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著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公共財政自身的需要進行適應,作為一種加強企業資金管理過程的有益嘗試,我國從2001年開始就已經逐漸實施了會計集中核算模式,會計集中核算模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對規范企業和事業支出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根本上遏制了腐敗問題,并且對重點支出需要進行了切實保證,提升了企業和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對基層單位日常工作過程中的會計核算進行了規范,最終促進了我國的黨風廉政建設良好實行,在很多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下面,筆者就對當前網絡環境背景下會計集中核算模式進行一定的探討。
一、提高企業會計集中核算模式效率
對于我們來說,信息化社會并不陌生,為了對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進行適應,我國企業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建立也應該加快自身信息化的步伐,企業的會計集中核算模式應該建立起業務和財務一體化信息處理系統,實現企業的業務和財務相關信息一次性處理以及實時共享,我國企業也能夠實行資源優化、信息共享,將成本大大降低,企業可以廣泛應用計算機,再加上當前形勢下網絡技術已經大范圍得到了普及,我們能夠將人工管理的成本和人為的因素減少,加大了企業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建立的準確性。
另外,會計集中核算主要通過核算各部門的預算指標而實現,應加強對各部門費用支出情況的管理與控制。因此,需做到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相結合,提高管理效率,從源頭控制腐敗行為。
二、對企業各方的利益進行有效保護
我國資本市場其實是一個弱勢有效的市場,所以,對于管理人員的保護具有很大的缺陷,特別是那些管理者并沒有發言權,通常情況下都是不能夠利用投票這種方式方法來做出一定選擇的,在我國的管理者保護問題上面,長久以來都不能夠得到有效解決,新會計準則實施以后,企業進行籌集以后的實收資本,必須要依法委托給法定的驗資機構,使其進行驗資并且出具一個驗資報告,不管這些企業實收的資本是以任何一種資產形式進行籌集的。企業按照法律法規依法取得的各種資金,其來源不同,處理的情況也不能相同。那些屬于國家直接進行資本注入和投資的,按照我國相關的規定要增加國有資本或者國家的資本公積,那些屬于專項經費補助和貸款貼息的資金,作為企業的收益來進行處理。我國的企業依法進行借款和發行債券以及融資租賃等方式來進行債務資金籌集的,必須要明確其籌資的目的,根據企業的資金成本、合理資金的需求以及債務風險,必須對其進行必要的
資本結構優化,并且要簽訂一個書面合同,對企業進行的各類財務活動予以規定和規范性指導。
三、落實企業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建立的自主權
伴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事項自身所具有的復雜性要求企業自身必須具有靈活多變的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建立的決策,特別是在過去我國企業的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建立工作中,大多數情況下政府都是對其進行直接干預,這樣就將企業自身的決策權削弱了,不僅不能夠增強企業的靈活多變適應能力,更加不能使其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會計準則將財政對于企業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建立的方式進行了改革,企業應該建立起一個財務決策回避制度,對于企業的投資人員和經營人員,個人和企業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能夠有一個財務決策事項來對其進行解決,相關的投資者和經營者都應該回避,對于某些具體的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方法,我國也規定了企業應該具有自主選擇權力。
四、規范網絡操作環境
一方面,要實現財務系統數據接口的標準化。當前,我國可供企業應用的財務軟件產品數以百計,各種軟件在財務數據結構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為了實現財務系統之間的共享,應嚴格遵循標準接口實行軟件開發設計,以促進各個財務核算系統與其它應用軟件的兼容性,可相互支持、共享數據,避免大范圍網絡集中核算弊端。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的特殊性,應注重強化網絡安全。對于集中核算來說,其網絡安全與否將與商業信息安全、財產安全等密切相關。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會計集中核算,可能面臨數據傳輸的安全問題、身份識別、黑客入侵、非法操作以及計算機病毒等,應從技術與管理雙方面加強防范,如采取防火墻、身份認證、數字加密、虛擬專用網等,構建網絡安全認證平臺,完善系統管理制度,確保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為會計集中核算提供支持。
五、結語
在目前情況下,任何一個企業的經營部門都必須是一個自負盈虧的會計核算主體,更加是一個利潤中心。在當前這個網絡大環境下面,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會計集中核算模式的建立,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中,筆者對網絡環境下的會計集中核算模式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