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繼傳統印刷業的知名企業日本筱原破產后,全球印刷巨頭曼羅蘭公司正式申請破產保護,隨后2012年1月,影像巨頭柯達也申請破產保護。在國際金融危機、歐美債務危機、網絡電子化迅速發展等背景下,數字印刷和傳統印刷巨頭紛紛“淪陷”,不僅反映了印刷企業的管理層僵化保守,更折射出傳統印刷的不景氣、數字印刷與新媒體的猛烈沖擊。印刷業向來與經濟的興衰密不可分,其牽系行業領域廣,涉及企業的生產、銷售等環節。上游的生產企業,無論大小,其產品都要通過印刷包裝才能見諸市場,因此,印刷行業的景氣度在一定意義上可看作經濟變化的風向標。對印刷行業生存和發展現狀的關注,對觀察現行市場經濟狀況具有一定意義。筆者通過發放問卷、電話訪談和實地走訪的形式,對廣東省梅州市15家印刷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目前梅州市印刷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沉重、信貸支持薄弱、利潤較低等問題亟需關注。
一、梅州市印刷業基本情況
據統計,梅州市共有50家印刷廠,分布于各縣區,其中最大型的是梅州日報社印刷廠,其余均為小微型印刷廠。梅州日報社印刷廠成立于1965年,日印刷量達到60萬對開張,共有員工100多名,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以上。本次調研選取了包括梅州日報社印刷廠在內的15家企業做為樣本。
二、印刷業經營情況分析
(一)信貸支持薄弱
截至2011年末,全市印刷行業貸款余額為808萬元,同比減少18.2%;涉及企業個數為3家,同比增加1家;不良貸款余額為11萬元,同比增加8萬元。梅州市印刷行業信貸支持力度較弱,無論是貸款數額還是貸款家數都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有:印刷企業規模較小,全市各家印刷廠除了梅州日報社印刷廠外都是小微型印刷廠;印刷企業抵押品質量參差不齊,無法向銀行提供足額必須的抵押物;銀行機構對印刷業的盈利能力持謹慎態度,放貸意愿不強。
■
(二)企業經營較穩定
1、企業在手訂單以及2012年訂單預期情況較為樂觀
問卷調查顯示,2011年15家企業在手訂單情況較年初增加或者不變的共有14家,較去年同期增加或者不變的共有12家,總體訂單情況平穩。15家企業對2012年訂單預期情況也普遍樂觀,共有12家企業預計訂單將會增加或者維持不變。
2、企業產品議價能力穩定,利潤較低但能維持盈利
問卷調查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15家企業的產品價格全部都維持不變或者有所上升,企業議價能力穩定。2011年利潤總和為263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2萬元,沒有一家企業經營虧損,全部處于盈利或者盈虧平衡的狀態。
3、企業產能利用率較高
問卷調查顯示,共有12家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正常并且產能利用率高于50%,企業運轉情況穩定。但有3家企業出現限產的狀況,限產的原因主要是招工難、資金短缺。
-
r> (三)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生產成本沉重
在各印刷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原因方面,全部15家企業均選擇了“生產成本上升”原因,共有7家企業選擇“競爭激烈”原因,共有4家企業選擇“需求不足”原因。從生產成本方面看,2011年各企業生產成本合計3378萬元,而營業收入合計僅為4003萬元,成本占收入的比重達到84%,導致企業利潤合計僅為263萬元,成本沉重是制約企業持續發展的最大原因。
三、政策建議
(一)整合資源,縮減成本,發揮產業集群效應
政府部門要積極整合印刷資源,發揮印刷包裝基地產業集群效應,推動印刷企業積極進入園區集聚發展,發揮印刷集群、集團的大兵團作用、合作共贏的局面,這樣印刷產業既能節省成本、又能面對更為寬廣的市場空間,解決小散各自為戰的局面。同時要扶持加快轉型、創新、發展的企業,出臺優惠政策向大型印刷企業或集團傾斜;鼓勵大型企業通過收購、兼并、重組或強強聯合等多種方式提升規模。
(二)技術競爭、增值服務是企業發展的趨勢
由于成本的限制,再靠價格競爭已不可能,印刷企業只有通過提供更多的一站式增值服務去贏得客戶,要站在客戶的立場幫助客戶了解市場。加強印前工藝技術設計力量,幫助客戶選擇最優的產品設計方案,幫助客戶提高產品品質,節省成本,并實現客戶利益最大化。在對廣大內需市場進行深度挖掘的同時,要繼續提高企業資源配置效率和利用率,向周邊省市輻射,有條件的企業要走出國門,“走出去”發展,走國際化道路。
(三)規范市場秩序,加強人才培養
政府部門要大力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氛圍。印刷市場競爭秩序是建立在公平、誠實守信的原則上,各企業要加強倫理道德建設,規范誠實守信的市場行為,規避在市場競爭中爾虞我詐、惡意殺價的競爭市場行為。同時,印刷企業要加大人才培養和儲備力度,進一步加強對印刷各類人才的系統化培訓,逐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四)融入數字技術,加快轉型升級
數字印刷技術創新是傳統印刷企業探尋轉型的一條必由之路。印刷企業要切實改良業務流程,在轉型升級中引入數字印刷、數字化工作流程、CTP和數字化管理系統,推廣數字化技術,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數字印刷、快速印刷、滿足各類客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