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眾體育的功能
1.大眾體育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功能。人的全面發展,首先要求身體素質健康,要求促進個人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健康發展,提高整個國民身體素質,體育運動能提高個體體質,調節個體情緒,提高對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使自己身強力壯,精力充沛。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個人健康問題已經是人們十分關心的、普遍的、流行的社會問題,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對緩和精神過度緊張有良好的作用,而大眾體育能從身體上和心理上積極地調整著個人的健康狀況,減少和避免各種個人流行病、職業病的發生或發展,提高整個社會的健康水平,延長人口的預期壽命。大眾體育是解決“亞健康”這一社會問題的一種最積極的、最有效和最廉價的手段。因此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以及生命質量,是我國目前發展大眾體育事業責無旁貸的現實任務。
2.大眾體育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功能。大眾體育可以參與到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當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現代社會里,文化建設是我國和諧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大眾體育作為一種更向上的文化現象有利于進化風氣,摒棄社會不良習慣,增強群眾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社會成員的自信心和歸屬感。在經濟與大眾體育較為發達的國家,體育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并為社會提供眾多的就業機會。
二、當前制約大眾參與社會體育的主要因素
1.生活方式對社會健康的制約。生活方式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生活方式的變化,包括生活內容、生活領域、生活節奏的改變,都會引起個人乃至社會的健康問題,改變習慣的生活模式,據美國流行病學研究的醫學調查表明,生活方式是影響人們健康的首要原因,在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死因構成中,來自衛生制度方面的原因占10%左右,來自生理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各占20%,而來自生活方式的原因則高達50%。據我國醫學專家調查,我國死因構成中來自生活方式的原因已高達44%,而在生活方式中,不良的消費類型,又占了89%。人們為了根治各種由于生活方式造成的社會疾病不得不把體育運動納入醫學的內容構成中。
2.體育場地設施。居民區的公共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公用體育場館和學校體育設施,以及其他空間都是社會體育活動場所。其質量數量影響居民參與,目前,我國社會體育的場地設施情況不容忽視的,根據對廣州市場11個小區的統計,人均室內公共文體活動設施僅為0.0025平方米,室外僅為0.012平方米,此數據遠遠不以滿足《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所規定的“城市公用體育用地達到1~2平方米,小學達到2~3平方米,中學達到3~5平方米”的要求。
3.參與者的體育價值觀和態度。合理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念及穩定的體育態度是促使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積極的體育態度對個人通行無阻為具有促進作用,消極的體育態度則引起阻礙作用。而強烈鮮明的體育態度是人們克服務種困難,堅持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據有關調查表明,人們的體育態度常常取決于他們的文化程度。
三、我國大眾體育發展概況
我國的大眾體育自1995年6月20日《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以來,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原成績,這標志著我國大眾體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根據調查資料統計,現今我國有3億多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占全國總人數的30%以上,10億人次達到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人民的體質有了較大的改善,人均壽命已從解放前的35歲上升到70歲,中華民族以健康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全世界的面前。
目前,大眾體育已廣泛深入到我國社會各階層,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職工占全國職工總人數的40%,數以千萬的城市居民長期參加社區體育鍛煉,有60%的城市街道成立了社區體育組織。而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標準的建立,使得城市大眾體育的開發進一步規范化,爭創體育先進縣的活動也有效推動了農村體育活動的全面開展,我國少數民族體育也得到了積極的扶持,大眾體育在我國已經全面發展起來。同時,我國也加大了對體育設施的投入,自1984年以來,全國用于體育基本建設的投資以每年56.7%的速度遞增,場地的絕對數量大幅度增加。當然,就我國大眾體育目前的發展狀況來說,仍然沒有滿足人們對體育的需求,其發展程序和物質條件,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國的大眾體育今后仍將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和考驗,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四、現代文明對大眾體育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行著一場社會主義現代化變革,這場變革,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而且是現代文明的進步,是社會文化的巨大更新。人們以前固有的生活方式、行為規劃、價值標準等,都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人們的心理、性格、行為和身體也受到其影響。在這場變革中,現代文明推進了大眾體育的發展。
首先,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推進了大眾體育的發展,由于生產的機械化、電氣化和自動化使得人們的體力活動日趨減少,而余暇時間相對就增多,人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同時,社會的發展也需要全面發展的人,個體需求和社會需要達到了一致,推動著以健身、娛樂和自我完善為主的大眾體育的發展,其次,人們的體育觀念正在發生改變。據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參加體育活動人品的體育價值呈多元性特征,其中追求生理健康的價值取向為38.99%,追求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的價值取向為36%。人們對體育功能的認識不再只停留在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而是將體育廣泛地應用于社會生活中,這更有利于大眾體育的推廣。
五、發展我國大眾體育應采取的策略
1.加強全民健身計劃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鍛煉的意識。積極配合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廣泛利用電視、廣播、電影和報刊等宣傳媒介,進行宣傳,讓國民正確理解身體健康的概念,充分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了解體育鍛煉的常識和方法,糾正人們對體育健康錯誤的認識,教育人們自覺抵制和克服不良生活習慣,使國民對體育鍛煉有一個充分的認識與了解。積極傳播健身知識,使大家不再是為了鍛煉而鍛煉,而是有著明確的目的,為了健康而鍛煉。倡導國民樹立花錢買健康的觀念,培養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強化人們參加體育的意識,和生命在于運動的觀念以及體育是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的觀念。
2.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多渠道籌集資金,擴建體育設施。
3.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力度,提高群眾體育鍛煉的科技含量。完善群眾體育的服務體系,應培養一支有一定組織能力和技術水平,面向社會、服務群眾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有效地組織和科學地指導大眾體育鍛煉。要合理地開展體質測試服務,推廣科學性強、健身效果好、趣味性高的活動,開發價格適中、使用方便的多功能的小型健身器材。
4.著重抓好農民的體育鍛煉。從農村經濟發達地區開展健身意識的宣傳,逐步使廣大農民加強體育鍛煉意識,這樣才能真正促使我國大眾體育的發展。
5.重視學校體育的基礎地位,進行“終身體育“思想教育。學校體育是大眾體育的基礎,青少年和兒童是全民健身的重點,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使對學生健康教育的影響衍射到社會,促進大眾體育的發展。
6.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體育活動。廣泛進行全民健身計劃宣傳,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群眾體育活動,擴大體育的社會影響,形成全民參加體育活動的輿論導向和環境氛圍,多方面營造體育鍛煉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