策,充分重視民族地區的學校教育。如果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得不到解決,留守兒童家庭“邊緣化”,那他們離“毀掉的一代”就不遠了⑤。學校應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特別是在涼山彝區,由于傳統的生活習慣,兒童容易過早地接觸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煙、喝酒、賭博,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有留守兒童甚至染上了毒品。因此,解決好該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尤為重要。政府應繼續實施特殊的教育投資政策和措施,適當調整財政教育經費的地區配置,加大國家對彝區的資助和扶持力度,確保對彝區教育的投資快速增長。對民族地區的重點寄宿制學校實行全包干制,徹底解決貧困學生的后顧之擾,讓他們安心學習,實行真正意義上的義務制教育,讓流失的學生重新返回學校⑥⑦。比如,在條件適當的時候,創建更多的“留守學生之家”這樣的溫暖工程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為留守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交流的環境;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對留守兒童實施一對一幫扶制度,開展更多有利于彝漢兒童交流的活動,鼓勵彝區兒童到漢區學習生活,使兒童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還可以考慮建立健全留守學生檔案和聯系制度,落實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措施;也可以通過構建教育網絡,形成關愛合力,通過多種活動給留守孩子自信心,促進其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同時,還要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快地區經濟發展。彝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相當規模的受過職業培訓的生產勞動者,開展職業技術教育是該地區脫貧致富的突破點。該地區的中小學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和經濟發展需要,在教學計劃中積極引進職教因素,使留守兒童在中、小學生畢業時,初步掌握適合當地生產、生活需要的勞動技能和脫貧致富的本領⑧。
   總之,涼山州彝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不是單一的家庭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現象。涼山州彝區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多方密切配合,共同參與。在落后的涼山彝區,只有很好地解決當地留守兒童的問題,才能使他們盡量避免父輩們的低層次就業和邊緣化的社會地位,才能最終擺脫貧困落后。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