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中越來越多的業主要求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由于業主傾向、資源配置和綜合效益等優勢,EPC總承包模式在發達國家漸漸成為了工程承包主流模式,國際市場的EPC應用技術也趨于成熟。在項目管理中,風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對于EPC項目,風險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EPC項目建設規模大、系統繁雜、涉及專業技術面廣、參與項目建設的利益相關者多并且關系復雜,這就增加了項目實際偏離預期的可能性。如何進行EPC項目的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一、EPC項目的模式特點
EPC管理模式有如下特點:
1.項目整體經濟性較高,EPC總承包模式基本出發點促成了設計和施工的早期結合,以充分發揮設計和施工的優勢,從而提高項目的經濟性,便于進度控制和投資控制,促進項目的整體管理。
2.業主易于控制及管理。EPC總包商負責設計、采辦及施工,提供全部完整的最終設施,承擔了全部的工程項目的所有義務;業主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合同管理的對象單一簡單,極大減少了業主的管理工作。
3.業主權利限制,EPC模式的承發包關系打破了傳統的承發包關系,在簽訂合同以后,實施階段角色應發生交換,總承包商應該處于主動地位。FIDIC合同條件銀皮書中3.5條規定:“發包人就任何事項對承包人表示同意或不滿意時,他應該與承包人商量,促使其作出努力,達成協議;如不能達成協議,則發包人應該按照合同作出一個公平的終止,并接管所有有關環境。他的這些通知和決定,應該書面表達同意或不同意,并附支持文件。”
4.EPC總承包商在項目實施過程總處于核心地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EPC總承包商對于設計、施工和采辦全權負責,指揮和協調各分包商,處于核心地位。同時,要求總承包商具有很高的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
二、EPC總承包模式的風險因素
1.進入新市場的決策風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自然環境、市場行情、外匯和稅收等政策及法規,招標的業主、資金來源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總承包商的實施,并對標價的高低有著影響。
2.投標時的風險。首先,由于EPC項目工期都較長,項目實施過程中面臨著物價的波動,除合同中相關約定,價格的風險都轉移到總包商,因此,承包商在投標報價時,一定要考慮物價波動,既要確保報價優勢,又要考慮各方面的風險因素,確保項目利潤空間。其次,總包商投標時業主提供的資料粗略,設計和施工方案不明確,實際工作量可能與預估的有較大差異,設備、材料、勞動力費用上漲也可能超出估計。施工中發生的工程量變更或不可預見的情況等不確定因素,報價很容易出現失誤。
3.合同管理的風險。目前EPC項目的招標文件和合同趨向于標準化,業主在招標文件中附加合同條款,并且在中標后不得隨意修改合同條款,工程承包合同一般都將風險劃分為業主的風險、總包商的風險、不可抗力風險,有些是明示的,有些是隱含的。但在投標階段,不論是否發現隱含的風險,工程總包商都無法在投標階段控制,一般也無法改變,合同的簽訂就埋下了較大的風險。
4.項目早期管理風險(設計階段風險),設計工作對整個項目的運行管理來說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但目前很多EPC項目,設計對緩解和調節采辦、施工方與業主之間的管理壓力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多數情況下,設計受制于業主的要求和變更,沒有站在聯合體和項目整體的角度上,為整體的EPC項目實施帶來應該有的作用。設計是EPC合同中極小的一部分費用,但決定了項目合同中絕大部分的相關費用。規劃設計階段的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5.選擇分包商的風險,由于EPC項目規模大,涉及的技術專業多,一般由一家總承包或采取聯合體形式總包后再分包,因此,分包商的履約情況對于項目目標的實現具有影響。
6.項目實施的管理風險。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分包商只考慮自身利益,造成工作分散,過程費用大,對于施工管理能力要求高。EPC管理中,事件之間交錯影響。很多事件處理和發生需要的時間不確定,特別是在采購過程中設備的圖紙、重要設備和長周期設備的技術規范可能影響著其他的設備的供應,供應商間信息溝通,也加大了采購時間的不確定性,更容易造成費用的增加和工期的拖延。在時間方面,為壓縮工期各實施階段經常相互交疊,加大了溝通和信息傳遞的難度。
三、EPC總承包模式的風險控制和應對措施
1.投標報價風險的對策。總承包商的造價部門要緊密的與市場接軌,掌握市場動態,對投標報價給予合理的建議和預測,充分考慮項目前期資料不確切、不可預見情況、工程變更、物價上漲、新技術設備采用、工期等風險因素。充分分析合同,全面了解總包商的工作范圍,審核業主對承包商的設計要求、施工要求等,以及任務量與工期的吻合性,提出合理報價。
2.選擇合適的聯合體和分包商,從而規避風險。聯合體形式共擔風險,選擇有著良好信譽、經驗、優勢、資金和實力的公司,合作伙伴與自身應該有良好的互補性。同時,總包商應該分析和計劃,對于關鍵性工作不應分包,掌握分包比例。
3.綜合考慮措施,努力降低成本。首先,投標階段的技術標一定要為設計、施工、采辦留有余地。其次,設計接口風險管理,成立專門的小組,負責設計和采辦、施工的銜接、溝通。設計工作進度和成果交接,統一由此小組與業主銜接,避免設計受制于業主的要求和變更,從而實現優化設計。在滿足工程功能要求前提下,革新挖潛,降低成本。
4.采辦風險控制,加強采辦與設計、施工的合理銜接和溝通。加強采辦費用和制造周期控制,控制成本,確保工期。
5.項目管理風險控制,通過合理的人員配置,降低管理的風險。專業的組織成員,能夠大大降低項目運作的風險,同時,確保項目利潤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