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我國頒布新會計準則,提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這意味著企業會計核算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以新的思想和方法推動會計工作的改革。因此,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將加速我國會計事業的發展。
一、新會計準則下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新會計準則提出的公允價值是指“公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它體現出一種動態性的資產計價思想,這是新會計準則最顯著的變化,也是對企業資產計價工作產生影響的根源。公允價值計量要求企業進行真實、客觀的資產計價,如實反映會計利潤的變化。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企業必須及時轉變觀念,更新方法,深化會計工作的改革。
二、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對資產計價工作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資產計價工作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
我國新會計準則涉及多項具體準則,其中以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非貨幣資產、債務重組資產、金融工具資產尤其具有代表性:投資性房地產的資產計價改革有助于反映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實際波動,房地產不再作為固定資產后,企業也不再對其計提折舊;生物資產的公允計量強調農業領域資產未來能夠創造的增長價值;非貨幣性資產計價方面,具備商業實質、換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可以被計量是新計量模式應用的前提;債務重組屬于營業外收入,且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金融工具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更易揭示其蘊含的風險。因此,上述資產計價變化具有積極的意義,各類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是會計核算工作真實性、客觀性、科學性的保障。
(二)公允價值的執行還存在比較模糊的環節
公允價值計量開創的是一種新的會計計量思想,是我國會計事業與國際接軌的必然選擇。但是新會計準則頒布至今僅有幾年的時間,需要在實踐應用中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公允價值計量最為模糊的環節體現在公允標準問題上。例如,投資性房地產的計價要參照當期房地產市場公允的價格,但市場所公允的標準來自何方,企業資產計價應控制在怎樣的浮動范圍,這些都還未有明確的規定。執行標準的模糊在具體會計準則中具有各自的體現,企業也有可能因此對資產計價進行一定程度的操縱。
(三)新會計準則實施后產生新的盈余管理問題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對傳統的盈余管理問題產生制約,企業資產計價不能再隨意調整。例如,公允價值計量有利于抑制企業短期的利潤操縱,但企業可以調整資產的性質,將房地產在投資性資產和自有資產間轉換。再如,企業還會運用不可預測的信息進
-
行盈余管理,這在債務重組中也很常見。盈余管理是我國證券金融市場一項突出的問題,而且也會影響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
三、新會計準則實施后資產計價工作的發展
基于新會計準則對資產計價工作的影響,今后政府部門應繼續拓展公允價值計量思想的應用,制定新準則中應量化的標準,并積極抑制新的盈余管理趨勢,以促進企業資產計價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一)拓展公允價值計量思想的應用
新會計準則已在多個行業領域得到應用,今后還應不斷拓展到其他行業,廣泛發揮公允計量思想的優勢。例如,林業生產也具有和農業生物資產相似的計價原理,特別是一些珍稀樹種的培植生長過程、林業改造項目,其資產增值效果將會在未來的時間內得到體現。這就要求企業全面認識資產的公允價值,將生態價值、社會價值也納入到資產計價的工作中來,提前做好準備。所以政府部門應繼續對相關領域展開詳細調研,吸收借鑒國際會計工作經驗,豐富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使更多的行業都能立足可持續發展的視角開展資產計價工作。
(二)制定新會計準則中需量化的標準
新會計準則提出“明顯的差異”作為計量的依據,所以政府部門應立足各具體準則的應用領域,明確“明顯差異”的標準依據,即“公允”的核定標準。雖然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會計工作特點,但是公允計量模式的核心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既然是公允,政府部門就應指定各個行業內的公允機構,以此作為企業確定公允價值的依據來源。例如,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如何確定,政府部門應指派公估機構,結合本地區范圍內房地產市場價格波動、政策導向等綜合出具公允價值標準。同樣在生物資產、非貨幣資產、債務重組、金融工具資產等領域也是如此,公估部門的地位賦予有助于穩定行業秩序,使公允價值計量落到實處。
(三)實行多元化的資產計價監管
新會計準則對資產計價的影響是雙重性的,所以政府部門應發展多元化監管渠道,提高企業對公允價值計量的重視程度,規范企業的資產計價行為。為此,政府部門應完善現有立法,嚴格對上市企業及計劃上市企業的法律約束。同時監管部門應擴大企業信息披露的范圍,以此檢驗企業在較長的會計核算周期內資產計價是否真實、客觀,尤其對企業重大會計變更保持審慎態度,如資產性質變更、未來計劃實現收入等問題都是審計監督的工作重點。
四、結束語
新會計準則的應用是一個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政府部門應緊跟國際形勢,對現有的會計準則加以完善,充分發揮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積極作用,推動企業會計工作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